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代的东京、临安,有数以千百计的酒楼。樊楼为东京酒楼之甲,每天到此饮酒者达千人之多。人们可以在此欣赏表演,还产生了很多以此为背景的话本。由此可见当时(     
A.世俗文化的繁荣兴盛B.小农经济走向瓦解
C.商业突破了时空限制D.市民文化成为主流
2 . 1982年春,一场国民性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在新加坡开展起来。运动的发起者对此解释说:“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坡,把新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是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弊端的凸显B.国内封建思想残余的持续蔓延
C.美苏冷战对文化上的角逐加剧D.外向型经济对移民社会的冲击
2022-03-29更新 | 2432次组卷 | 47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藤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宋辽通过澶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这次议和的背景是(   
A.辽国财政无力支持战争B.辽军的进攻受到遏制
C.北宋在财政上非常充足D.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德国作家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描述了一名带有丰富感性和热烈情感的年轻作家的故事,它以浓郁的诗意和喷涌的激情叙写了维特的痛苦,憧憬和绝望,将他个人恋爱的不幸放置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中,热情地宣扬了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此作品体现了
A.古典主义特征B.浪漫主义特征C.现实主义特征D.现代主义特征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初,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乘胜进攻,收复大量失地,但德军在溃败的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开始计划向苏联红军反扑。1943年7月5日—8月23日,苏德两军在库尔斯克展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规模的对攻战役。最终苏军以数量上和武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库尔斯克会战对德军的打击是巨大的,彻底结束了“苏军冬季进攻,德军夏季进攻”的神话,导致了德军士气的崩溃,德军精锐装甲部队的士气受到沉重打击。此后,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战场主动权,德军再也没有在欧洲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苏军开始了大规模反击,欧洲东线的战局演变成了苏联红军的长途进攻。

——摘编自贾易飞《库尔斯克战役回眸》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库尔斯克会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取得库尔斯克会战胜利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2至15世纪,意大利海外贸易高度繁荣,其市场范围远至黑海、非洲大陆等地区,在欧洲市场分工中处于中心地位,其海外贸易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对市场的培育。意大利各城市共和国通过十字军东征开拓海外市场,在市场尚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以政府主导方式获得大量商业特权,以达到垄断目的。出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共和国政府十分注重城市环境的建设,威尼斯等城市的港口方便快捷,沿海布满了码头、仓库、客栈以及富商的府邸。共和国政府也十分注重市场秩序的规范,一方面政府建立特别的司法制度,解决海外贸易中的商业纠纷,另一方面政府也相继制定和完善了航海法规。意大利各城市实行的共和体制,能够最大限度调动民众的积极性,整合资源,维护社会稳定,是海外贸易繁荣背后的制度保障。综上所述,各城市共和国政府在海外贸易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运用看得见的手,开拓规范市场,对海外贸易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摘编自程洪福:《论12—15世纪意大利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1)根据材料概括12至15世纪意大利海外贸易高度繁荣背后政府培育市场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2至15世纪意大利海外贸易发展历史经验。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吸取秦汉至唐宋等朝边疆统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元朝在地方行省管理体制下,对“内属”“归附”的少数民族或部落酋长或首领封以官爵,使其代表国家间接统治原有领地和民众,将少数民族首领整合进国家职官体系、各族土民整合为国家民众,强化元朝的国家权威和民众的国家认同。即“稍与约束,定征徭差发之法,皆因其俗,使附辑诸蛮,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有相仇者疏上,听命于天子”。元朝先后在西南等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设置大小土司数百家,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等省。

——摘编自彭福荣、刘译蔓《国家整合视野下的元朝土司制度》

材料二   清朝初年,中央政府无暇顾及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土司制度的弊端逐渐暴露。雍正帝即位后,深知土司危害,“朕闻各处土司鲜知法纪,每于所属土民多端科派,较之有司征收正供,不啻倍蓰。”同时,土司间、土司内部经常发生斗争,给土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伤。土民强烈要求摆脱落后的、残酷的土司制度。在政权稳定后,他以坚定的决心使改土归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摘编自张琦《浅论清初云南的改土归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土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不征关税。《汉书》载:“(汉武帝)太初四年冬,徙弘农都尉治武关,税出入者,以给关吏卒食。”武帝以后,内地关税的征收范围不断扩大,且税率不断升高。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路贸易经河西走廊,直通中亚和西亚。海路贸易也兴起了,番禺是当时最重要的贸易港口。在边境的进出口要道,汉代都设关管理对外贸易征税。

——摘编自祝凤梧《中国古代关税漫谈》

材料二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其手段有:一是设立通商口岸;二是降低关税。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进口关税降无可降。清政府也需要稳固的财政收入,关税是维护清政府运转和及时足额赔款的保障,因而,在经过前期关税和船钞的大幅下降之后,晚清后期,关税制度特别是关税税率、船钞等变化不大。而《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为提高清政府对巨额外债的偿付能力,西方列强主动提出将关税税率提高到“值百抽五”的水平。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关税征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关税变迁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