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54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这说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都体现了(     
A.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B.君主立宪制构建进程
C.对民主和人权的追求D.对共和制政体的实践
昨日更新 | 102次组卷 | 20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期末模拟试卷
2 . 下图所示是我国古代灌溉工具的演变。这(     

   戽斗

   桔槔

   翻车

   筒车

A.体现了人力到机械力的转型B.根植于农业发展的需求
C.反映出古代的小土地所有制D.折射出天人合一的理念
2024-06-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割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宗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跨州兼都,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

——《汉书·诸侯王列表序》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初分封王国的历史背景。汉初地方行政体制较秦朝有了怎样的变化?该变化导致了怎样的社会矛盾?

材料二   “(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亟,祸小;不削返迟,祸大。”

——《史记·吴王濞列传》

材料三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

——《汉书·主父偃传》

(2)两则材料中的“上”各是谁?两则材料所提出的的解决王国问题的方案在实施手段和效果方面有何不同?
2024-05-1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恩格斯曾说:“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像是古典时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这里恩格斯重在说明欧洲文化具有(     
A.创造性B.传承性C.多样性D.开放性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广州国民政府时期,孙中山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参加文官考试的人员素养作出了具体规定。1924年广州国民政府公布了《考试院组织条例》《考试条例实施细则》,在实施细则第二十条中规定,荐任文官考试者必须满足:一、本国国立大学或者高等专门学校习各专门学校学科三年以上者;二、经政府认可之外国大学、私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科学习三年以上者;三、经政府认可之本国公立、私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习各专业学科三年以上毕业者;四、委任文官考试及格后,在行政官署服务三年以上者;五、习政治、经济、法律之学与第一款至第三款各学校毕业,有同等之学力,并有荐任以上相当资格,经考试院甄录试验及格者。

——摘编自杨芳《孙中山的文官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就孙中山的文官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6 . 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总统不但任期长,还拥有任命总理、提起全民公决、解散议会及宪法委员会等专属权力。但自宪法颁布的第三年起,没有一个总统敢于解散议会;相反,多名总统迫于众议院和舆论压力而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的法国(     
A.封建政治残余犹存B.共和体制得到巩固
C.政体变更颇为频繁D.参众两院彼此掣肘
7 . 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治历来颇受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美传教士深感中国城市公共卫生问题严重。他们将传教事业与公共卫生工作联系在一起,取得的突出成就有预防天花的种牛痘技术的推广、对眼病的防治、对鼠疫等流行病的预防宣传和治疗。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则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上海租界自从成立之初,就逐步完善市政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制度。辛亥革命后,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从总体上说,民国年间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公共卫生事业有所发展。现代医学的提倡者们主张大力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他们攻击传统中医知识是不科学的和迷信的,使中西医关系紧张。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殇》

材料二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71年,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在失败了190次之后,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及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屠呦呦医学研究取得成就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所占用的劳动力占21.7%,1901年降为8.7%。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所占用的劳动力从1801年的29.7%上升到1901年的46.3%。城市就业机会增加,把大批农村人口吸引到城镇和工矿区,随着工业集中化趋势的出现,一大批工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工业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的发展。在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5%,1911年达到78.1%,而农村人口比重则相应降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在新型的工业区出现了像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这样的大城市。

——摘编自纪晓岚《英国城市化历史过程分析与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中国城市化平稳发展,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城市化上升很快,尤其是从19581959年,城镇人口比重从16.3%骤然跃升两个多百分点,达到18.4%。1961年城市化水平开始下降,虽然1963年到1964年有短暂的回升,但总体趋势是下降的,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78年。1978年以后,中国城市化水平开始稳步上升,2004年达到41.76%。

——摘编自胡爱华《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因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各种思想相互激荡,是中华文化圈的集中创制时期,其主流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圈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图中齐鲁文化圈的主流思想理念并对其进行阐释。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运河处于雨量充足的地区,内河航运发达,近代轮汽船航运在此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自然条件中能够通航小轮船的所有内河、内江几乎都开辟了轮汽船航线,内河轮汽船成为江南地区内部和区域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无锡位于苏南水网中心,江南运河斜穿东西,运河沿岸汇集众多工厂。从光绪年间起,无锡便与长沙、九江、芜湖成为全国四大米市。每年仅从宜兴、江阴等地运入无锡的大米就有300万担至400万担。

——摘编自江娜《江南运河研究(1912—1937)》

材料二   182510月,美国纽约州北部的伊利运河正式全线开通。它连接了哈德逊河畔和伊利湖,让大西洋的船只可以直接进入伊利湖,进而前往上游的休伦湖、密歇根湖和苏必利尔湖。此后,位于哈德逊河河口的纽约代替密西西比河河口的新奥尔良,成为美国的商业中心和世界级大都市。伊利运河打破了中西部的自给状态,密切了东海岸和中西部的商品交换。与此同时,五大湖沿岸成为美国工业化进程的大本营和核心地带,抑制了蓄奴州向中西部的扩展,加剧了南北对立。伊利运河使美国踏上了向强国发展的第一步,很多人将伊利运河的开通视作美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正式开端。

——摘编自叶山《改变美国国运和南北格局的水路:伊利运河》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江南运河水运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与美国伊利运河发展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伊利运河开通的意义。
2024-05-0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