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正是为了实现其对“仁”的崇尚和济世的目的,子贡毅然选择经商这条途径来积累财富。当他拥有大量财富之后,并未骄奢自满,而是将财富用来资助需要救济之人。子贡曾向孔子请教过诸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之类的问题。他认为,财富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子贡始终把“礼”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经商逐利本无可厚非,关键是能否做到不被金钱蒙蔽双眼,不攫取不义之财。子贡很快由“富而无骄”上升到“富而好礼”的崇高境界。正是因为他极力奉行孔子所倡导的“言必信,行必果”,子贡在商界赢得了较好的信誉,纵观子贡儒商精神的历史意蕴和丰富内涵,可以发现其不仅与当今世界的发展规律并行不悖,而且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各种商业活动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唐金培《子贡儒商精神的历史意蕴与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概括子贡儒商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贡儒商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2-06-2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武则天一方面创设北门禁中学士制度,竭力破格提拔在职的一批下级文吏;另一方面她“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一批有卓识才华的文人学士进入宫用。……更重要的是,她扩大科举规模和入仕人数,由皇帝亲自出面主持制举和殿试,提高科举取士的声望,吸引士人积极应试。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她和高宗“亲策试举人,凡九百人”,这是两圣殿试的开始。当时应试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场面之美轮美奂、试题之丰富多彩、入仕授勋之荣耀光彩,确为我国文化史上“最盛大之节目”。武则天就是通过这些措施,提拔一批批普通地主的士人进入统治机构并让其中一部分人和皇帝直接见面,攘为要职,权据要津,参与朝政,议定国是,他们后来成为武则天夺权称帝的亲信和心腹,组成武周政权的统治班底,为完成武则天的武周革命,献计献策,竭尽全力。

——摘编自胡祥《论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武则天科举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武则天科举制改革的作用。
2022-06-23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前期,政府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疫病甚少流行。及至后期,随着人口增长和大量商贸活动的开展,疫病开始猖獗。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平帝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东汉防疫除沿袭西汉的减免田租外,还开仓放粮,巡行赐药。六朝(指以今南京为京师的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疫病流行至少74次,一次死亡10余万人的大疫,晋代就发生了两次。北魏显祖皇兴二年(公元468年),河南大疫,死亡人口达十四五万。这一时期,政府多向官员施散医药,北魏政府还设立医馆、医坊,为民治病。政府还公布了一些防疫药方供百姓使用。

——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抗疫启迪》

材料二   突如其来的“黑死病”使欧洲人心惶惶,直到15世纪晚期,一份德意志手稿上还写道,“聪明的大夫有三条使我们远离瘟疫的黄金规则:迅速离开,走得远远的,不要急于回来”。外来移民、流浪汉受到歧视和迫害,其中犹太人受害最深。1399年疫情期间,米兰公爵詹加莱亚佐要求对病人和死亡人数进行统计,以日报形式呈交他本人,并向社会公布统计数据。这一制度也随即被意大利其他城市借鉴和采用。严格的隔离措施给意大利带来了安全,但也给意大利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这引起了商人和依靠日工资生活的雇佣工人的不满。为了缓解防疫和经济生活之间的矛盾,意大利在15世纪中后期引入了健康通行证制度,没有受到疫情影响的人和货物可凭证通行。之后,随着“黑死病”反复发作,应对危机的临时委员会逐步转变成常设的公共卫生署。意大利卫生署有处理相关事物的绝对权力,卫生署颁布的条例具有法律效力,他们还可以对不遵守防疫条例的人使用酷刑。

——摘编自向荣《“黑死病”与意大利和英国的抗疫》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政府抗疫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社会疫病频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意大利人在抗疫斗争中的创新,并说明其重大意义。
2022-06-23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仅改革开放前10年,海外华侨在中国大陆投资金额就有52亿多美元,并且他们积极推动外资企业在中国安家落户,至1998年合同外资总额达5605.75亿美元。这
A.表明改革开放群众基础广泛B.折射了新时期国人精神面貌
C.反映了海外华侨队伍的壮大D.体现了海外华侨的家国情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孔子倡导正名是有其现实原因的,其目的是强调人们(主要是为政者)要主动约束自己的欲望以符合自己的“名分”,而非简单地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据此可知,孔子倡导“正名”
A.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B.突出强调人的主动性
C.维护了贵族政治特权D.体现了古代民本思想
2022-06-23更新 | 579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40年7月,中共党员人数由原来的四万多人激增到八十余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在抗日救亡高潮推动下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热血青年,虽然他们在组织上入了党,但是思想入党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由此推知,当时
A.党员队伍扩大是错误的决策B.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任务紧迫
C.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觉悟较低D.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商汤灭夏后,作《汤诰》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四渎(河道)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后(后代)有立(封国)。……不道,毋之在国(方国),女(你们)毋我怨。”可见,商汤
A.强调中央的绝对权威B.重视畿外地区的管理
C.规范诸侯的行为准则D.告诫伯侯为民众谋利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之初,英国政府组建“战争宣传局”,发动了浩大的宣传攻势。在这种氛围中,爱国诗歌井喷般面世,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布鲁克,其名句“如果我死了,只要这样想:在异乡田野上的一角有一处,永远是英国的土地”传颂一时。布鲁克颂扬大无畏的英雄行为与爱国主义情怀,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他并未亲历战争,因而其眼中的英雄形象始终带有浪漫主义的个人色彩,延续了传统的英雄观。与布鲁克不同,战壕诗人欧文、格雷夫斯、萨松、罗森堡等的战争体验书写无法继续融入传统英雄塑造模式,不再有浪漫的英雄主义理想。奠定此基调的诗歌便是欧文的《甘美且合宜》。文中,欧文斥责将“为国捐躯”描述成“甘美且合宜”的宣传话语,称其为“古老的谎言”,告诫胸中充满“荣誉”理念的年轻人,战争远非浪漫与理想之所在。

——摘编自张金凤《英国一战文学与英雄观嬗变——以<英雄之死>为例》


(1)根据材料,指出英国一战文学中英雄观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一战文学中英雄观的变化所折射出的信息。
2022-06-21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不同时代的青年媒体形象的整理无疑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下图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媒体塑造的几种具有典型身份的青年形象的变迁状况。


——摘编自王晓焘《青年媒体形象的特征与变迁——基于<中国青年>杂志的》内容分析(1980-2009)》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另外选取一种具有典型身份的青年形象,在答题卡上描绘出其变迁图,并说明其所反映的社会变化情况。(要求:只需描绘出所选取青年形象的大概变迁轨迹;说明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2022-06-21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2015年,英国《金融时报》指出,欧洲与其他受到美国影响的国家积极投身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这预示着全球经济治理的一个新方向,即欧洲向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靠拢,使得全球金融政治的天平更加平衡。这表明亚投行建设有利于
A.完善布雷顿森林体系B.重塑国际金融秩序
C.开创中欧经贸新纪元D.缩小南北经济差距
2022-06-21更新 | 302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