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去世再次唤起了人们对欧洲王权的关注。13 世纪到19世纪期间,教会、国王、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深刻地影响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政治制度的变革,下列能典型地反映这一时期王权权势变化趋势的是(     
A.B.
C.D.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外语教育的一系列决策和改革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同步,与祖国同行。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英语被认为是“帝国主义语言”,在国内形成了向俄语“一边倒”的形势。1956年英语取代了俄语的地位,开始了英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1964年,国家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除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外,对其他语种发展也给予了相应指导。自从1978年英语首次成为高考科目后全民掀起了学英语的大热潮,以英语为主,多种外语全面发展的格局日趋形成。

——摘编自王定华《民族复兴的强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语教育的发展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语教育语种不断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清时期诸多家训不再单纯要求家族子弟读诗书、习举业,而是实事求是地选择可自立行业,农桑、商贾至于书画医卜也可,即“凡学一艺,于身有益”。这说明明清家训(     
A.起到凝聚宗族的作用B.鼓励宗族子弟分家择业
C.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D.体现工商皆本的价值观
2024-03-26更新 | 21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巴勒斯坦方面已有超过8600人死亡,以色列方面约1400人死亡。双方死亡人数过万,这已成为20年来死伤最严重的一轮巴以冲突。这反映出(     
A.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B.国际政治力量严重失衡
C.民族主义加剧世界动荡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5 . 先秦时期,国君遇有大事,一定要召开贵族会议讨论,问题解决不了,再召开国人会议。当时国人在政治上十分活跃。《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其君。”由此可知,当时(     
A.封建贵族特权逐渐丧失B.政治体系民主趋势加强
C.宗法分封制度已然瓦解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6 . 宋太祖在即位当月便去拜谒先圣,下诏“加饰祠宇及塑绘先圣先贤先儒之像”,又“帝亲制文宣王、兖公二赞”,并且还在“即位之月,首幸国学”,“次月又幸”,“尊师重道,如恐不及”。宋太祖此举(     
A.体现了对纲常名教的维护B.规范了全社会的伦理秩序
C.加强了人才后备队伍建设D.增强了儒学的世俗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辽金时代所谓的“汉人”,是特指辽朝境内以燕云十六州人口为主的汉族人民。由于长期处于异族统治之下,“汉人”具有明显的胡化倾向。宋人不承认他们是汉人,而契丹、女真等民族却仍将他们看作是汉人。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少数民族封建化加速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推行民族歧视的政策D.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淝水之战后谢安隐退,是东晋门阀政治由盛转弱趋势开始的象征性事件。而后出身次等士族的刘裕掌握了北府兵的控制权,刘裕成为东晋后期的实际领导人。他打破了门阀士族把控朝政的惯例,早在代晋建宋之前,刘裕就注意控制方镇势力,扬州、荆州、徐州等江东强藩皆由刘氏子弟镇守。宋立国之后,方镇冲要皆为刘门宗室,此为宗王政治回归之前声。刘裕死后,这一传统被刘宋政权继承。

——摘编自袁宝龙《晋宋之际的皇权回归与门阀余响》

材料二 南北朝的历史就是文化士族与军功贵族的竞争史。南朝的皇权重振,得力于所谓“次等士族”,即军人势力;但南朝军人仍受文化士族的压抑,未能发展为一支新兴政治力量。骑马民族的天性就是强者为王、崇尚军功;在建立政权之后,“重军功”的精神就顺理成章转化为“重吏治、重事功”了。由此,鲜卑军功贵族不仅支持了一个强大皇权,而且以其发扬蹈厉的军功精神,为官僚体制注入了蓬勃活力。“五胡”不只带来了不同的语言、风俗和血统,也造成了与江左不同的政治结构,即以异族皇权、军事贵族和国人武装为主干的体制。“五胡”酋众间的主奴关系,同族间的“同胞”观念,在其“汉化”进程中,也都以特别的方式,强化了政权的集权性和向心力。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刘宋宗王政治出现的历史背景,并简评刘宋宗王政治。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政权衰落的原因,并指出北朝官僚体制的新特点。
9 . 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作为工商业中心,号称“工贾艺术杂处”,即以工商业为主,各行各业各色人等杂处之地。在市镇上,最有势力的是那些牙行——花行(棉花牙行)、布行、丝行、绸行、米行等,以及仰食于牙行的领投业(中介掮客),脚行脚夫(搬运业),还有从事打行(打降)、白赖(白拉)的市井流氓。其次就是沿着大街小巷开设的数以百计的各行各业店铺,他们与牙行一起形成由老板与伙计组成的商人群体,即所谓坐贾。此外还有行商,即从全国各地来此贩卖丝绸、棉布、粮食等商品的客商,以及由他们组成的商帮与会馆聚集起来的商人群体。再次是各种作坊一一机坊、坊以及其他手工业作坊,由作坊主与雇工构成的工人群体。最富有者对购买土地已不感兴趣,地权分散化趋势成为历史必然。

材料二 进入15世纪,随着农村纺织业的兴起,英国原工业开始突破原先以城市手工业为中心的格局。早在1454年,英国议会就宣称“在这个王国的所有地方,呢绒制造业是最大的行业,是这个国家劳苦大众的生命”。到了16世纪和17世纪以后,英国的原工业区域特色越来越明显,毛纺织品的出口数量不断地创新高。在英国历史上,毛纺织业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17世纪和18世纪早期,呢绒占了出口的23多。在1741一一1772年间,这个行业原材料每10年增长14%,到1770年,这个行业的产量价值在800万到1000万英镑。自16世纪以后,英国棉纺织业、金属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相继出现了大量的技术革新,但在18世纪晚期以前,大量技术创新属于微观的发明,大多数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个别天才的创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英国农村经济与明清时期中国市镇经济有何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原因。
2022-07-20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北江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四)历史试题
10 .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难,新旧价值观念之间冲撞激烈。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通过开展学校劳动教育肃清封建剥削思想、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动员青年一代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作为指导方针,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密切结合,大学、中学与小学的劳动教育同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劳动教育相互统一。

——摘编自李欢《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至2018年前),邓小平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方法上要适应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参加的劳动要与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相适应,避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要考虑近期生产建设要求,更要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专家和劳动后备军。自此,我国学校劳动教育开始从以往偏重体力劳动转向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结合;从以往单向度适应现有生产劳动水平转向面向未来引领劳动发展;从重劳动转向重教学、重实践。服务学生素质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这一时期劳动教育的主旋律。

——摘编自刘向兵、曲霞《党史百年历程中劳动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时期劳动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
2022-08-0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