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兰西民族和国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长期演变的产物。13世纪初,法王腓力二世击败英国,初步实现国家的统一。14世纪初,腓力四世同教皇的斗争更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英法百年战争(14——15世纪)进一步强化了民族意识。路易十一统治时期建立了专制君主制,王权进一步加强。随着王权的加强,继任统治者基本都加大了领土扩张,直至1860年拿破仑三世完成法兰西现代疆域……1789年大革命中,人权宣言把民族确立为集体认同,把公民权和民族主权确定为法兰西民族认同的基础。

——摘编自马胜利《法国民族国家和民族观念论析》

材料二 早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德意志只是一个地理名词。1517年的宗教改革加剧了地区分裂,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进一步削弱了德意志的统一性……18世纪,普鲁士成为德意志地区的主要强国,开始推动统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意志在法国文化冲击下,知识分子开始挖掘和强调德意志文化的独特价值,形成了德意志民族主义。19世纪初,德意志邦联成立,但仍然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工业革命促进了德意志地区酌经济一体化,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拿破仑战争期间,德意志民族情感高涨,反抗外来压迫,为后来的统一和民族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础。1864-1871 年间,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最终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法国发展为民族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对当时国际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和德国近代民族国家产生的异同。
2024-09-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只有“一法度衡石丈尺”之语。秦始皇陵等处出土的秦权铭文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令丞相槐状、王绾“法度量则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载:“县及工室听官为正(校准)衡石……毋过岁壹。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罚设)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

——摘编自《睡虎地秦墓竹简》等

材料二   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各种史料。他另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取舍史料的理由。以下是《考异》的几个事例:

事例1·关于隋末名将薛仁果的名字,《考异》提到《旧唐书》《新唐书》《柳宗元集》写作“仁杲”。《太宗实录》写作“仁果”。而唐太宗陵墓前有石马六匹,其中一匹的铭文为“白啼乌”,平薛仁果时所乘。”《考异》以为白马铭文“最可据”。

事例2·关于唐玄宗的生日,《考异》提到《玄宗实录》记载的是八月一日。但通过查询历法发现这一时间有误。玄宗时文人顾况有诗曰:“八月五夜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即皇帝)”。故而《考异》以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

事例3·关于吐蕃赞普世系,唐代林恩撰写的杂史《补国史》记载,唐文宗时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其弟继位。此事《文宗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考异》参照《补国史》编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具体措施,指出历史研究中出土文物对已有文献资料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参考了哪些类型文献史料?依据材料二中的3个事例说明《资治通鉴》在哪些情况下会采用官修史书以外的史料。
2024-08-2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平高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八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83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广东,开始传教。然而,中国人对基督教这个舶来品最初是不感兴趣的。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传教士学汉语、用汉姓、穿汉服,读儒家经典,顺应中国习俗,介绍中国人所陌生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吸引中国人。西学随之在中国传播开来。

——摘编自周桂英《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自信的冲击及其重塑》

材料二:1902年到1906年梁启超在流亡日本期间写了《新民说》。在书中梁启超认为一个人应该公德私德兼备,传统的儒家伦理主要是在私德上着力,导致国民缺乏公德,而公德是国家所赖以成立的根本因素。梁启超特别反对中国传统所提倡的宽柔以教、以德报怨的妥协主义,这将会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1919年梁启超在游历欧洲的时候写下了《欧游心影录》。在文中他认为由科学所带来的物质进步并没有给人带来预想中的幸福,反而导致了精神的迷茫。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文化上就是要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存有敬意,并融合中西方文明,建立一个世界主义的国家。梁启超还认为竞争和强者的权利会导致社会的不公,要用互助主义来补救,中国古代就有丰富的互助精神。

——摘编自干春松《梁启超儒学观的转变从〈新民说〉到〈欧游心影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中国人对“西学”态度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新民说》和《欧游心影录》中梁启超对儒学认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0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中共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包括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抗美援朝等。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同时兼顾农业、轻工业的发展。通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二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出兵干预。为了保家卫国,援助朝鲜,新中国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这场战争不仅保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历史背景及其初期面临的主要挑战。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国内建设和国际地位的影响。
2024-07-12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新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9月,停刊于1926年7月,它经历了由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启蒙刊物向中国因共产党党刊的转变。五四运动以后,《新青年》逐渐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主要宣传内容。中共二大之后,《新青年》改组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这一时期的文章更多体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据此可知,《新青年》的发展,反映了(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开展B.战争彻底改变了国人的认知
C.民主与科学的影响力不对等D.国人探求救国思想发生转变
2024-07-12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是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这些革命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它们在1763年以前就在扎实地进行着。另一个特点是,它们互相依赖,对政治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反之亦然:政治影响了科学,政治还影响了经济。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下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发明(部分)

领域时间国家发明
空间技术1957年苏联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1958年美国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
1969年美国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
原子能技术1945年美国成功地试制原子弹
1949年苏联试爆原子弹成功
1952年美国试制成功氢弹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
计算机技术1946年美国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1958年美国IB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三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的技术成果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集中涌现、相互赋能和加速应用,正在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迭代形成新质生产力。……同时,包括有利于支撑实体经济、构筑先发优势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供给仍显不足,制约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依然存在,促进新型转化载体建设的统筹设计不足等。

——丁明磊《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用史实佐证科学革命“在1763年以前就在扎实地进行着”并简述其“对政治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结合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说明“政治还影响了经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支持的重大科学理论。
(3)“以史为鉴”是历史学科重要功能。根据材料一、二、三,从政府和个人两个角度,阐述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即将爆发的时代背景下,打破“中梗阻”、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途径。(阐述要求: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024-06-30更新 | 1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以下关于各区域文明成果表述正确的是(     
A.西亚:苏美尔人用楔形文字在莎草纸上写下洪水传说
B.埃及:首陀罗们用象形文字在泥版上计算泛滥季时间
C.印度:佛教对种姓制度形成一定的冲击,发明了“0”
D.希腊:斯巴达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令皆明焉,以为恒。不从令者,赀(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这表明秦朝(       
A.相权挑战皇权B.延续秦国耕战国策C.统治残暴严苛D.崇尚儒家民本思想
2024-06-14更新 | 3109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平高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八月联合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
2024-06-03更新 | 79次组卷 | 39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南县立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罗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蕞尔小邦。在成功解决内部矛盾后,它凭借强大的由公民组成的军队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先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扩张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在扩张过程中,罗马把被征服地区的大量居民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进一步加强。罗马帝国在各征服地区设置行省,任命官吏,派驻军队,推广罗马法律体系。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3世纪之后,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加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材料二:汉武帝统治时期,对内强化皇权、财权和中央集权。对外,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汉初,匈奴势力强大,多次袭击汉朝边境,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控制也比以前更加稳定。经过汉武帝的经营,西汉大一统国家得以巩固加强,统治盛极一时。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马帝国统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统治时期“盛极一时”的原因及其与罗马帝国统治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东西方文明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