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周代礼制对食肉有严格的限制,规定:天子食用牛;诸侯平时食用羊,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时食用猪、狗,朔月才能食用羊。战国时期,鸡、猪、狗、羊、鱼类成为各阶层主要的肉食来源。据此可推知,战国时期(     
A.耕作方式发生变革B.社会等级结构瓦解
C.贵族阶层已经消失D.商品经济趋于繁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东晋士族官宦中的富裕信徒,常给予佛寺常年供养。东晋尚书令何充好佛,在他修营的佛寺里,“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对贫苦的亲友却无所施遗。这一现象反映出东晋时期(     
A.社会阶级呈现固化趋势B.传统价值观念遭遇冲击
C.寺院经济威胁国家统治D.宗教事务由尚书省负责
2024-04-18更新 | 276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文昌市文昌市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在丘处机游历中亚时,当地的居民佩服这两个国家(西辽和西夏)利用汉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水利,能在沙漠中生产粮食,并称叹“桃花石(汉人)诸事皆巧”。材料反映了(     
A.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B.民族政权对峙中仍存在经济技术交流
C.中亚的国家农业生产技术发达D.中国先进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亚
2024-04-17更新 | 188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文昌市文昌市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早期的印度佛教不承认有世界创造之神,而把人置于整个宇宙之上,这为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基督教早期是穷人的宗教,其所谓的“博爱”观念在理论上突破了家庭、地域、身份、种族、国家的界限。据此可知,两者(       
A.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对人的关注B.最终都成为当地人民信仰的主要宗教
C.一定程度起到了教化社会的作用D.都构筑起后世人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强调,“没有调查研究是相当危险的”,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他亲自奔赴地方调查,中央其他领导也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当时毛泽东强调调查研究(     
A.意图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旨在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C.是基于调整经济政策的需要D.是为了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目前研究所知,上古文明的出现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止于公元500年左右。在第一波浪潮中涌现的主要文明有: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罗马文明。此外,还包括了古代西亚的赫梯文明、腓尼基文明、犹太文明、米底文明、波斯文明,以及非洲北部的迦太基文明等。美洲印第安文明最早也出现在上古时代。上古文明大多是农业文明,创建者是农耕民族;个别是商业文明,如腓尼基文明及支嗣迦太基文明。到公元5世纪,上古文明大多已经历了从形成、兴盛到衰落或消亡的全过程。

——摘编自刘景华《中古世界兴起的主要文明及特征》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上古文明发展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中文明的发展有何新趋势,并分析新趋势出现的原因。
2024-04-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学自孔子以来流传迄今,已逾两千五百年,现将儒家演变分为六个时期。

儒家演变历史分期

时期概述
第一期即儒学之创始期,此在先秦时代。自孔子起,下及孟子、荀子,以及其他同时代儒者均属之。此一时期百家争鸣,儒家不仅最先起,而且亦最盛行
第二期此为两汉儒学。我姑且名之为儒学之“奠定期”。也可说,儒学自先秦创始,到两汉而确立,奠定了此下的基础
第三期此指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姑且将名之为儒家之“扩大期”。此一时代之儒学,虽不能如佛学、玄学之盛,而较之两汉儒学,亦非全无演进可言
第四期即唐代儒学,我亦再为特起一名称,谓之为儒学之“转进期”
第五期即宋元明时代,我将之称之为儒学之“综汇期与别出期”。北宋有一种新儒家出现,如周濂溪、张横渠、程明道与程伊川诸儒皆是。自二程传至南宋,有李延平,为朱子(朱熹)师,而当时反对朱子者,尚有江西心学一派,主要为陆象山(陆九渊)。论及明代之理学家,自必推到王阳明
第六期即清代儒学。我仍将名之为儒家之“综汇期与别出期”。取名与宋元明第五期儒学相同,但论其内容则甚不同。最先如顾亭林(顾炎武)、黄梨洲(黄宗羲)、王船山(王夫之)诸人,他们都又走上经史学兼通即北宋综汇儒之路,而都成为一代博通之大儒

——摘编自《中国学术文化九讲》(钱穆讲授,叶龙记录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钱穆将先秦和两汉时期分别命名为儒学的“创始期”和“奠定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钱穆所指“博通之大儒”的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
2024-04-1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亚历山大在东征的过程中,他鼓励希腊人和当地人联姻,推广希腊语;与当地的精英阶层建立联系,鼓励并提拔当地贵族参与帝国的行政和军事事务;尊重并容忍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在一些地区参拜当地的神祇。亚历山大意在(     
A.推广希腊文化B.巩固帝国统治C.推行地方自治D.减少民族隔阂
2024-04-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明清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商书,由商人或民间书坊编撰出版并大量发行,所涉内容丰富,形成了“商书现象”。其中包括很多关于商路知识的商书,如赖盛远的《示我周行》,以及《徽州至广东路程》《徽州下水路程歌》等书,以记载水陆交通路线为主。促使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域商人组织形成B.政府逐渐放弃重农抑商
C.长途贩运贸易发展D.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兴盛
2024-04-1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到公元前1千纪中后期,在亚欧大陆文明区,产生了波斯、马其顿亚历山大和罗马等帝国,到公元前后,形成了从东方的秦汉王朝,经印度北部的贵霜帝国、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帕提亚帝国,到地中海地区的罗马帝国并立的局面。这些帝国的形成(     
A.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状态B.说明不同文明存在激烈的竞争
C.客观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融D.反映出各个文明发展的同步性
2024-04-1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