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文明与文化的“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1840年,眼看一个老大帝国在鸦片战争中败于远来的“夷狄”小邦,日本朝野为之震动,这可视为日本人现代觉醒的开端。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或称“佩里扣关”,成为日本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甚至可以看做明治维新的起点。明治政府实施以西方国家为榜样的“文明开化”政策,号召动员国人学西方,下令神佛分离,儒学被全盘否定,西装被定为官服。画家放弃了自己的民族风格,民族音乐让位于贝多芬、瓦格纳。一时间,“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如无本之木,缺乏支撑点,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冈仓天心针对“全盘西化”的倾向,提出了以回归儒学、恢复民族自觉、重建日本文化为目标的“亚洲觉醒论”。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文明开化”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明与文化“离异”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明与文化“回归”的原因。
2 . 16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怎么把棉花变成象牙?或者更叫人伤脑筋的是,怎么把棉花变成奴隶?16世纪起,商人们就懂得这一神技的秘诀。他们未使用魔术,而是运用跨洋贸易……棉花转化为象牙的魔法,以及把非洲劳动力转化为咖啡和糖的戏法,均助推了世界经济,但有人和动物深受其害。

材料二   19世纪,世界贸易版图被翻动。轮船逆流而上几乎和顺流而下一样轻松,且一年到头都可在海上航行。承平时期,货运运费直线下降:1815-1850年,横越大西洋的大部分赏物;每磅运费约降了80%……陆路运输的改变更大,人类首次得以用低廉成本将重物运到遥远他地。


材料三   石油成为20世纪最值钱的国际贸易商品,也因此使20世纪博得“石油世纪”之名。随着石油取代煤成为……新的“生命液”,石油不只是“黑金”,还是“现代”的象征。但石油成为商品后的一百年的大部分时期,美洲才是石油舞台上的主角。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彭慕兰、史蒂文《贸易打造的世界》


(1)据材料一指出商人们的“秘诀”,结合所学对这一“秘决”加以评价。(不要照抄材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翻动19世纪上半叶世界贸易版图的两项交通工具、概述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石油取代煤对全球贸易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贸易打造的世界”的理解。
2023-12-1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43年,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他通过对天体运动情况的深入分析和推演,大胆提出:“地球既不是不动的,也不是处于宇宙中心,而是同时围绕地轴自转和环绕太阳作轨道运动”的观念。他构建的“日心说”体系,不但在理论上比“地心说”简略,可以完备解释地球绕其轴心运转,同时还和其他行星绕太阳运转的事实,而且还是对中世纪宗教神学宇宙观的极大挑战。

——摘编自蒋道平、徐飞《从哥白尼革命看科学精神的塑造》

材料二   孟德斯鸠(16891755年)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首次公开对法国的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他通过对现存的国家政体的考察与研究,继承了洛克的分权与制衡的思想,将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彼此合作又相互制约,以防止腐败与权力的滥用。

——摘编自陈卜《孟德斯鸠政治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天体运行论》发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并说明其产生背景。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中期,为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侯,加大“养兵”。神宗即位之后,“忿流弊之积委,闭财力之伤耗,览政之初,为强兵富国之计”,决定改革。当时各州、府,除了征收正常田赋外,还有以“贡品”名义征收的各种物资,都由各民户分担。不论年成丰歉,也不问京城各种物资的供需情况,各仓库的库存情况,都不能轻易更换或减少,要按规定运送到京城进贡。当年成差时,百姓只得高价购买以上供。当库存多时,府库多余物资只得出售,而大商人又乘机操纵市场,官府和上贡的民户都深受其害。为解决这一弊端,王安石推行“均输法”,根据当地每年应当上供的数目、首都每年的用度及库存物资的数量之间的综合关系,本着“徙责就贱、用近易远”(就贱、就近)的原则进行购买,以“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实施后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摘编自陈振《宋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均输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均输法改革的作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都护”,完成了对西域的统治。在此前后,西汉王朝为开发和治理西域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组织汉族军民进入西域地区实施屯垦、守卫边疆。据相关史料记载,在西汉开发西域地区的100多年时间里,屯田军民共开荒50余万亩,不但解决了军粮问题,而且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保证西部边境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西汉政府还在西域各商道上修筑了许多城堡和连绵不断的烽燧亭障,并部署军队成守,兼管西域的交通。同时,西汉朝廷对西域地区实行宽抚政策,基本上不向当地各族人民征收赋税。西汉王朝主要采取“恩威并施”的政策,最终实现了对西域的统一,其内容有:和亲,诛灭异已等。

——摘编自刘秀梅《我国历史上的四次西部大开发》

材料二   2000年初,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同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并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此后,逐渐形成西部大开发总的战略目标,即到21世纪中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航,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摘编自中国发展门户网《西部大开发简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治理西域的措施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1世纪进行“西部大开发”的社会背景,并分析西汉时期和21世纪两次“西部大开发”产生的共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电影《阿凡达》以其精彩的电脑特技,以及对现代科技带来的欲望和暴力的某种西式文化反思,受到影迷们的喜爱,其海外票房远超美国本土票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B.体现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融合
C.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趋势D.美国电影科技水平比较高超
2022-07-27更新 | 280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等级考模拟(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廷处理台湾问题,经历了从招抚到征剿的过程。从康熙元年(1662)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收复台湾的22年里,清廷与盘踞台湾的郑经集团先后进行了长达10余次的和密谈。郑经曾声称台湾“远在海外,非属(中国)版图之中”,要求清政府“请如琉球、朝鲜例,列台湾为藩属”。康熙帝严厉驳斥,说“郑氏乃中国之人”“台湾人民皆闽人,不得与琉球、高丽比”。1674年,郑经乘“三藩之乱”,进犯厦门、泉州等地,占据东南七府,派丁摊款,劫掠百姓。1679年,康熙帝下令复设福建水师,建造战舰,招募新兵,勘测航道,进行海战训练。1681年初,郑经病逝,郑氏集团“彼此稽疑,各不相下,众皆离心”,岛内百姓“怨声载道”且“人人思危”。同年,清廷平定“三藩之乱”,大封陆得到统一。1683年,康熙帝决定对台湾用兵,命令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攻占澎湖。经澎湖一役,郑氏集团“精锐全覆”、“皆震慑无措”。七月,郑经之子郑克塽向清军递降表。第二年,清廷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管辖。

——摘编自卢建-《康熙对台政策剖析》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康熙帝武力收复台湾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帝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孔子虽“罕言利”,但他不排斥“利”,且表明在“义以为上”的前提下,可追求合理的利益与财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主张“以义制利”,认为财富分配不均匀是导致纷乱的根源,“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同时代的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强调“所谓财富,如其所有者不是公正、有德性的,即不能称之为财富”,懂得“以德生利”才是长久之道。在财富分配的方法上,柏拉图提倡“公有制”的原则。在理想国中,国民谁也不能拥有私有财产,统治阶级——哲学家和武士“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之外”,不能够拥有“金和银以及凡希望幸福的人们常有的一切”。柏拉图同时强调精神财富的重要性,物质财富仅是一种下等财富。

——摘编自朱晨蕾《孔子与柏拉图财富论之比较分析》

(1)据材料概括孔子的财富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2)据材料比较孔子与柏拉图财富观的异同,说明他们的财富观对当今社会具有的现实意义。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租借法案》是二战期间美国援助英国及反法西斯国家所出台的一项重要法规。1940年,英国的美元储备就将告罄,无力继续购买美国军火。对此,英国不得不向美国求援。美国因受国内孤立主义思想影响,加之正值大选年,罗斯福在援英一事上非常谨慎。同年12月,罗斯福成功连任,随即委托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主持起草一项援英法案。经过参、众两院反复磋商修改后,《租借法案》得以通过。法案通过的几分钟后,大批军用物资被迅速运往英国。《租借法案》让多边主义者看到了重塑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良机,美国以租借援助为杠杆不断向英国施压,迫使其接受美国所倡导的重塑战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摘编自杨永锋《试析<租借法案>在英美经济霸权转移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台《租借法案》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租借法案》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疯”了的梭伦经常出现在雅典的中心广场上。只见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双手不住地擂打着自己的胸部,招来许多围观的百姓。这时,他就会对着人群大声朗读他的诗篇:"啊,我们的萨拉米斯,她是多么美丽,又多么使我们留恋,让我们向萨拉米斯进军,我们要为收复这座海岛而战,我们要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在不明真相的人们的惊叹、惋惜声中,梭伦滔滔不绝地朗诵着,终于用激越的诗篇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禁令废除,战事再起。公元前600年左右,年约30岁的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统帅部队,一举夺回了萨拉米斯岛。赫赫军功使梭伦声望大增,成为雅典最负名气和影响的人物,也为他日后实现改革弊政的夙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梭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梭伦改革的特点及本质。
2022-01-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鹿寨县鹿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