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1 . 诚信,是儒家的一个重要伦理道德范畴。理学家甚至将其上升到“天理”的高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

材料二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篇》

材料三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

子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

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

材料四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章句下》

注:①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②斗筲(shā。)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斗,古代量名;筲,竹筐,容量不大;斗、筲喻度量的狭小。


分别提取四则材料中儒家关于诚信的观点(不得引用原文),并据此分析儒家诚信观对后世的影响。
2 . 学习、借鉴和传承、创新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佛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厌;老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巧。厌薄世故,而尽欲空了一切者,佛氏之失也;关机巧便,尽天下之术数者,老氏之失也。……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

——《朱子语类》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噍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材料五: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儒学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宋儒对待“佛老之学”的态度。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
(5)材料五反映了黄宗羲的何种主张?具体措施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乾隆时入阁协办批本的程晋芳曾感慨道:“旁观者谓密务重务咸由军机,内阁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乌知国家大政内自九卿以下,外而督抚藩臬,凡诸兵农礼乐刑赏之事,胥由是出纳焉,可不谓至重欤?”据此可以得出
A.军机处并未完全取代内阁的职能
B.军机处和内阁分理军务和政务
C.内阁处理的政务不如军机处重要
D.内阁和军机处分管地方和中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特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中书省起草诏书后,呈送皇帝,(皇帝若同意)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加以复核。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中书省重拟。若诏敕获得门下省同意,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五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的是什么制度?材料反映出该制度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2)材料二秦始皇设置的“若干行政区”是指哪一制度?同材料一的制度相比,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宰相制度这一变化所产生的作用。
(4)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2019-10-2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杜甫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极大提升,苏轼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曾说:“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这反映了宋代
A.人物评价标准逐渐统一B.文学欣赏渐趋于世俗化
C.诗人地位由评论家决定D.理学思想影响人物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为此,秦朝采取的政治措施是
A.朝议制度
B.丞相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7 . 国歌是代表国家和人民意志的歌曲,极大地提振了民族精神和激发了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北京政府教育部曾对我国音乐发达很早、却一直没有国歌表示遗憾“盖吾国古时,不以国视国,而以天下视国。……于是吾国人之思想及学说,几若吾国外无他国焉。……所以,自唐禹以来,中国几至于无国号、无国徽、无国旗、无国歌”。

——摘编自《世界各国国歌译意及原文》

材料二:1920年,中华民国国务会议确定重新谱曲的《卿云歌》(歌词从《尚书·大传》中截取)为正式国歌,并于192171日正式施行。歌词如下:“卿云灿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但这首国歌引来众多的批评与质疑:章太炎认为民国国歌应该直面当时的国际形势,强调竞争存亡,以“发扬民气”、“亟思经武”为主旋律。而《卿云歌》却立足于中国传统的历史与文化,其“品性”,似乎过于“中正平和”了;吴研因在1919年发表《国歌的研究》一文认为国歌应该是“有韵的白话歌!古曲文章是不行的”;萧友梅作为一个“名士”,对选用《卿云歌》作国歌同样不以为然,“因为这首歌词头两句的意思,太不明了……把他念出来给小孩女仆听听,他们实在莫名其妙。”

——摘编自《民国国歌<卿云歌>的诞生与争论》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新中国成立前,《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战斗号角;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摘编自向诞生《《义勇军进行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时人对《卿云歌》所持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义勇军进行曲》所体现的精神内涵。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国歌及其演变历程的认识。
8 . 1903年,知识分子汉驹在《新政府之建设》中提出“荣矣哉建设新政府,耻矣哉不建新政府”“急矣哉建设新政府,危矣哉不建新政府”;同时,留日人士江天铎在其《政体进化论》中大胆预测“二十世纪中,必现出一完全无缺之民族的共和国耳”。可见,他们主张(     
A.大力引进日本代议制度B.变革政体以促进国家进步
C.以革命的方式结束旧制度D.将民族主义作为政治目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 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司马光《资治通鉴》

“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

——胡三省(宋末元初)

材料三   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


(1)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材料一中的图示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有何意义。
2023-02-0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都,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摘编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1-1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