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叙利亚帕尔米拉遗址发现的一块石碑上,题词用希腊文书写,日期是公元137年4月18日,用罗马数字标注;石雕上所刻人物靠在希腊式躺椅上,手举希腊式酒杯。在遗址附近,考古学家还发现了麻、毛、棉、丝等500多件纺织品。据材料可推断,当时的帕尔米拉是(     
A.亚历山大帝国时的希腊化城市B.欧亚民族迁徙的首要陆路通道
C.沟通东西方交流的贸易集散地D.融合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代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53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禁止上诉法》。根据该法案,“关于契约、婚姻等的纠纷、诉讼”必须在国内解决,禁止向国外法庭上诉。这一法案(     
A.强化了国王权力B.保障了司法独立C.确立了议会主权D.维护了私有制度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1500年~1998年世界部分国家GDP(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图,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增长率趋势图

——(英)安格所·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第一个转折点,指人类在纪元1000年左右开始了麦迪森观察到的“纪元千年转折”或者称作“麦迪森千年转折”。在“第一个千年”(公元0~999年),人口增长六分之一,但是人均收入零增长;在“第二个千年”(公元1000~1998年),人口增长了22倍,人均收入增长了13倍,结果使全球GDP规模提高了逾300倍。在“第二个千年”中,于1820年前后又出现了更大的增长反差,开始了“麦迪森1820年转折”:在1820年前,人口增长了4倍,人均收入仅增长了50%;在1820年后,人口增长了5倍,人均收入提高了8倍。在整个“第二个千年”,一个重要的生命福利指标——平均人口预期寿命,从“第一个千年”末的24岁上升至20世纪末的64岁。

——摘编自伍晓鹰《从去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银索长期增长密码》

材料三   “如果全球的政治家们有足够的智慧,放弃重商主义下的‘丛林法则’,回到以规则为基础的惠及全人类的全球市场化,那么我们就可以重现自由市场经济的辉煌!人类是有未来的,也是可以有大发展的,但是需要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所展现的大视野。”

——摘编自伍晓鹰《从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探索长期增长密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0~1820年间中国与西方GDP出现“麦迪森1820年转折”的不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下半叶中国CDP变化的总体趋势及其主要因素。
(3)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三中的观点的理解。
2024-05-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试题卷-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其立学宗旨是:“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查归于纯正,而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壬戌学制”),此改革案由全因教育联合会提出,《改革索》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之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癸卯学制”与“壬戌学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壬戌学制”的特点。
2024-05-1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试题卷-高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盖其兵力本弱,而所值辽金元三朝皆当勃兴之运,天下所兴,因非人力可争,以和保邦,犹不失图全之善策。市家

——清)赵翼

“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

——(日)内藤湖南

“从前人们往往一提到汉朝、唐朝,就褒就捧:盛世治世:一讲到宋代,就贬就抑积贫积弱。”其实何止是“从前”,直至今日,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宋朝仍然被当成一个窝囊的王朝。然而,日本与欧美的汉学家对宋代却不客于赞美,评价非常之高。美国多所高校采用的历史教材《中国新史》,其中有一章的内容宣称“中国最伟大的朝代是北宋和南宋”。

——张邦炜教授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另选一个视角,提炼出一个关于宋朝的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不得重复材料中的观点。)
2024-05-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试题卷-高中历史
6 . 观察下表,从中提炼的历史主题是(     

A.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B.国际组织的演变轨迹
C.世界货币体系的变迁D.英美世界霸权的消长
2024-05-1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试题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马歇尔计划出台的过程中,东欧各国及其共产党内的部分领导人对这一计划表示感兴趣,尤以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最为积极。这一现象加剧了苏联的警惕。苏联认为,只有军事上的影响是不够的,意识形态和制度的一致性才能提供可靠的保障。据此可推知(     
A.社会主义改革暂时受挫B.深化苏联模式势在必行
C.美苏的对抗趋于白热化D.授助计划诱导东欧剧变
2024-05-1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试题卷-高中历史
8 . 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的遗址中发现了浴室及排水系统,宽阔的街道理设了下水道。古埃及的卡洪城等遗址中,在街道中央铺设砖石沟架用以排水,并发现了浴室的残垣断壁。这些发现表明(     
A.两地交流联系紧密B.市民生活质量提升
C.市政建设日臻完善D.文明互鉴取长补短
2024-05-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试题卷-高中历史
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其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之间一脉相承但同时赋予时代新任务。该材料意在强调(     
A.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离不开特色理论的指导
B.特色理论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鲜活的历史使命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丰富成就非凡
D.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发展和成熟并非一蹴而就
2024-05-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试题卷-高中历史
10 . 1930年,邓小平在右江地区领导革命时,提出要纠正政权“新豪绅化”的富农倾向和“平分一切土地”的过“左”做法,推行“平分”、“共耕”、“没收豪绅地主反革命土地分给贫苦农民”三个办法,不搞“一刀切”。邓小平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B.加快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加速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D.壮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力量
2024-05-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试题卷-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