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10 道试题
1 . 2015年,在江西南昌发掘的海昏侯墓不仅是首次发现的各项要素齐备的西汉列侯墓园,而且还有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对于西汉历史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以下出土文物和结论之间相符的是
文物结论
A文物结论出土285枚金饼,并发现题记:“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酌金一斤”汉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出土五铢钱数量甚多,多达200万枚当时社会经济比较富足
C一面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绘有孔子画像的屏风此画像就是孔子的真实相貌
D东周的青铜缶和西周的青铜提梁卣各一件汉代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

A.AB.BC.CD.D
2022-02-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王益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冲刺(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法国画家热罗姆的名画《法庭上的芙丽涅》,描绘了公元前340年雅典著名的“芙丽涅审判”——受到视觉和心灵双重冲击的雅典陪审法庭,最终判决因亵渎神灵按法律本应处死的女模芙丽涅无罪的情景。该作品无法反映出(     
A.演讲辩护技能在雅典不重要B.陪审员基于习惯和逻辑判案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3 . 如图是甲骨文中“国”的初体,本义是邦国,原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左边是疆域,右边是“戈”,表示用武力守卫疆域。字形像持武器(戈)守卫城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注重血缘的宗法制度B.日益严峻的边疆危机
C.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早期文字的史料价值
4 . 唐代和尚口述、辩机编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沿古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其中提及了一百多个城邦,还有许多不同的民族的风俗人情。该书(     
A.促进了中外的技术交流B.史料价值低可信度不高
C.记述了佛教在各地传播D.有利于研究阿拉伯文化
5 . 19世纪,某作家在其半个世纪的人生中,创作了诸多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它们描述了广阔的生活画面,涉及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甚至一些角落的真实生活场景。据此可知,这些短篇小说
A.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B.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C.深刻批判了拜金主义D.旨在揭露社会阴暗面
2021-12-20更新 | 147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32-1935年间,以农村经济破产为题材的小说创作达到了兴盛。1935年后,此类经济题材小说数量相对减少。这说明
A.币制改革使社会彻底摆脱经济困境B.经济生活的变迁影响文学艺术发展
C.世界经济危机对农村冲击最大D.经济题材小说的史料价值较高
2021-05-23更新 | 333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1届高三第十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反映了不同时期对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这体现了
价值维度主要代表
“富强王治”法家《商君书》《韩非子》
“富国强邦”(近代)钱穆《国史大纲》、张荫麟《中国史纲》
“阶级服务”(新中国)主张变法顺应了经济变革要求
A.历史认识的阶级性B.历史评价的时代性
C.历史解释的主观性D.史料实证的复杂性
2022-03-11更新 | 414次组卷 | 10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8 . 《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
2021-04-29更新 | 240次组卷 | 26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网络教学调研评估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表所示为不同史籍关于秦始皇东巡会稽事迹的历史叙述(部分)。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出处记述
《史记.秦始皇本纪》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出土文献《秦始皇禁湘山诏》始皇帝“凌渉洞庭之水,登湘山、屏山,因其“树木野美",而下令“皆禁
伐”
A.传世史料可信度低B.综合多元史料即可得出结论
C.出土文献价值最大D.史学研究需要进行史料辨析
10 . 古代货币

材料一   《汉书·食货志》:“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圆形方孔),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材料二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竹简上记有《金布律》:“钱十一当一布。其出入钱以当金、布,以律。”“贾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择行钱、布;【注:不要去选择钱的分量与布的优劣】。”

材料三   



(1)指出以上史料的类型,结合所学说明上述史料的价值。

材料四   自宋至元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猛,客观上需要易于携带且价值量大的货币。明初政府大量发行纸币,纸币不断贬值。明朝中期,唐、五代以来流行于民间的白银成为通行的主要货币。白银作为交换媒介能被不同地区商品交易者接受,国内长途贸易规模和种类不断扩大。1562年,政府对各地班匠征银代役,民营手工业快速发展。1581年推行一条鞭法“计亩征银”,农民以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入市场换取白银纳税。由于白银需求增大,明代大开银矿,但中国白银储量不高,白银货币化主要依赖“丝银贸易”。丝、瓷等商品输往海外,白银从美洲和日本大量流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


(2)依据材料概括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