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7年,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据此可知,胡适意在(     
A.推崇西方国家民主科学思想B.推动新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
C.倡导文学的通俗性和实用性D.主张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铁路经过军事管制,终于逐步回到人民手中。参照1950年4月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废除各地搬运事业中封建把持制度暂行处理办法》,在昆明铁路局的统一领导下,废除了封建把头制、包工制,按计划接收铁路院校毕业生和城镇复员军人,使之成为铁路局固定工。固定工按照工程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分类、分级,通过考工、考核等方式,评定工资等级,并对从事野外测量、钻探的职工给予生活补贴。1950年6月,《铁路奖惩暂行条例(草案)》颁布,对违反劳动纪律、违章作业等制定了严格处理方式,对创造发明和技术改进等给予表彰。同年7月,昆明铁路局严格按照中央规定,对职工的生育、养老、医疗等保险事项进行初步建档。

——摘编自李海燕《新中国建立初期云南铁路劳动工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铁路工资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铁路工资改革的影响。
2024-03-12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古希腊人热爱人本身,而不像中世纪欧洲那样更爱上帝,所以他们关注自身的身体锻炼和人的荣誉;为了提升人的荣誉,古希腊人还会在城邦内举办各种各样的公开性活动。这些做法(     
A.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B.保障了各个阶层的权利
C.有利于增强城邦内部的凝聚力D.培养了居民的参政意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陈邦瞻,字德远,其父陈旦乃嘉靖贡生,博览经学秦汉之书,精研天人性命之学。陈邦瞻自小聪颖,十岁能文,深得父亲钟爱,“周旋膝下,博览群书”。入仕之后,他居官清廉,并在应天府沈越倡议下,受邀在《宋史》《宋元资治通鉴》的基础上编纂《宋史纪事本末》。陈邦瞻在《宋史纪事本末·叙》中指出:“世变未及则治不得不相为因,善因者,鉴其所以得与其所以失。”他在撰《宋史纪事本末》时,写有4条论赞,从政治、军事策略等方面探讨宋代衰亡的原因。在论述王权更迭时,陈邦瞻指出周的衰亡与秦的崛起是“因其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不是传统的天命观、五行论。陈邦瞻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是观点鲜明、直抒己见,如说蔡京的奸诈,“京每闻将退免,辄入见祈哀,匍匐叩头,无复廉耻”。

——摘编自郑彩云《陈邦瞻史学成就述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邦瞻的史学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邦瞻取得史学成就的原因。
2024-03-1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
5 . 司马迁评述《盐铁论》时说:“一家害百家,百家害诸侯,诸侯害天下,王法禁之。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这反映出当时(     
A.地方门阀士族的势力壮大B.地方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C.汉政府财政负担日益沉重D.国家实施盐铁官营的必要性
2024-03-1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
6 .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上谕:“今三宝(浙江巡抚)办理此案,本章于昨日进呈,奏折于今日始到,竟系于拜具题本数日后,方行具折。缓急倒置,殊属不合。三宝简任封疆,已经数年,不应不晓事若此。着传旨申饬。”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A.奏折制避免了政治决策的失误B.题本是皇帝处置政务的主要依据
C.官员均可向皇帝单独呈送奏折D.中央已对文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未被国际正式承认,参与国际事务受限,直到加入《非战公约》,才发展了国际公约关系。在其统治前十年,共批准公约45个。1927年,第十届国际劳工大会期间,中方就有关公约提出意见,主张外国人在华设立工厂应接受华人的检查和监督,中国籍海员在国际海轮上工作时间改为8小时制等。南京国民政府在加入国际公约时,往往会要求附带一些保留条件,如批准加入《国籍法公约》时对第四条关于兵役议定书提出保留;批准《白银协定》时,为免银价提高给中国造成消极影响而提出保留条款。1934年,针对《工业工人每周应有一日休息之公约》《农业工人集会结社权之公约》等公约,立法院讨论后指出按照“国情”,其中两个公约暂从缓议,其余决议批准。

——摘编自刘利民《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参加国际公约的总体考察》

(1)根据材料,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参加国际公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参加国际公约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留学生群体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探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表所示为近代部分留学生群体情况。

时间概括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1865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建设立船政学堂,后经李鸿章允准,决定派学堂的学生留学英、法,专门学习驾驶和造船。1875~1885年间,清政府陆续派出88名学生赴英法留学。后多数人当教员或到海军服务
20世纪初1901~1906年间,留日学生达万人之众。中国共产党的许多早期领导人,如陈独秀、李
大钊、董必武等,也都是那个时期的留日学生;对社会进步、文学转型起到重要作用的文
化名人,如鲁迅、郭沫若等,也都是那个时代的留日学生
“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一是由于工读主义的推动下,许多青年试图寻求一种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社会实践;二是许多青年认为法国是自由民主的发祥地;三是当时社会文化名流推崇出国留学增长见闻
抗战前后1932~1945年期间,我国又选派了八届赴美公派留学生,九届赴英公派留学生。由于考试极严格,这批学生回国后都成了中国各学科的领军人物,文科如钱钟书,理科如钱学森、钱伟长等

—摘自周棉《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根据中国近代留学情况,以“留学潮与中国近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早在合作化运动开始阶段,部分合作社针对社员“窝工”“怠工”的现象,发明了“按劳计酬,多劳多得”的生产责任制度。八大前后,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对此大为肯定。这体现出当时(     
A.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大势所趋B.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C.对社会主义分配关系的探索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陷入困境
10 . 战国时期,市场有官府的管理机构——市亭,货物如到某市去卖,必须打上图章或刻上产地,如刻有咸市的就是咸阳市亭的产品,刻有云亭的就是云阳市亭的产品,刻有安市的就是安陆市亭的产品。这说明当时(     
A.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B.“工商食官”制度严密
C.度量衡制度得到统一D.政府注重维护商业秩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