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74年,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创立,其研究视角和会议组织长期为西欧国家主导。二战后,该会议中的亚非学者不断增多,举办地也开始更多倾向于非欧洲国家,并于1973年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这些变化(     
A.得益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B.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产生
C.反映了国际秩序的发展趋势D.加剧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2 . 商周时期,王及诸侯方国国君死后普遍实行多代集中埋葬于同一公共墓地的“集中公墓制”。春秋战国时期,以每代国君为中心的“独立陵园制”出现,秦始皇陵则完全脱离秦国芷阳陵区而自成一体。这种变化反映了(     
A.血缘政治的瓦解B.统一局面的形成C.儒家思想的影响D.君主集权的趋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图4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判定这一时期是?按照时序从政局、民族关系、区域经济等角度指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任选其一分析其对多民族国家发展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制度相比,北宋有何继承与变化?这样的权力分配会产生哪些问题?
2023-11-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30年代,拉丁美洲是世界主要的谷物供应地区,亚洲、非洲亦有少量余粮出口。而到50年代,拉丁美洲净出口额仅有100万吨谷物,亚洲地区则变为净进口地区。80年代初,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年净进口数量竟高达9000多万吨。这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经济旧秩序的长期存在B.第三世界农业发展的长期落后
C.新兴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影响D.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趋势的加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为七国集团和金砖五国经济总量在全球GDP中的占比(%)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     
比 重

年份

2010

2015

2020

2022

七国集团

50.47

47.13

44.36

43.10

金砖五国

19.87

21.53

24.59

25.55

(注:七国集团:由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七个发达国家组成的联合组织;金砖五国:由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五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合作组织。)
A.西方国家经济霸权的丧失B.世界各国经济差距逐步缩小
C.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D.国际经济格局变动趋势加强
6 .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拉丁美洲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成立了“美洲国家事务协调办公室”,协同其他政府和私人团体,利用广播、出版印刷和电影等宣传媒介,在拉美国家进行文化宣传活动,并对纳粹的宣传活动予以反击。美国对拉美的文化外交,促进了美国文化外交手段中文化宣传政策和文化交流政策的结合。

——摘编自郑欣然《二战时期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文化外交》

材料二在拉丁美洲地区,美国学校起步比较早,影响深远。美国学校是美国全球布局的一支“隐性”力量,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些美国学校早期主要是由美国的教会组织、在拉美的美国商业企业或社会团体等创建。一个目的是为暂时居住在拉丁美洲的美国青少年儿童提供一个与美国国内教育水平相匹敌的教育项目。另一个目标是使拉丁美洲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国家继续学习英语,同时要求掌握的英语知识和使用英语的能力达到在美国上大学或生活所需的双语能力。

——摘编自王金兰《二战后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背景及特点分析》

材料三在文化上,为了与前苏联宣传抗衡以及消除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在巴西的文化影响,美国的公共信息、文化交流和教育援助项目等有效地促进了美国文化价值观、思想、标准和生活方式在巴西的广泛传播。美国政府在战后初期采取了各种措施试图让巴西按照美国确定好的方向发展,致使巴西出现了“美国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在拉美其他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影响是“有形”的,见效快,但很容易导致变化也快,甚至是“可逆转”的。而文化的影响却是“无形”的,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会大大有助于文化输出国实现其政治和经济利益。

——摘编自王晓德《美国“文化帝国主义”与拉丁美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拉美独立后推行的主要外交政策,并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时期美国对拉美开展文化外交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二战后美国在拉美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影响。
2023-08-18更新 | 92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4世纪以后,西欧人口减少,土地相对充足,劳动力成本上升,粮食价格下跌,许多领主放弃了对庄园自营地的直接经营,允许农民支付一笔钱后离开庄园,自谋生路,领主出租自营地渐成普遍趋势。这种变化导致西欧(       
A.庄园制度巩固B.农民生活处境恶化C.社会转型加速D.自治城市开始兴起

8 . 北魏前期基本采用重刑治民的法律,中后期的立法不仅将同姓相婚、蔑伦败俗等违犯宗法伦理的行为纳入“不道”罪的框架,且孝文帝亲定流刑、徒刑的适用范围,刑“务从宽仁”,控制死刑的运用。这一变化表明(     

A.儒学正统地位确立B.礼法结合趋势明显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社会矛盾趋向缓和
9 . 1937年之前,国民政府对于经过考试拟录用的公务人员,对其有无工作经历和选派学习的标准非常严格。之后,国民政府考试院变通考试原则与考试方法,简化考试程序,增加录取人数,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文官培训层次和水平也呈现出高级化的趋势。国民政府的这一变化(     
A.具有较强的党派性和政治性
B.体现了中西方官制结合的特点
C.说明文官晋升机制较为完善
D.顺应了民族战争对人才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清时期,苏州涉及商人呈文、政府批文的碑刻共126通。1802年前的40通中多以铺户、商民称呼商人。1802年后的86通中,有35通称科举或捐纳功名的商人为职,18通称会馆的管理者为司事、董事。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世致用推动阶层流动B.弃儒从商成为主流趋势
C.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结构D.资本主义萌芽加速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