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6 道试题
1 .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发生早灾。次年有司上言:“宜析州郡常调九分之二,京都度支岁用之余,各立官司,年丰乘积于仓,时俭则加私之二,之于人。”即要求政府将当时财政经费结构中的公调由50%变为39%,调整11%至新增的地方性保险经费,用于预防灾害和控制谷物价格。这一建议有助于当时北魏(     
A.增强社会整体运行的平稳性B.灾情救助引入更多市场因素
C.通过多元参与提升治理效能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左传》记载有“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此外,天子和诸侯还经常举行“合族之食”的典礼。材料反映了(     
A.民间的宗法关系比较浓厚B.分封制是维系西周统治的基础
C.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相同D.利用宗族关系来维护政治认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邦时期,古希腊人在自然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将自然界物质作为整体的生态意识;城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追求,使得城邦时期的古希腊人形成了合理利用与改造自然界以适应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生态意识;随着古希腊人对自然界研究的深入,他们还认为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是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城邦时期的古希腊人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因为受到宗教、哲学以及对经济发展追求的影响,形成了敬畏自然、利用并改造自然界和始终以人为中心的特点。

——摘编自汪烽《城邦时期古希腊人的生态意识研究》

材料二   西汉儒家秉承先秦儒家“民本”“农本”“节用”“尚礼”等思想,如荀子思想被董仲舒吸收并加以发扬光大,他把天、地、人看作是合为一体的有机整体,形成了“天地人一体说”,确立了中国古代早期的生态系统论认识。这对生态保护而言,利大于弊。西汉儒家在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继承了先秦儒家“用之有度,取之有时”的思想,在注意到开发资源可能导致生态灾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选择和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感恩等方面,对前人有所超越。但西汉盛行的“灾异说”把生态灾异政治化,使之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误导了人们对生态灾异真正原因的探求,影响了生态科学的发展。

——摘编自赵杏根《西汉儒家生态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城邦时期古希腊人的生态意识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西汉生态思想做简要评价。
4 . 古代雅典法庭审理每个案件都只有一天时间,所以陪审团往往没有时间讨论,而是直接投票表决。一日判处某人死刑,往往在审判当日就会执行。这说明古代雅典
A.司法民主遭到破坏B.存在权力误用的隐忧
C.公民政治范围有限D.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2021-11-08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哲学正阔步前进,它把受其裁制的一切对象都置于它的统治之下它的声音是最强音,人们在开始挣脱权威和陈规旧例的羁绊。”可见,启蒙运动
A.改变了哲学研究的方向B.足对神学的批判和继承
C.有强烈人性和理性意识D.规划了理想社会的蓝图
6 . 清朝时,朝廷通过奏销、解款拨款等制度,掌控着全国各省的财政,监控着各省的详细开销,并根据需要,将财政经费在全国各省间灵活调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清朝时
A.地方各省具有相对的财政自由B.全国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中央强化地方财政的集权管控D.矿税为政府财税主要来源
2021-11-0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洪武十三年(1380年)九月,朱元璋根据古代四辅臣的传说设立了四辅官,“隆以坐论之礼,命协赞政事,均调四时”,“刑官议狱,辅及谏院复核奏行,有疑谳,四辅官封驳”。如表所示为四辅官的出身、任职时间及去向情况统计。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姓名出身任职年限去向
王本耆儒22个月坐事诛
杜佑同上22个月被罢官
龚教同上16个月致仕(退休)
赵民望同上5个月致仕
吴源同上5个月致仕
何显周同上22个月被罢官
杜教同上5个月致仕
李干同上10个月被贬为知府
安然御史中丞6个月逝于任上

A.四辅官的设置完善了中枢决策机制B.朱元璋想方设法限制宰相权力
C.四辅官取代内阁成为皇帝辅政机构D.内阁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8 . 近代美国与陕甘宁边区巡回法庭

材料一   1787年,美国制究会议重望联邦政府时未对司法分支进行足够的讨论。联邦党人提出参照英国十二世纪的全国大巡回,设立一个庞大的联邦法院,并分出多个小合议庭全国巡回审判。最终、《司法法》规定:每州设立一个地方法院及其地方法官,并将全国分为三个巡回区设立巡回法院,由两名最高法院大法官与地方法院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巡回审判。巡回法院的受案范围包括高争议企额的一审案件和池方法院的二审案件,涵括了对国家而言最重要的案件。大法官在巡回审判中通过名集大陪审团,指控犯罪等活动直接面对地的民众、律师、法宫,而且大法官在履职中往往会挑士个案向民众说明新政府的法律和组织架构,由此成为新联邦政府的代言人。大法宫和地区法院法官间的持续交流,也可使地区法院间的差并得到减少。

——摘编自姜川《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巡回审判的历史与借鉴》

材料二   边区地理环境的恶劣造成了边区交通的极为不便,而交通不便给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诉讼带来了很大的国难。“司法干部比较缺乏…现有司法干部多未进过专门学校学习”些法官在1941年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联名提出:“高等法院应立即设立巡回法庭,巡回各县。”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高等法院及其分庭为了便利人民诉讼或因案情复杂,往往将案件带到当地,深入对证,由此建立了边区巡回法庭。“法官下乡到发生事的地方处理民间纠纷既容易了解案情,又不耽误人民生产,当地查明,即时判决,实可称公私两便。

——摘编自贾宇《陕甘宁边区巡円法庭制度的运行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设立巡回法院的原因及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巡回法院与陕甘宁边区巡回法庭的差异,并说明陕甘宁边区巡回法庭产生的时代背景。
2021-11-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古代中国与罗马帝国的国家治理

材料一 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的特点,第一个方面是上层的统治一一国家治理,主要是通过维护儒家意识形态的大传统、教化人民和通过建设全国性的巨大工程,来为政治统治与社会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第二个方面是基层的统治一一社会治理,主要就是通过国家大传统与民间小传统的互动,形成强有力的民间法比如乡约、族规等制度,乡钟、地主等精英,宗族、乡里等组织。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中央王朝力图将权カ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的乡村地方。从直接统治的乡亭里制到间接控制的保甲制的演变,只是为了适应乡村社会组织的变化,更为有效地统治乡村。因此,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始终是影响国家与乡村权力体系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黄杰《比较历史视野下的大国治理问题研究以藕合治理机构与治理绩效的关系为线索》

材料二 罗马帝国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政治经济体制与军事主义结合的一个体系”。罗马国的统治者将罗马公民权授予行省居民、推广城市化运动,发展城市体制,依靠行省奴隶主阶级组成的自治政府实行地方自治,建立起一套中史政府行省机构一地方白治城市三位一体的行政营理机构,这对于帝国中央集权的政府加强对地方治理体系的控制是非臂有效的。这就意味着罗马帝国的双重治理体并不存在,如中华帝国那样长期的、可调适的相互渗透、嵌入和依赖等良性互动关系。

——摘编自梁作槲《罗马帝国与汉晋帝国衰亡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与古代中国相比,罗马帝国国家治理的不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影响古代国家治理的因素。
10 . 20世纪之交,康有为遍游四大洲31国。他认为欧洲某国“政治第一,武备第一,文学第一,警察第一,医术第一,电学第一,工艺第一,商务第一,宫室第一,道路第一,该国位于如图中何处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