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8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一》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孤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央官制演进的基本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地位变化及其参政优势,分析对明代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中央官制的发展趋势。
2023-08-14更新 | 178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衡南县衡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

——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桑弘羊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等人的经济思想,主张加强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与控制,设计了“均输”和“平准”政策,并对盐、铁等生活必需品及稀缺资源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其中对盐业垄断流通环节,对冶铁业则既垄断生产又垄断流通)。桑弘羊认为重农是对的,但不经营商业是不能富国的,商人之所以富贵是因为“或累万金”,因此他在一定程度上是商业的辩护人。他主张山泽资源归国家所有,不宜私营,而国家可以将这笔收入用于“助贡献、修沟渠、立诸农、广田牧、盛厨田”,既发展农业生产,又不至于加重农民负担。但是他的重商理论的目的是通过统一和加强中央财政,巩固封建政权,而不是直接为商人阶级利益服务,这与当今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主张限制商业资本,认为实行盐、铁专卖也是为了“建本(农)抑末(商)”。这些政策有效地增加了西汉王朝的财政资金积累。

材料二   司马迁认为人类有两种本能:一种是求利致富,另一种是享乐。第一种本能是一切为了财富,第二种本能是要牺牲财富换取一切。司马迁认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应当顺应自然,使人类能够发挥上述两种本能,这样社会才能富裕安定。司马迁认为政府经济政策的上策是顺其自然,对经济活动不加干涉,其次是因势利导,再次是用教育的方法说服人民,最后才是用刑罚的方法说服人民;下策是与民争利。根据儒家的思想传统,中国千百年来对“富裕”采取否定的态度,耻谈富裕,耻谈经济;但司马迁对这一问题持反对态度,他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衣食充足的社会,公众讲求礼节,热心公益;一个贫穷的社会,人民缺乏礼让,铤而走险,社会不安。

——材料二、二均摘编自袁贞《西汉时期桑弘羊与司马迁经济思想之浅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桑弘羊的经济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相较于桑弘羊,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有何不同之处,并对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做简要评价。
2023-01-14更新 | 36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选择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至秦

官吏俸禄形式主要以斗发给粟米

西汉

官的大小和俸禄级别以“石”表示,俸禄以斛为计量单位,按月发给粟米;汉宣帝时因“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使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增加)吏百石以下俸十五”

魏晋

帛、粟、钱各占⅓

唐代

唐初大体沿隋,俸禄有粟、田、钱,俸禄依官的品级九品正、从分为十八级。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将各种粮钱合为一起,以月俸为名,随月发钱

宋代

官员的俸禄丰厚,名目繁多,如最高文散官除每月给俸钱120贯钱外,还有绢绫罗锦以及职钱、公用钱、出差费和仆人费用等

元代

俸禄支付纸钞,也叫俸钞

清朝

在京文武官员每年俸银,一品180两白银,二品155两白银,以此减少。京外文官俸银与京官相同,但没有禄米,而武官的俸银减半。雍正帝,七品知县每年只有45两俸银,“不取之百姓,势必饥寒”,因此,推行养廉银制,其数目大大超过各级官员的俸银

——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朝代——夏朝》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019-11-06更新 | 123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南岳阳一中高一上期第一次段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2016-12-13更新 | 148次组卷 | 2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09年12月28日湖南人网站发表《浅议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一文指出,“毛泽东制定政策的着跟点在于照顾和满足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其实行政策的着力点在于切要害,对症下药,其调整政策的关键点在于不失时机,强力推进。”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作出红军长征的决策实行战略转移B.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C.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D.发动三大战役进行战略决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概况

时间发展状况
18世纪下半期—19世纪上半期1773年,英国第一家正式的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并于1802年获得政府的批准与承认,这直接促成了证券交易所发展的高峰伦敦之外也出现了几十家交易所。通过交易所发行的政府债券成为拿破仑战争期间军费的重要来源。商业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南海公司)的股票交易活跃,获利丰厚。19世纪前半期,运河、铁路公司、纺织企业纷纷上市融资。刚刚发明的有线电报成为交易媒介,提高了交易效率和频率
19世纪下半期伦敦证券市场向海外投资急速倾斜,把美国的铁道债券、印度或澳大利亚的证券等加入了交易对象,伦敦逐渐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无线电和电话成为新的交易媒介
20世纪上半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海外债券交易大大减少,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地位遭遇了纽约的挑战。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严重冲击了英国证券市场,交易市场一度混乱
二战后各地的交易所先是整合为七家,后又并入伦敦交易所。20世纪80年代,伦敦交易所进行了改革,证券交易全部实现电脑化,与纽约、东京交易所连机,实现了24小时全球交易。英国证券市场重现繁荣,伦敦证券交易所仍为世界三大交易所之一,但名次已经在纽约和东京之后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伦敦证券交易所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初英国证券交易所发展出现高峰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0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知源高级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他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浪漫主义学者以及19.世纪以来的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中世纪”历史的评价进行论证探讨。(说明:在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进行论述,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4-03-24更新 | 224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摘编自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

材料三   1921年中国共产党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就担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付出诸多努力,最终使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党史学习教育,以“赶考”精神做好新时代答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开展的运动,并简要分析为什么说这些运动都是失败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并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标志性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为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人民解放所作出的重大努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