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3 道试题
1 . 下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科技的兴衰
2024-01-11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历史研究小组从图书馆查阅了一套《中外思想家传》,从中摘抄了涉及以下人物的部分内容:①孔子②苏格拉底③董仲舒④顾炎武⑤但丁⑥卢梭

请从上述人物中至少选取三人构成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

2024-01-1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符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之人之父”。要“知行合一”。
乙:“工商皆民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辟邪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王阳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4 . 据《齐民要术》记载,水稻直播“三月种者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中旬为下时”,而收获期则在霜降。即农历九月下旬;而宋人陆游在《五月一日作》中对稻麦轮作注释道:“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水稻五月插秧,八月就可以收获了,宋人称“八月登粳稻(高纬度稻种)”。这说明宋代(     
A.经济结构不断优化B.精耕细作模式成熟
C.农业专业区域初显D.土地利用率的提高
5 . 如表为某著作的目录,填入横线处的可能是(     
章节目录
第五章中央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第一节先秦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第二节三公九卿制的形成与演变
第三节____的巩固与发展
第四节三省制向一省制的转变
A.中外朝制B.三省六部制C.二府三司制D.军机处
6 .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白人、黑人、混血人共同形成“美洲人”,他们在宗教信仰、语言、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心态方面有许多共同点。玻利瓦尔指出:“我们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印第安人,按出生应是美洲人。”该状况在当时(       
A.有利于激发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拉美各地与宗主国矛盾日益激化
C.为拉美地区建立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D.表明启蒙运动在拉美掀起了新高潮
7 . 图1、图2分别为西汉文帝后期和景帝中元六年地方政区变化示意图。它反映出当时(     
A.政治中心发生东移B.王国威胁解除C.君主专制大大强化D.政治局势趋稳
2023-12-0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下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与政权对应正确的是(     
A.西晋、东晋、北魏、南朝B.东晋、西晋、北朝、南朝
C.西晋、南朝、东晋、北魏D.西晋、东晋、前秦、北魏
2023-12-0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14年,秦军统一岭南后,设立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郡设守、尉、监御史等分掌政务、军事和监察,县设令或长,管理各郡县。南海郡在三郡中地位最高,南海郡尉有相对独立和专断的权力。秦朝对岭南的统治,采取政治手段与“五岭之戍”的军事手段,推行屯垦戍边和移民实边政策,移民中有商人、文人、谪官、流民,但最主要的还是屯戍军队,这些人促进了岭南的早期开发。

——摘编自赵炳林《秦朝对岭南的经略和开发》

材料二   南朝时期,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由于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冶铁技术,南方冶铁业因此得到发展。稻田耕作开始使用铁犁、耙等铁农具,这使得北方作物麦、粟、菽等耐旱、耐寒作物在南方得到推广。随着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剩余产品也随之增加,这推动了南方粟、麦市场的发展。历宋、齐、梁三朝都城建康有较大规模的粟、麦市场。此外,山区的“蛮族”在政府的鼓励下,大力开发“蛮田”,使得“蛮田大稔,积谷重岩,未有饥弊”。

——摘编自杨乙丹《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及其思考》

材料三   南宋以后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格局完全奠定。由于复种制度的推广、新耕地的开辟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江淮、两浙、福建、四川等地区一年亩产可达二至三石。棉花种植盛行于闽广地区,广东雷州半岛和广南西路又发展成棉纺织业的中心……在两浙路的太湖流域、四川成都平原和福建沿海地区,专业茶农、果农、蔗农、菜农大批涌现,他们与独立手工业者一起,开始向小商品生产者转化。北宋时,各路专以纺织为生的机户约有十万,数量可观。从宋朝开始,东南沿海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有二十多个对外贸易港口。“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卜宪群《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朝经略和开发岭南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特点。
2023-12-0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最大变化是由青铜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牛耕的普遍应用使得统治者更加注重农业生产,铁制农具的使用也使得生产力大幅提升;同时,因为奴隶社会的没落,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为教育由原来的奴隶主贵族专门享有变为平民大众都可以参与,这种变化促进了文化发展的空前灿烂,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景象为“百家争鸣”。

——摘编自谭苏的《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材料二   董仲舒改造了儒学,把封建专制制度的理论系统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神学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其主要内容为:第一、提出“天人合一”说和“天人感应”说。认为天给人类社会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主”,人间的皇帝就是代表天意进行赏罚的权威。人民服从皇帝,也就是服从天道;谁反对皇帝,就是反对上天,就是大逆不道。第二、从天授君权说出发,提出了“三纲”、“五常”的伦理规范,大力弘扬“君君、臣臣、父父、子于”的等级观念,使这种宗法思想成为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成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强大精神力量。

——摘编自周玲《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材料三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又令诸寺递迎供养。……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摘编自【唐】韩愈《谏迎佛骨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愈“谏迎佛骨”的思想背景和目的。
2023-12-0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