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资政新篇》提出,培养德才兼备、文武兼通的人才需施以“三宝”教育:宗教道德教育为“上宝”;火船、火车、连环枪、量天尺等为“中宝”;文学艺术、诗画美术为“下宝”。这表明《资政新篇》(     
A.体现了对国家出路的新探索B.受到了中体西用思想启发
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革命要求D.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2 . 田园梦想唐代诗人王驾的《社日》诗写道:“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的田园生活,形象地描绘了中国古代的(     
A.集体劳动B.重农抑商
C.小农经济D.商业发展
2023-08-0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3 . 明朝科举考试规定只能在四书五经中命题。四书是(     
A.《诗》《书》《礼》《论语》《春秋》
B.《春秋》《大学》《中庸》《论语》
C.《易》《中庸》《论语》《孟子》
D.《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023-08-0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诗经》中保存了相当数量的农事诗,不仅《豳风七月》等民歌包含了丰富的农事信息,而且祭祀用曲《周颂丰年》《周颂嘻嘻》等也直接反映了统治者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关注。由此可知,《诗经》(     
A.支撑了礼乐制度的实施B.开创了浪漫主义的风格
C.蕴含了朴素的民本思想D.印证了周王的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晚清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中写道:“德川氏废,王政始复古,伟矣哉!中兴之功也。而近来西学大行,乃有倡美利坚合众国民权自由之说者。”黄遵宪强调的是,日本(     
A.进行资产阶级改革B.仿效西方制定宪法
C.面临严重民族危机D.开展对外侵略扩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汉南阳郡守召信臣劝民农桑,为政勤勉;东汉杜诗担任该郡功曹时,事事替百姓做主,全郡百姓粮食丰足。百姓称誉“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这反映出两汉时期(     
A.重农抑商百姓富足B.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C.儒家思想影响深远D.史学研究繁荣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07年,《盛京时报》记载铁岭一兴源德书铺,“今虽设立学堂,彼仍卖《三字经》《百家姓》《四书合讲》《五经备旨》《八铭》《七家诗》等书,终日无过局者”。与此相对的西门内新开新华书局,专卖学堂新书,则“获利什倍”。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缘于(     
A.封建纲常伦理根深蒂固B.民族印刷业发展程度有限
C.东北经济文化相对落后D.清廷改革官制废除科举制
8 . 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经义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     
A.汉朝出现了律令儒学化的趋势B.“六经”收录了大量法律文献
C.汉朝司法审判充满了人文色彩D.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士族的衰微和十国割据战争进入尾声,宋太宗登基后在沿袭唐朝科举的同时,开始大幅度增加录取名额,使及第者在官职升迁上更受优宠。他首创锁院和糊名两制,并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年)颁布诏令云:“朝廷比较,设贡举以待贤材。……自今贡举人内有曾为僧道者,并须禁断。”进士科考题多为《主圣臣赞诗》《二仪合德诗》等,且多出自儒家经典论著中。赵宋代周而起,除重建国家制度等要务以外,弘扬士德、改变士风也是当务之急。太宗变革科举制度,使之成为改变士风的重要手段,“以儒立国”之气象昭然显现。

——摘编自诸葛忆兵《论北宋初期科举制度之演变》

材料二   辽朝取得燕云十六州后,于会同元年(938年)效仿唐朝,率先在当地实行科举取士。对儒家文化深感兴趣的辽圣宗,于统和六年(988年)遍设府州县学的同时,将科举制推向辽朝全境,并把贡院从南京(今北京)迁至上京临潢府,管理范围也扩至辽朝全境。统治者担心让契丹族士子参加科举考试,会影响契丹族历来强调的尚武骑射精神,故从设立科举之初就严禁契丹族士子以及辽朝北方的其他游牧民族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只允许汉族以及汉化程度较深的渤海族粟末革末鞨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因此,虽辽朝拓展了科举取士的地域范围,但是科举并未成为辽朝大多数少数民族士子入住的途径,进士在官僚阶层中所占的比重是有限的。正如有学者称:“在《辽史》中有传或有附传的人,共计272人,其中出身进士者仅22人。”

——摘编自李兵《辽金元科举制度的创新及其政治文化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太宗科举制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代科举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阳明(1472一1529),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人们常说,赣州是王阳明的第二故乡。在王阳明五十七年的人生中有五年时间与赣州相关。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王阳明受任为南赣巡抚。次年正月正式到任,此后四年间,他实施了盐税改革,提出了民兵选拣政策,制定了十家牌法,打赢了三场战役,设立了三个新县,平定了百年“贼乱”,给南赣之地带来了太平的景象。他推行《南赣乡约》,推广赣州官话,刊印古本《大学》,兴办书院社学,提倡清廉官德,改良陈规陋习,教化当地百姓,提出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理念,阐述了“致良知”思想,还在赣州城郊幽静的通天岩中结庐讲学。后世称“(王阳明)与海内名士大夫讲学设社,教郡邑子弟歌诗习礼,岭北风俗为之一变”。

——摘编自龚文瑞《吾心光明——王阳明与赣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人将赣州视为王阳明第二故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王阳明在赣州的历史事迹。
2022-07-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