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6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是1953年新中国工人代表积极参加当选的场景。对此解释恰当的是,这一活动
A.推动了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B.反映了基层民主的多样化
C.促进了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D.完善了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2021-11-03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将粮食、茶叶、蚕茧、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商品值按不变价格进行统计,梳理了近代中国经贸数据(如表)。对表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年份市场商品总值(亿两)年份市场增长率(%)
187010.41870—18901.20
18901I.71890—19081.14
190823.01908一19206.28
192066.11920—19362.89
1936120.2

A.1870-1936年国内商品经济持续增长
B.1920-1936年市场商品总值大幅降低
C.1870-1936年中外经贸往来联系密切
D.1908-1920年中国经贸环境有所改善
2021-11-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根据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平等发展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绘制的1990~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1/10万)示意图。这表明我国
A.民众健康意识增强B.对外开放纵深发展
C.医疗水平世界领先D.秉持人民至上理念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一词,从古至今发生了深刻的内涵演变和外延拓展,这种演变与拓展正是文化古今更迭、中外交会的产物。“中国”以整词出现,较早见于周初,初义为“中央之城”,后衍生出“天下中心”等义,其语义曲折流转之间,不仅隐含着疆域推衍意义,而且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含义。“中国”作为非正式的国名,与异域外邦相对称,汉唐史籍已有记载;作为与外国对等的国体概念,萌发于宋代,至近代演为与世界列邦并存的民族国家之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展开与深入,中国学人中的见识卓异者发现,“中国”并非我国的专称,异域也有自视“中国”的。近代中国面临列强侵略的威胁,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意识应运而生,“中国”作为国名的简称为国人共用,并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中国”一词的使用,须全面观照其古典义和现代义及二者的因革转化。

——摘自冯天瑜《“中国”的古今演绎》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解读“中国”的古今演绎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解释分析清晰,归纳总结完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76年,清政府按照传统的政治行为模式和西方外交的程序要求,制定了外交使节的出使行为规则。驻外使节是皇帝钦差,代君行权,外交非他们的本职,只是临时的任务。这一规则的制定
A.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B.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
C.体现出外交近代化的艰巨性D.表明清政府主动融入国际社会
6 . 如图所示是南宋纸币——关子版拓片,该关子规定了所值的金属铸币数量,并规定“如官民户及应干官司去处,敢有擅减钱陌,以违制论”。该纸币佐证了南宋
A.活字印刷应用广泛B.注重维护商业秩序
C.纸币成为主流货币D.抑商政策逐渐废弛
7 . 甲骨文中的“周”像平原整划之田地,上或植五谷周密,其意象为田地紧密相连,或五谷紧密,引申有周密之意。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弃”能辨识不同土壤,教民稼穑,被尧任命为农师。这说明
A.西周推行井田制B.周代土地私有制发达
C.周人擅长于农耕D.周人开创了原始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世纪末,郑观应指出:“盖国之强弱相等,则借(国际)公法相维持,若太强太弱,公法未必能 行也。”对于中国,“如一国有得,各国均沾之语,何例也?……中国所征各国商货关税甚轻,各 国所征中国货税皆务从重,何也纳之吝也?”郑观应意在说明此时中国
A.司法主权亟须重构B.变法图强迫在眉睫
C.外交体制必须变革D.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9 . 两晋十六国时期,在朝廷的提倡下,佛教势力迅速膨胀,寺庙里有自定的法律——僧律;有自己的武装组织——僧兵;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寺产;僧人不交捐纳税,不服兵役也不出劳役。这一状况
A.助长了统治阶级的腐化B.为士族的崛起提供了机遇
C.导致儒学丧失主流地位D.势必影响国家发展与稳定
2021-10-19更新 | 509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在得河西之地后,开始向敦煌地区移民戍边,最初是军队戍卒屯田移民,继之是迁徙中原贫民到敦煌,更为持续的是将犯罪的高官和文士迁徙到敦煌。这些举措
A.防止了敦煌地区的战乱B.推动了敦煌经济文化的发展
C.扩大了郡国制度的影响D.提高了边境军队的战斗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