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评述战国时代列国各有差异的状况:“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国通过战争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虽然从秦代到汉初,仍然可以看到不同地域文化风格的若干鲜明的差异。但是,秦的统一已经为大一统的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为“大一统”奠定基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和隋朝的共同之处。
2022-09-07更新 | 898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大化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某宪法“确定议会为共和国的立法机关,有对政府的监督权,内阁应取得议会的‘信任’,如果议会对政府投不信任票,则将引起内阁辞职。议会的职权还包括通过法律、选举总统、监督政府的活动。”下列对这部“宪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A.首创了内阁对议会负责的运行机制B.在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C.体现了人民主权和中央集权的原则D.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罗马法学家将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公法是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如果说国家的公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那么私法本质上只是确认单个人之间的、现存的且在一定情况下是正常的经济关系。在今天这个大工业和铁路的时代,人们可以把旧的封建法权形式的很大一部分保存下来,并且赋予这种形式以资产阶级的内容,甚至直接给封建的法律名词加上资产阶级的解释;人们也可以将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罗马法,以及它对简单商品所有者的一切本质的法律关系(如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奖约、债务等)所作出的无比明确的规定作为基础,在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后,创造像法兰西法典(《法国民法典》)这样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

——摘编自【德】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材料二   “长臂管辖”原是美国的一个司法概念,主要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义上来说,“长臂管辖”是指美国将国内法规的触角延伸到境外,管辖境外实体的做法。对于美国而言,其实施“长臂管辖”的“权力”并非来自联合国或国际法授权。19937月底,美国以“向伊朗运送化学武器原料”为借口,对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广州分公司的集装箱货轮“银河号”进行登船检查。然而,检查没有取得任何结果,“银河号”货轮却被迫中断正常航运一个多月。

20178月,美国贸易代表依据其国内法启动了针对中国的“301调查”,有法学专家指出:调查本身“不存在违反国际法的问题”,但基于调查的单边制裁措施却违反了其在WTO框架协定内的义务,也违反了一般国际法。

——摘编自王震《对新形势下美国对华“长臂管辖”政策的再认识》


(1)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私法发展的两条主要途径及历史意义,
(2)分析美国“长臂管辖”政策形成的背景,并简要评述这一政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女真人兴起于白山黑水,生活方式兼有渔猎、农耕和畜牧三种形态,与汉民族相对接近。金朝初年,随着军事扩张,女真人逐步向长城以南和中原迁移。同时,改变女真旧制,全盘采用汉制,实现了政治体制的一元化。实质性的汉制改革是在熙宗朝进行的,内容极为广泛,涉及中央职官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法律制度、勋爵制度、礼制、仪制、服制、历法、宗庙制度等等,“政教号令,一切不异于中国”。海陵王时期,金朝正式移都燕京,改为中都,确立了汉地本位政策。金朝诸帝中,自熙宗以下都具有相当高的汉文化素养。金朝中期以降,汉化进程潮流澎湃。世宗和章宗时代,统治者曾进行过女真文化复兴运动,但以失败告终。金朝亡国以后,社会上流传着“金以儒亡”的说法,认为汉化彻底改变了其传统的生活方式,养成了懒惰奢靡、耽于逸乐的生活作风,彻底销蚀了其传统的尚武精神,给大金王朝的国运兴衰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

——摘编自刘浦江《女真的汉化道路与大金帝国的覆亡》


(1)根据材料,概括金朝女真人汉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述“金以儒亡”的观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世纪后半期至15世纪前半期是法国人与英国人交战的民族战争时期,快速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看到,法国社会各阶级如何同心协力参加到斗争中去,封建贵族、市民甚至农民的爱国热情何等高昂。法兰西民族性的形成就这样开始了,国王的战争推动了国王的时代来临。查理六世的时代,法国建立了常备军,成立了以职业兵组成的骑兵部队和弓箭步兵队。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偶尔征收的人头税,变成了永久性的税项,这大大有助于政府的正规化和增强力量。议会的数目增加了,巴黎的议会在司法管理及其政策制定方面大大加强了重要性和坚定性。就这样,在构成政府实质的军事、税务和司法方面,15世纪的法国具备了前所未有的长久和正规的性质。公权肯定无疑地取代了封建组织的权力。

——【法】基佐《欧洲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查理六世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查理六世的改革措施。
2021-10-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7822日,苏联与中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从19383月到19396月,苏联先后三次向中国提供总额达2.5亿美元的贷款。中国政府用这笔贷款从苏联购买了大量的武器和军事装备,苏联还派出了援华航空心愿大队对日本直接参战等。苏联政府作出积极援华的战略决策,主观愿望是使蒋介石树立坚持抗战的信心,防止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和反共情绪的滋长:迫使日本彻底放弃其侵略苏联的“北进”计划并最终使日本对苏联实行中立;客观上则达到了苏联对其远东地区安全的基本放心以及苏联能够全力注意其西线战事的目的。1941年后,由于欧洲形势的日益紧张,特别是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对华政策迅速发生逆转,由“援华抗日”变为“疏华联日”,停止了对华援助。

——摘编自李静杰《苏联援华抗日及其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苏联在苏德战争前对华援助。
2022-07-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美苏冷战产物的北约自成立至2010年先后进行了5次扩充,其扩充的基本轨迹是势力范围东移。美国有官员曾预言,北约和欧盟的扩大将分几个阶段推进,最终将产生一个欧洲联邦。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宣告自己取得了冷战胜利,1999年,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约,北约开始向中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拓展影响。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7国加入北约,这是北约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充。在失去比邻的波罗的海三国之后,乌克兰成了俄罗斯阻隔来自西方地缘政治压力的最后一道防线。乌克兰本身长期摇摆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从其自身考虑看,一是俄乌如果发生冲突,可能自身难保;二是乌克兰发展比较落后,想要改变现状,走出困境。北约不断东扩严重挤压了俄罗斯的安全空间。尽管莫斯科发出了不满和带有威胁意味的信号,但华盛顿却并不掩饰将继续扩张北约的计划。

——摘编自周琦《北约东扩对俄罗斯的影响及俄罗斯的应对之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约不断东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北约东扩产生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世纪”一词,最初出现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专指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之间那段时间。……西方学者研究中世纪史历来以西欧为对象,不包括东欧的拜占庭和俄国,更不包括阿拉伯及其以东地区,所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世界中世纪史。他们往往贬低中世纪的意义,有的甚至认为那是一个黑暗时代,没有多少成就可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论国家》等著作中也使用“中世纪”一词,但赋予了它新的科学内容——专指封建社会。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反对把中世纪仅仅看成是黑暗时代或野蛮时代的非历史观点,指出它的巨大进步。事实也是如此,封建社会在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方面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前进了一大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中世纪”的史学观点。(可整体评述也可评述任意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冼夫人,名英,高凉郡(今茂名市境内)人,生于梁代(公元512年前后),其家族世代为俚人部落首领。冼夫人自小贤良聪颖,武艺超群,善行军用兵,少年时代就得到远近部落的拥护,连海南岛的1000余峒俚人也慕名归附。其后与汉人高凉太守冯宝联姻,协助冯宝处理政务,并在部落中大力推行法治,改造俚人旧俗,“人莫敢违”。她“每劝亲族为善”“信义结于本乡”“诫约本宗,使从民礼”,出了以“善”为旨归的“仁爱”施政主张,在俚族社会里推行汉民之礼。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高州刺史李迁仕暗通侯景叛乱,冼夫人果断发兵协助平息。冯宝死后,岭南大乱,冼夫人利用自己的威望劝服各部落首领。维护了社会安定。公元589年,隋灭陈,冼夫人审时度势、顾全大局,迎接隋军进入岭南,让岭南归入隋的版图。后番禺王仲宣起兵反隋,“诸州跟叛”,冼夫人出兵平叛,“所到之处,闻风归顺”。岭南得以重新统一和安定。由于冼夫人功绩昭著,隋曾敕封为“石龙郡太夫人”“宋康郡夫人”,《隋书》《北史》都给冼夫人立了传。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称她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冼夫人的主要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冼夫人的历史贡献。
2021-06-1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语》中记载:对于战争和疾病,孔子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把人的生命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未知生焉知死”,与其关注死不如把眼光放在当下,积极创造生命的意义。强调理性看待生命,追求“孔颜乐处”的人生境界,面对困境时能够泰然处之,自得其乐;面对生命的差异,先秦儒家追求“和而不同”。

——摘编自《论语》等

材料二   想评述16到18世纪资本主义的产生的历史学家和想评述无情地剥削工人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先驱们的行为的历史学家,面对的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在前一种情况中,那位历史学家可能会说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个进步的事实;而在后一种情况中,那位历史学家则一定会对人的苦难表现出同情。这是不是意味着一种价值评述的两重性呢?

——摘编自(波兰)耶日·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先秦儒家生命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6到18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的“进步”与“苦难”主要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