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中的史料可用以考证(     
史料一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尚书.君奭》
史料二  召公奭与周同姓……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史记.燕召公世家》
A.军功是分封的主要依据B.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
C.西周取代商朝的合理性D.西周初期以分封同姓为主
2024·福建三明·一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甘棠港,古代港口名,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之一,唐末王审知开辟,宋代逐渐走向衰落。对于甘棠港的具体位置,学界存在“长乐说”与“琅岐说”之争。

“琅岐说”

“长乐说”

据福州闽王祠中的《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描述甘棠港:“闽越之境,江海通津……途经巨浸,山号黄崎。”其中“巨浸”即“巨岛”之意,“黄崎”即琅岐岛,为闽江口最大的岛屿。

《闽王墓志》载:“王(审知)……碎巨石于洪波,化安流于碧海,敕号甘棠港。”说明碎石处在碧海中。这与黄岐澳情况相合,而金牌门在江中,不可能是碎石处。

王审知时任侍郎,《长乐王氏族谱》载:“刘山甫致祭连江琅岐港为甘棠港”。

刘山甫祈祭甘棠港在黄岐澳的棋山。棋山有黄岐寨,山下黄岐澳中原有黄岐岛(即黄岐山),这与《德政碑》的“途经巨浸,山号黄岐”相合。

赴琅岐实地勘察中发现,琅岐岛金牌门及其周边红褐色遗迹与相邻的灰色天然岩石截然不同。中科院物构所(福州)化验证实:褐红色岩粉曾经高温加热。据此推测:琅岐“金牌门”系王审知开辟甘棠港时在礁石上用树木燃烧形成高温,在雷雨的作用下崩裂后留下的历史遗迹。

闽江口褐红岩石很常见,金牌山顶炮台弹药库遗址距山脚高差百余米,石色同样褐红,可知金牌石褐红是本色。烧金牌开北港不成立。

——整合自欧潭生《唐末甘棠港究竟在何方》、林廉《甘棠港港址在长乐之辨析》

(1)根据材料,指出学者考证“甘棠港”位置所运用的史学研究方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针对“甘棠港”位置的史料考证与史学争论的作用。
2024-03-20更新 | 84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史》认为,“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宋人李心传在《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写道“东南旧无会子,大观中,蔡京当国,尝仿川交子法为钱引行之”。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不可知B.时人记述符合历史原貌
C.多源互证有助于获得正确认知D.后代官修史书真实可靠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故宫博物院进行了整体改造,将“清代帝后生活史料陈列室”移至外东路,将手工艺馆迁至内东路,还在故宫设立了“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史料陈列室”“清代革命史料陈列室”等专题陈列室,并向公众开放。这次故宫博物院改造(     
A.顺应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B.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风貌
C.宣告了君主专制时代的终结D.破除了广大群众的封建残余思想
2023-09-15更新 | 192次组卷 | 23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代长安富商窦又将钱存放在西市柜坊,他听胡人米亮说崇贤里有小宅出售时,在“西市柜坊锁钱盈余,即依值出钱市之”。这一史料可用于说明唐代长安城(     
A.实物借贷的兴盛B.坊市分区制度被打破
C.商品经济的发展D.经营汇兑的机构出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迹罕至的墨西哥丛林里,隐匿着庞大的玛雅文明遗迹。金字塔的石造建筑雕刻着神秘的人像与精巧的文字,验证玛雅王朝曾经辉煌的年代。两位伟大的考古学家在相隔1世纪之久的时间,前后深入探索这座失落的城市……

——摘编自纪录片《失落的玛雅文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玛雅文化除了“金字塔的石造建筑”与“神秘的人像与精巧的文字”之外,还创造了哪些重大成就?
(2)影像资料作为研究历史的史料,在史学研究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2024-04-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年过六旬的康熙帝在谈话中抱怨说“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以为尔即踣毙,必有更换者。惟从旁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下列史料与康熙观点一致的是(     
A.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
B.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
C.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D.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
2024-04-08更新 | 14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9)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如图所示,1542年德国出版的《植物志》中记述:“它现在生长在所有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该史料可(     

【注】这幅图是画家阿·米耶尔直接采画自生长着的玉米,再由一位素描师把彩图转化为黑白线圈,1542年,被录入在德国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编纂的《植物志》中印刷出版。
A.用于研究玉米最早传入欧洲的时间
B.用于研究玉米传入欧洲后功能的变化
C.说明玉米已经在德国的庭院中广泛种植
D.说明玉米已被欧洲农民广泛种植,成为重要粮食作物
9 . 下图所示为宋元时期的扇式风箱介绍。该史料可用于说明宋元时期(     

A.家庭式劳作方式的完善B.冶金行业动力的革新
C.生产经验的传承与革新D.农业灌溉条件的改善
2023-07-28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部分史料中关于唐朝时期汉族人民向边疆地区迁移的记载。

史料一

贞观初,唐太宗指出:“自隋季道消,天下沦丧,衣冠之族,疆场之人,或寄命诸戎,或见拘寇手。”。

史料二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突厥颉利部抄掠汾(治今山西汾阳市)、潞(治今山西长治市)二州,“取男女五千”。同年,唐朝从高丽索回隋军战俘1万余人,还有大量的战俘因已定居高丽而未返回。

史料三

开元后,唐军制发生变化,如幽州北榆关(今河北抚宁区东)的戍兵,便“常自耕食,惟衣絮岁给幽州,久之皆有田宅,养子孙,以坚守为己利”。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第三卷:隋唐五代时期》

材料二   拉丁美洲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移入地之一,也是近代人口流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可谓是典型的“种族大熔炉”。15世纪末以来,拉丁美洲出现过四波大规模的国际移民潮。第一波国际移民潮在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扩张时期,移民主体为欧洲大陆的白种人;第二波国际移民潮在16—19世纪初的奴隶贸易时期,移民主体为非洲黑人;第三波国际移民潮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中期的“大移民”时期,移民主体为南欧的自由移民和少部分亚洲移民;第四波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向外移民时期,出现了“重返欧洲”或“重返亚洲”等“回流”现象。

——摘编自杜娟《拉美外来移民史研究的重要性、方法和路径——兼论亚裔移民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时期汉族人民向边疆地区迁移的主要类型及其相似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拉丁美洲前三波大规模国际移民潮出现的国际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外历史上大规模移民的文化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