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们对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主张、愿望和要求。这一时期,“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名家等。这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请分别列举一例战国时期儒家、法家、墨家和道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的主要举措,并说明这些举措所产生的影响。
2023-10-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据材料推知,秦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     
A.广纳贤才B.奖励耕战C.整顿吏治D.尊奉法家
3 . 如图取材于1946年8月一幅名为《献地》的漫画,漫画中文字为“开明地主自动献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该漫画从侧面反映出(     
A.加租加息政策受到了地主欢迎B.农业合作化运动如火如荼
C.解放区营造土地改革社会氛围D.工农专政政权已初步建立
4 . 近代中国一些知识人士把中国经典服饰的三件套组合形式,拆分为“背心”“短衫”“长袍”;而西式立领衬衫被称之为“阔领及颔”“窄袖束身”“长仅及腹”;领带被称为“颈巾”。这反映了他们(     
A.对外来服饰的认可和肯定B.倡导服饰应该中西方结合
C.对中国传统服饰保有自信D.坚决抵制传统服饰的西化
5 . 中古法国的三级会议没有确定召开日期及频率,召开与否由国王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它往往是在国王需要征收新税或需要各等级代表的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中古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  )
①适应了强化王权的需要                                      ②标志着法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③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④奠定了法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②③④
6 . 下图是唐初行政区划调整图,据图可知(  )
A.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B.强化了地方基层治理
C.完善了唐代中央集权制度D.重视加强对边疆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元代在地方设立行省,突破了以山川地理划分区域的传统做法,反而尽量做到“‘犬牙交错’,‘以北制南’,从根本上消除了……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其主要意图是(     
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
C.加强边疆地区管理D.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2023-09-26更新 | 478次组卷 | 27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l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A.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B.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D.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
2023-09-21更新 | 395次组卷 | 60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了。...资产阶级兴起之时就提出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崇尚理性,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竞争和机会均等。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汉朝至清朝前期我国人才选拔的变化趋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产生背景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明通鉴》记载:“(上)乃命和及其王景弘等……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自福州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西南洋诸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使之朝贡,有不服者则以兵摄之。”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经贸往来B.文化交流C.耀兵异域D.扩大疆土
2023-09-16更新 | 262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