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乾隆十三年(1748年),钦差尚书班第说:“川省产米素饶,不患米谷不充,而患运送不继。”嘉庆年间的《善化县志》记载:“湖南米谷最多,然不以一岁之丰歉为贵贱,而以邻省之搬运为低昂。”这可用于说明清前中期(     
A.粮食产地不均促成商帮出现B.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C.南方盛产粮食导致粮价下跌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2024-05-1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人赵卫彦对银矿的采冶作了详尽的记载:“每石壁上有黑路乃银脉,随脉凿穴而入,……以火锻为大片。”白银“计坑冶之盛,实始于宋代”。宋朝中央的制作机构文思院等分工细密,生产规模更大,而且宋代的“私家制作和买卖金银器皿的作坊行铺更多,也更为广泛。在汴京临安和建康等大城市中都有金银行或金银铺”。北宋初,河北兵已是“岁一遣使赐银鞋”。除鱼袋、鞍辔、束带之外,宋初以银为饰已很少列入禁条。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娶亲用银器、酒店饮食店乃至卖“冰雪”的器皿都用银器的情况。

——摘编自王文成《唐宋之际白银使用的发展》

材料二

史料内容文献
史料一朱元璋诏:“徽、饶、宁国等府不通水道,税粮输纳甚艰。今后夏税令以金银钱布代输,以宽民力。”《明太祖实录》洪武七年四月
史料二“行在卫所军官俸米,俱在南京支给,缘路远无力运.......宜量派江南路远州县税粮内照数估直折收银、布、绢、缎匹,解赴北京,准作军官月俸。《明英宗实录》正统元年三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白银生产和使用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两则史料对于研究明代白银使用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通典》记载:“延康元年(220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创设的初衷是(       
A.选拔治国人才B.增强地方权力
C.强化社会管控D.打破特权垄断
4 . 据记载,汉成帝把刘向《列女传》中的人物画在墙壁上,并以这些节女为鉴戒教育的典范,在此影响下,“郡县乡里闻风景从”。这说明(     
A.女性社会地位提高B.地方教育体系基本确立
C.国家主流意识开始D.儒家伦理观念得到强化
2023-06-19更新 | 22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据《左传·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记载,鲁氏小宗季寤、公鉏极不得志于季氏;而叔孙氏小宗叔孙辄无宠于叔孙氏。都投靠阳虎(是鲁国公卿季孙氏的家臣),“阳虎欲去三桓,以季寤更季氏,以叔孙辄更叔孙氏,已更孟氏”。此类事件的发展(     
A.利于强化贵族政治等级秩序B.缓和了贵族统治集团的矛盾
C.颠覆了西周创制的礼俗文化D.加速了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
2024-05-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周代祭奠记载,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笾豆、脯醢则上下共之。不羞珍矣,不陈庶侈。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国之典”。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阶层等级森严B.礼乐制度丰富多彩
C.畜牧业经济的发展D.等级秩序规范有序
7 . 《文献通考》记载:“(宋代)至于官人授受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其次又有阶、有勋、有爵。故士人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以差遣要剧为贵途,而不以阶、勋、爵邑有无为轻重。”宋代使职差遣制度(     
A.有利于防止官员专擅权力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冲击了重血缘的门第观念D.形成新的官员监察机制
2022-11-14更新 | 36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11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8 . 春秋时期,诸侯可称先祖“受命”,天命不再是周天子的专利。《管子》中记载齐桓公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据此可知春秋时期(     
A.等级制度彻底颠覆B.中央集权趋势凸显
C.礼乐制度遭到破坏D.神权政治色彩淡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于孝公十二年(350年),颁布了土地制度的法令。史料记载:“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并广招天下百姓开垦土地。商鞅提出了“分田数”原则,“分田数”就是“分田之数”,也就是根据户口,按一定数量授田。对一般农户无地而“欲田宅”者以及从别处招徕的“新民户”授予份地。无田或少田户可以授予垦草田。已受田者,可以酌情配给荒田。那些劳动力富裕的农户,可以在官定数目之外额外从国家受田。但是也有一个原则,这就是人力与地力搭配必须得当,既尽人力又尽地力。《商君书境内篇》说:“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所谓“益”,就是在原来授田基础上有所增益。

——摘编自漆侠主编《历史风云在改革中激荡》


(1)根据材料,归纳商鞅土地制度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的土地制度改革。
2022-10-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3届高三10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10 . 据《万历会典》记载:“凡仓库司局等官,俱行户部查勘经收钱粮;河泊所官,行户、工二部查勘鱼课;织染局官,行工部查勘段匹;盐课税课司局官,行户部查勘盐课商税;在南京者,俱由南京查勘明白,起送赴部。”这说明,明代(     
A.注重考核官员经济政绩B.政权机构之间相互制约
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官吏腐败现象得以遏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