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文王时发政施仁,从救济鳏寡孤独这四种人开始。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隋文帝时置仓积谷,预防荒年。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北宋范仲淹捐出全部个人资产,在苏州成立一个“范氏义庄”,将自己一人之财富转为家族共享之福利。明朝乡村社仓制度规定,各村二三十家为一会,以户等的高下,分别捐粮收储于仓,而推有德者为社正,进行具体管理。这种社仓模式,强调完全由民间独立经营,不由官府插手,以避免出现官吏侵吞舞弊行为。

——据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整理

材料二   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总体上经历了从中共二大社会保障思想的萌芽,到新中国成立后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单位保障模式,再发展为改革开放后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社会保障模式。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内容。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截至202012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99亿人、2.17亿人、2.68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94.6%的人口。

——摘编自董克用、沈国权《党指引下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百年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商品交换的频繁,促进了货币制度的发展。金属货币大量使用,货币经济日趋活跃。战国货币,以铜币为主,民间交易已大量使用铜币,各地可以铸钱,大都铸有地名,豪家富商也自行铸钱,主要农产品粟的价格都以铜钱计算;有的地区赋税也征收货币,即所谓的“刀布之敛”。铜币还被用来支付“庸客”的工资。不同国家的货币,有不同类型,大致可分为:布币、刀币、圜钱、铜贝(蚁鼻钱))四种主要类型。

——摘编自于凯《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战国》

材料二   2016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 SDR(特别提款权),以国际储备货币的身份进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得到极大提升,储备货币地位得以确认。

——摘编自李国辉《人民币国际化:与改革开放相伴而行》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战国时期货币制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2024-02-0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弥补兵源地士兵的不足,统治者往往会征用少数民族民众当兵,到了魏晋时期,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另外,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首领随着自身的发展而内迁的事也是常有的,其目的是侵夺牧场和掠夺人口。自然灾害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晋武帝时,塞外匈奴居住地发洪水,两万多匈奴人在河西宜阳城一带落户。“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大量的出土文物也表明各族民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亲如一家。这个时期中原的服饰受胡服的影响大,头上戴冠的旧习渐改为使用头巾,文人用以表示风流,军事将领则以为儒雅。周瑜“羽扇纶巾”流传千载,即为当时风习,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刻《竹林七贤图》就是明证。

——摘编自张德文、陈雪良《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公元前18世纪起,北方游牧民族对亚欧农业带曾进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入侵。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在历史学中常常被称为“蛮族入侵”,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首先,游牧民族侵入农耕世界后,多多少少把游牧民族的文化和技术传给了农耕民族。其次,农耕民族在文明程度上高于游牧民族,但相较之下又过于文静柔弱、缺乏活力,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不断侵袭,许多农耕民族不得不对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进行改革甚至借鉴入侵的游牧民族的某些技艺,从而使自己更加强大起来。最后,文化的力量比武器的力量大千百倍,游牧民族对文明民族的武力征服最终会被文明民族的文化所征服。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1)以具体史实,说明“蛮族入侵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文明交流演进的主要因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鼓风炉开始从欧洲大陆传入英格兰。但是,鼓风炉对资金的需求较高,大规模生产开始占据主导地位。16世纪以后,随着市场的扩大和技术的革新,英国的集中制手工工场开始兴起。1541年英格兰已经拥有277万人,1600年升至410万,1650年达到了530万。16世纪下半叶,英国的货物开始被运往米德尔堡、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及德国和波罗的海地区。17世纪初,同远东和美洲的贸易也开始发展起来。埃克塞特等西南部成为16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呢绒产区。行业分工也趋于细化。

——摘编自孙海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集中制手工工场的发展》   

材料二 18世纪末,该工厂的1500名雇员中有三分之二是儿童。童工们普遍每天早上5点开始上班,随着机械装置不停运转,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或9点,甚至更晚。早期棉纺织工厂大多密不透风,内部闷热,且卫生状况极差,极易引起传染性疾病。经考试发现,各地区5岁至9岁期间按时上主日学校的童工中,大多数不能阅读简单的书籍或拼写最常见的词。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童工雇佣问题仍旧严峻,18338月英国议会正式通过新的《工厂法》。该法令禁止雇佣9岁以下的儿童工作;9—12岁的称为童工,每天不能工作超过9小时。该法令还有关于视察员制度的规定,以保证法令的贯彻落实。

——摘编自季曹丹《视察员制度与英国童工问题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集中制手工工场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厂雇佣童工的危害,谈谈对英国议会制定《工厂法》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山东省城济南的商贸发展已远不及烟台、青岛等“约开商埠”城市。随着胶济铁路即将竣工,德国势力必将籍铁路的便捷,由胶澳一隅向山东腹地扩张。19045月,在时任山东巡抚周馥和前任巡抚袁世凯奏请之下,在胶济铁路沿线最重要的济南、周村、潍县三地自开商埠。

——摘编自王音《济南“自开商埠"百年回眸》

材料二   济南开埠后,在山东政府“通商惠工"政策的扶持鼓励之下,中外资本源源流入。民办近代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洋行林立。至辛亥革命前,济南的城市人口由开埠前的12万增至25万。

——摘编自王音《济南“自开商埠"百年回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济南开埠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析济南开埠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