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东晋习凿齿所撰的《汉晋春秋》记录,蜀汉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出祁山时“司马宣王使费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亮破之”,而在唐代房玄龄所著《晋书》中,对这段史实却没有记叙。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历史记述随时间久远而扭曲B.史学研究应该参照多种史料
C.一手史料更有学术研究价值D.文字记录无法真实反映历史
2 . 明清小说中描绘了很多外国的景象,如对日本的描写多用“倭寇”等词语,述及朝鲜多是中国平息朝鲜国叛乱的故事,对于越南的描写似乎少了些英雄主义的歌颂,更多的是描写广西与安南交界的边贸情况。据此可知,明清小说
A.摒弃了传统“天朝上邦”思想B.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
C.流露出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D.固化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元末明初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贵由赤》记载:“贵由赤者,快行是也,每岁一试之,名曰‘放足’,以脚力便捷者膺赏……在大都,则自河西务起程;若上都,则自泥河儿起程。越三时,走一百八十里,直抵御前,俯伏呼万岁。先至者赐银饼,余者赐段匹有差。”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是发生在元朝行省范围内的体育盛举B.是朝廷组织彰显民族习俗的体育运动
C.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国际马拉松比赛D.是文学作品的夸张描述没有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后汉书》记载,公元89年,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令班固在燕然山刻石纪功,史称《封燕然山铭》。2017年8月,经中蒙学者对蒙古国中部一处摩崖石刻严密论证,确认石刻即为《封燕然山铭》,也解决了长久以来对燕然山位置的猜测。这表明
A.古代正史记载史实可信度最高
B.不同类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参证
C.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D.历史记载必须以考古研究佐证
2018-03-13更新 | 455次组卷 | 27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安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世贞(1526——1590),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提出“博古通今”的史学思想,强调史学的经世作用,倡导“六经皆史”,反对理学奉《六经》为神圣经典,以繁文注训拘守不改的做法。该主张打破了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对李贽等人的治学思想产生深刻影响。王世贞认为,“史之大纲在不虚美、不隐恶”;符合信史的要求,才能起到鉴戒惩劝的作用,故力主据事直书,反对曲笔讳饰。王世贞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实事求是的,如客观指出“秦始之恶极矣!然其创制立法可纪也”。明代国史不立,实录不实,野史空前兴盛。针对这一现状,王世贞将史料分成国史、野史、家史三大类:“国史人恣而善蔽真,其叙章典、述文献,不可废也;野史人臆而善失真,其征是非、削讳忌,不可废也;家史人谀而善溢真,其赞宗阀、表官绩,不可废也。”

——摘编自鲍永军《王世贞的史学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王世贞的治史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世贞治史主张的意义。
2024-05-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文献资料与学者研究表明第19代商都后两多中成的商文明;第22代商武开疆拓土,商朝发展到顶峰。而无论是史书叙述的频度还是民众熟知的程度,商朝末年亡国之君商纣王的形象都更为突出。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A.史料决定了历史价值观B.历史研究与大众认知的脱节
C.现实需要影响历史记忆D.历史事实的记录具有偶然性
2023-11-19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甘肃省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的汉简,松木削制,两道编绳,先书后编,字迹清晰。内容为西汉宣、成二帝时赏赐70岁以上老人王杖的有关诏书律令,载录汉代尊老、养老的政策和实施情况。该汉简(     
A.佐证了书法字体历史流变过程B.体现出儒家伦理成为治国重要依据
C.说明竹简是最重要的书写材料D.成为研究汉代社会风貌的二手史料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汉兴,因秦制度,崇恩德,行简易,以抚海内。至武帝……开地斥境……(地方分为)凡十三部,置刺史。

——《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上》

材料二   (宋太祖)数遣使者分诣诸道,选择精兵。凡其才刀伎(技)艺有过人者,皆收补禁军,聚之京师,以备宿卫。厚其粮赐,居常躬自按阅训练,皆一以当百。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支,致治于未乱故也。

——【宋】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

材料三   禁兵者,天子之卫兵也……其最亲近扈从(皇帝出巡时护驾侍从)者,号诸班直……余皆以守京师、备征伐……太祖鉴前代之失,萃精锐于京师,虽曰增损旧制,而规模宏远矣。太祖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使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逸。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惰。

——【元】脱脱等《宋史·兵志》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和汉朝国家管理制度建设的表现。
(2)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史料类型。依据两则史料归纳北宋初年统治政策调整的举措。
9 .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2022-10-21更新 | 227次组卷 | 106卷引用:陕西石泉中学2017--2018年度上学期高一历史9月考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编制适用于西部伊斯兰教人民的历法,忽必烈邀请波斯天文学家扎马鲁丁来华。1267年,扎马鲁丁制定天文仪器“西域仪象”,完成了西域式历法《万年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央政府下令使用的阿拉伯式历法。随后,扎马鲁丁担任元朝的第一任秘书监,对收缴来的大量散落的辽、夏、金、宋图书进行校正、修补、贴签。秘书监采用阿拉伯、波斯的“包背装”形制装顿,推动了书籍形制的改良,直至明代还深受称赞:“装用倒招,四周外向,虫鼠不能损。”扎马鲁丁大胆荐用有才学的汉人布衣,并与拂林学者、畏兀儿学者一起修撰《大元一统志》,以“表皇元疆理无外之大”。《大元一统志》使用先进的角坐标和经纬座标,重新测定全国实际疆域,配置彩色地理总图,开体例之先,且保存了大量元代政治、经济、地理、中外关系等史料,流传至韩国、日本。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扎马鲁丁来华后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上述扎马鲁丁的事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