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家在历史上的衰落,其原因必然是很复杂的,胡适认为墨子极力批评的其实是后来的儒家,但是后来的儒家也不是吃素的,墨家非儒,儒家反击墨家。孟子直接骂墨子是“禽兽”。儒家盛行后,墨家自然没有复兴的希望了……墨家政治主张不被政客接纳,各国只对墨家守城器械,以及各种机关术感兴趣,但是对“兼爱非攻”的主张置若罔闻……墨家后学走上了“诡辩哲学”的道路,让墨学走向了“无用之学”。在危急存亡的战国时代,日益不被人所接纳。

——摘编自胡适《胡适谈哲学》

材料二   谭嗣同在讨论“仁”时,除了引用孔学的“仁”“性”之后,便迅速提到墨学的“兼爱”,认为墨学之兼爱就是“仁”。“善用爱者,所以贵兼爱矣”;“呜呼,墨子何尝乱亲疏哉!……不达乎此,反诋墨学,彼乌知惟兼爱一语为能超出体魄之上,而独任灵魂,墨学中之最合以太者也”(《仁学》)。谭嗣同要冲决一切罗网,破除纲常名教,将复活墨学作为手段之一,用爱无等差的“兼爱”取代传统的等差,并辅之“以太”等近代科学术语。

——摘编自李竞恒《谈墨家在近代的“复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墨家在历史上走向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谭嗣同的基本主张及目的。
(3)综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墨家思想发展遭遇的认识。
2022-03-2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巴东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江南棉布号称“衣被天下”,当时,上海的标布“走秦晋、京边诸路”,“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清代江南棉布往销国外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由于棉布出口量大,乾隆时,还有人主张禁止棉布出口,以为“止计松江、苏州、常州三郡,出洋之棉布流转内地,可多被数百千百万穷民”。这一主张未被清政府采纳,此后,棉布出口亦未减少。据统计,自1817〜1833年,各国商船自广州运出的南京棉布共1900余万匹,平均每年110余万匹。

——摘编自李雪梅《明清江南棉纺织业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受原棉出口需求的刺激,这一地区的棉花种植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明显扩大。《上海乡土志》载:“吾邑棉花一项,售与外洋,为数甚巨。”19世纪70年代中叶,“上(海)、南(汇)两邑以及浦东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中之二”。松江县,“改禾种(棉)花者比比焉”。……在棉花主要产区的南汇县,“同治以来,上海花商收买花衣,于是轧花场地遍地皆是。始用小轧车,妇女手摇足踏,日可出衣十数斤。光绪中,洋轧车出,日可得衣数百斤,小轧车淘汰矣”。

——摘编自戴鞍钢《口岸城市与农村经济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江南棉纺织业发展的状况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上海开埠后棉纺织业发展的变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