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1 . 从1834年通过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起,希腊在对待古迹方面的基本原则就是“文化遗迹永远是第一位的”。尽管一些人认为过于严格的法律有时候会影响经济增长,但希腊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原则从来没有动摇过。希腊的这一做法(     
A.促使社会治理水平得以高度发展B.使文化立国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
C.秉持优先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D.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借鉴
2 . 1917年8月,北洋政府正式对德宣战,并制定了“以工代兵”的参战政策,约14万华工被派遣到欧洲战场。一战结束后,这些华工成为声援五四运动的重要力量,后来有的还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者。据此可知,一战客观上(     
A.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B.助推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展
C.直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D.促成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商务部文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统计

材料二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贸易在影视等特色文化产业的文化产品传播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影视作品在东南亚、西亚、南亚和俄罗斯等市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2015年,中国向东南亚出口电视节目总额达到12397.39万元,占电视节目出口总额的24.15%,2016年提升到31.50%。影视等产业的文化传播,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民展现了中国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精神面貌,使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文化魅力更加直观、丰满。

材料三   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等事件的发生,持续给“一带一路”周边地区的安全环境蒙上了阴影。而全球经济正经历下行阶段,增长动力减弱,各种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受经济下行影响,“逆全球化”风潮涌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严重阻碍了全球产品和服务的流动,加重了全球经济运行负担。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任力等《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贸易成效、挑战与对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贸易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挑战,并谈谈你的应对策略。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屈服于西方列强,允许英、法等国在中国招募华工,广西有人开始被运往国外。1876年,北海(当时属广东管辖)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从北海口岸出国的华工,每年多则4000人,少则数百人。1897年,梧州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1904年,英国在梧州设立“契约华工”接收站。

——摘编自石维有、张坚《华侨华人与西南边疆社会稳定》

材料二   清末的广西社会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在此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出现了大批的海外移民。清政府的残酷压榨,再加上天灾频仍,大量破产的百姓纷纷外逃。此外,在当时“西学东渐”的影响下,许多广西学子出洋留学,也成为海外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梁茜茜《论清末广西海外移民的类型及特点》

材料三   1940年,日军将越南作为向中国华南进攻及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军事基地,导致广西边境交通受阻,广西人迁居海外的人数剧减。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后,南进侵占东南亚,大约有11万侨胞又迁回广西。而广西一大批爱国志士,利用广西的特殊地理位置,移迁至越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2年,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抗战胜利以后,因为各种原因,少数广西籍士兵流落在缅甸和印度。

——摘编自向大有《民国时期广西向国外移民三个时段社会背景特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广西人口大量外迁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相较于清朝末年,抗战时期广西人口迁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5 . 印度宗教之多,是古代其他各国难以比拟的,其中重要的有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印度教、锡克教、伊斯兰教等,较小的宗教和各教中的派别更是不胜枚举。这可用来说明,古印度(     
A.是世界宗教中心B.文化管理较为混乱C.文化的丰富多彩D.奉行政教合一制度
6 . 1948年英国制定《国籍法》,赋予英联邦国家公民入境和定居英国的权利。随后,亚、非、拉有色人种涌入英国,仅印度、巴基斯坦和西印度群岛三地就达到了48.5万人,他们在英国从事建筑、环卫、交通运输、餐饮等工作。这一状况(     
A.导致了英国人口结构的巨变B.有利于推动英国的经济发展
C.促成英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D.激化了英国各民族间的矛盾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这场翻译运动不仅仅让落后的阿拉伯文明飞跃上升,且让逐渐衰败的波斯、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而最为重要的是,为一度沉沦但最终全面崛起的希腊、罗马文明奠定了复兴的基础。此外,翻译运动还使长期隔阂的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和融合,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因为地理距离所造成的文化交流障碍。翻译运动因此被称为人类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的全球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

——摘编自李晓非、孙晓天《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原因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阿拉伯翻译运动”,提出一个探究主题,并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源自材料;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8 . 如表所示为中外古代著名人物与图书馆的关系简述。这说明(     
古代西方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阿里斯塔克等人的数学和科学成就都与亚历山大图书馆有密切关系
古代中国孔子、司马迁、班固、司马光等都曾管理过国家图书,其研究均受益于图书馆
A.图书馆提供智力资源B.东西方文化发展路径不同
C.东西方文化政策迥异D.国家图书馆承载多种职能
2024-04-2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美国共和党领袖塔夫脱当选总统(1909-1913年在任)后明确指出:“我绝对不会偏离我的南部政策。……我不会在南部任命黑人为官员,……我不会放弃在那里建立一个白人政党的希望。”这一言论(     
A.阻碍了黑人奴隶制度的废除B.反映了美国的种族歧视顽疾
C.加速了民主共和政治的完善D.协调了美国南北双方的分歧
10 . 唐代妇女在学校学习的书籍几乎包括了所有儒家经典,其中以《春秋》《礼》和《诗》最为普遍。此外,有关“妇德”的教科书数不胜数,比如《女仪》和《女诫》就是唐代妇女常读的书籍。这说明唐代(     
A.妇女政治地位得到提高B.社会观念进一步开放
C.积极推动学校教育发展D.重视妇女的道德规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