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20-1801年英国人口与人口结构(职业结构)变动

各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年代总人口(百万)城市人口乡村农业人口乡村非农业人口
15202.45.576.018.5
16004.118.070.022.0
16704.9813.560.526.0
1.7005.0617.055.028.0
17505.7721.046.033.0
18018.6627.536.2536.25

——据《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等整编

材料二1820年,英国总就业人口的63%已集中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反映出工业革命的发展。

1825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国有的基本矛盾。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产阶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但无产阶级却依然无权。

1835年、英国棉纺厂工人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6小时,工资十分微薄,童工更占到52%。

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兴起,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新阶段。

1847年、欧洲多国工人参参加的国际性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绸领在伦敦正式出版。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1520-1801年英国人与人结构变化的趋势,请结合史实分析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历史影响。
2021-09-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1-2022学年高一初高中衔接学习素养测试历史试题
2 . 世界博览会是体现世界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的平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国家力量的直接介入使此次世博会获得巨大成功。世博会的出现与世界进入全球交往时代有紧密关联。15世纪末16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实现环球航行,这是世博会诞生的条件之一。18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兴起工业革命,着眼扩大贸易,世博会成为绝佳选择之一。交通与通讯革命也促使了世博会这一新型交往平台的出现。

——摘编自乔兆红《世界博览会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

材料二 晚清民国初年的中国与世博会的联系

时间晚清民国初年中国与世博会的联系
1851年伦敦博览会上海商人徐荣参加世博会,所产“荣记湖丝”夺得金、银两项大奖。
1873年维也纳博览会主办方一再邀请,清政府勉强同意由海关洋员负责参展事宜。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清政府正式派出代表团参加,并于次年颁布《出台赛会章程》鼓励商家踊跃参赛。该章程结束了近代中国海关代理赛会的历史。
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代表团所获奖章列所有参赛国之首,极大提高了中国形象。据美国商务部调查报告,1915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较上一年猛增了6000万美元。

——摘编自乔兆红《中国与世界博览会:西学东渐与中学西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民国初年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演变趋势,并简述近代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意义。
2024-05-2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素养提升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魏晋南北朝,女性日常阅读的书目不仅有女教典籍与儒家经学,还包括诗歌文学、书法绘画、老庄之学等。这折射出当时(     
A.封建礼教的强化B.社会思想的活跃
C.三教合一的趋势D.门第观念的盛行
2024-04-16更新 | 35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美洲的阿兹特克人信奉的主神是战神维奇洛波奇特利。传说战神需要依靠人血滋养,因此,阿兹特克人流行以活人向神献祭的习俗,牺牲者每年有数千人。这一现象可用来说明阿兹特克文明(     
A.走向衰落的内在原因B.注重对外殖民扩张
C.实行君权神授的统治D.人口呈现减少趋势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后继者统治西亚时期,大量建立希腊化城市。西亚被征服的波斯人被迫接受了希腊文化,包括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艺美术,乃至整个思想意识。同时,亚历山大也接受利用了东方的宗教崇拜和王权神化思想,以及东方尤其是巴比伦的科学。传入西亚的佛教,原来没有偶像,在吸收希腊雕塑基础上,发展出犍陀罗艺术。犍陀罗艺术跟随佛教传入中国,如云冈石窟第20窟露天大佛高肉髻,广额丰颐,长目高鼻,质地厚重的袒右袈裟,衣纹凸起,具有犍陀罗造像遗风。

——摘编自周谷城《古代西亚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魏晋以来,士大夫纷纷寻 觅儒学以外的思想方向,他们所奉行的“三玄”之学与佛教传入的“般若性空”学说一拍即合。北魏道武帝写给佛教僧人的信函中说“冀助威谋,克宁荒服”。基于北魏太武帝灭佛造成寺庙、佛像被毁的教训,其继任者文成帝要创出一番“与天地同久”的永业,选择了开窟造像以复兴佛教的举措。早期造像犍陀罗风格明显,中后期佛像多为瘦骨清相,服饰呈现出北魏汉化后的褒衣博带。云冈石窟也有少数初唐时期的造像,如第三窟菩萨像,肌肉丰腴,明显有唐时期的雕刻特征。北魏迁都洛阳后,云冈不再是皇家礼佛的场所,民间人士参与到开窟造像的活动中来。

——摘编自钟健《从云冈石窟看佛教造像的本土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希腊化时代西亚地区文化交流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指出云冈石窟开凿的背景,并概括云冈石窟所反映的佛教艺术的演化趋势。
2024-05-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438年,法国国王查理七世颁布诏令,规定国王和诸侯举荐圣职人选,教会不应反对。这反映了(     
A.教会选举的民主B.宗教改革的影响C.分权制衡的实践D.王权强化的趋势
7 . 中国香文化历史悠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室内焚香肇始于春秋战国,两汉时期熏香风气在上层社会流行开来,来自西域各国的香料也在此时传入中国……唐代用香更为增多,佛教与外来的印度文化为中国的寺庙带来了大量的新香料,而众多的有关焚香和香料的习俗和信仰也随之传入了中国,从而加强和丰富了中国古老的焚香传统。作为礼佛的重要活动焚香,向道教和儒家礼仪渗透,吸引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积极参与。

——摘编自田梓榆《十四世纪前中国古代香具典型器研究》等

材料二   宋代是香文化的高峰。香药在当时海外进口贸易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仅次于盐业、茶业、酒业等的一大产业经济。进入宋代,香药的使用不再局限于上层社会的王公贵族官僚,也开始大量进入下层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饮食用香、建筑用香、节日习俗用香等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摘编自夏时华《宋代香药经济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香文化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香文化盛行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从汉到宋香文化发展的趋势。
2024-01-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元朝中期吏部统计的官员数据。据此可知元朝(     

朝官外任官
蒙古、色目9385689
汉人、南人110014236
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B.政府已经完全汉化
C.社会门第观念弱化D.地方权力逐渐分散
2023-12-0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五代十国各割据政权很注意罗致和培养翻译人才即通事,后唐政府中,有的通事既通晓汉语,又通晓契丹语和突厥语,有的甚至“能四夷语、通六蕃书”。这种现象说明当时(     
A.国家统一趋势日益加强B.少数民族汉化明显
C.各政权与周边交往密切D.思想文化趋向繁荣
10 . 东汉顺帝临时抽调八位“风俗使”“分行天下”,对“刺史、二千石有赃罪显明者”,要求通过驿马立即上报,直达皇帝,取旨处理,县令以下则就地“收举”。据此,“风俗使”在当时(     
A.保证了监察的规范有效B.拓宽了对地方监察的渠道
C.缩小了基层治理的权限D.体现了法律儒家化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