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监督。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设转运使(管财政)、提点(管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除安抚使用武人皆用文人。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 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等,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 它的焦点在宋代。……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地方官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的观点,结合所学写出相关的史实。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夏季宁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皆为非法。”“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摘编自《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

材料二   17—18世纪,英国……扩大了对海外殖民地的占有。广大的亚非拉 落后地区纷纷沦为英国的附庸,…… 英国逐渐控制了世界的大片地区。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纺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 ……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 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出自英国的什么政治文献,最终确立了怎样的政体?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角度:政治制度、殖民扩张)。
(3)根据材料三,分析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世界。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夏季宁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柳宗元,唐中叶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的一生不但重视教育理论,更加重视教育实践,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明道”“行道”的君子,也就是要培养具有“生人之意”的志向,就是不断地去学习圣人之道,以培养能施以仁心、仁政,能够辅时及物、济世安民的封建治术人才。他和韩愈倡导“古文运动”,提倡“文以明道”,主张写文章要有思想内容,反对形式主义文风。“文以明道”思想的提出和实践,对扭转形式主义的文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柳宗元把传统的经学教育内容从儒家经典扩大到了百家之言乃至浮图。他主张既要“邃于经书”,又要“博取诸史群子”,即既要深入钻研儒家经典,又要认真研习诸子百家之书。这是唐朝时期“重振儒术、兼容佛道”的文教政策在其教育思想上的体现。

——摘编自何明明《浅析柳宗元及其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柳宗元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柳宗元思想的影响。
2024-05-14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昆明一中高三二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西洋海上战略通道争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通道争夺战爆发后,英国在为大规模的运输队实行护航的同时,对德国舰队进行远程封锁,阻止其从英国和挪威之间的水道突入大西洋。由于英国在海军实力上占据绝对优势,德国海军只能依靠潜艇部队破坏海上交通线来打击英国。1940年德国占领挪威后,德国海军打破了原有的地缘困境,致使英国损失大大增加。194112月德国对美宣战,战争范围扩大到北美东海岸。19435月以后,由于盟军反潜技术上的突破,德国潜艇的损失数量激增。同时,苏联红军在东线节节胜利,德国空军在西线已所剩无几,英国空军便着重对出航中的德国潜艇展开海空猎杀。德国海军司令邓尼茨抱怨:“在现代海战中,德国潜艇得不到航空兵的支援,简直是让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争夺战最终以英美赢得大西洋海上战略通道的控制权而告终。

——摘编自田原、胡红伟《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西洋海上战略通道争夺战概述》

(1)根据材料,概括大西洋海上战略通道争夺战德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盟军赢得大西洋海上战略通道争夺战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9月,斯大林向丘吉尔建议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由于当时太平洋战争尚未爆发,英国本土仍遭德军威胁,英方只同意派小股部队袭扰欧洲大陆。1942年7月,英美决定于当年秋季登陆北非,推迟登陆西欧。1943年初在英美卡萨布兰卡会议上,英国借第厄普登陆战之败,再次要求推迟登陆西欧,企图利用苏军消耗德军实力的同时,将盟军的主力用于恢复英国在北非和南欧的传统势力范围。经多次争论,英美达成妥协,一方面在当年实施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推迟登陆西欧,另一方面英国立即牵头拟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计划。1943年底,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会议中决定于1944年5月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6日,历经波折的诺曼底登陆战打响并取得胜利,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最终得以实现。

—摘编自李巍《诺曼底登陆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登陆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一再推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赵丸章(1907-1968),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全国气象台网建设的实际困难,赵九章主动带领中科院地球物理所的相关研究人员与军委气象局合作成立了“联心”与“联资”两家合作机构。两家机构在“寒潮、台风警报等灾害性天气预报业务及培训预报人员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国卫星研制工作始于1958年的“581”组,当时赵丸章任副组长,该项任务涉及组织联合中科院力学所、自动化所、化学所、电子所以及计算技术所等平行机构,赵九章又主要负责卫星设计与火箭探空的技术问题,所以他经常把不同部门的科学家们召集在一起进行研讨。1964年,我国导弹成功试射,赵九章敏锐地意识到卫星研制该真正提上日程了,于是立即着手向党中央写建言信,周总理很快就把信转给聂荣臻副总理落实。19593月,赵九章向国务院建议恢复研究生培养制度。1963年,他借鉴美国培养科技精英的经验,提出可以先办研究生班,后建研究生院的建议。赵九章不但是“我国把数学、物理学引入气象学的第一人”,还是我国开展海浪研究的第一人,开展现代空间物理学研究的第一人,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摘编自史现明《赵九章对科学家精神的贡献——协同精神与敢为人先的科学教育家典范》

(1)根据材料,概括赵九章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赵九章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2023-05-24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7(全国卷老教材)-【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材料 重视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动力之源。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应时势,推陈出新。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就能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摘编自新华网 《理想合肥·举旗帜》

请围绕“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 自拟标题,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07年,福建巡抚张伯行创建的鳌峰书院是清代福建最高学府。朝廷赐其“经书、《孝经法帖》《渊鉴斋法帖》”,予帑金以支持其办学、学术科研及藏书建设。康熙至嘉庆年间,福建各级官吏捐俸或拨付田产,资其购置图书。1838年,“置古今经著四百六十种”,除经、史、子、集外,闽人著述和刻印书籍为数也不少,农桑、占星、巫医等稀见。其《藏书章程》规定:各书备士子观览后,应查修贮存;肆业生取阅,登记档册;夏月应行晒晾。18511908年,藏书先毁于战火再呈“中兴”,呈现传统经典史籍与体现洋务、新学、西学、时务等书籍收集并重。书院曾培养出林则徐、陈化成等。1901年,书院改为学堂,藏书由近代图书馆接收。

——摘编自陈明利《唐至清代闽台书院藏书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福建鳌峰书院藏书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福建鳌峰书院藏书的历史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沫若在翻译了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后,他宣称“成了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徒”。但这只是标明了一个新的起点,从接触马克思主义到确认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人生的思想信仰,有一个学习、认知、积累的过程,是经历了多方面的社会实践的。1924年,郭沫若回到国内,随即带领创造社迅速转换了文学活动的方向,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紧接着,他又投身北伐,亲历了血与火的战场磨砺,南昌起义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段经历是他在革命实践意义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进而他“开始转入了对于辩证唯物论的深入的认识”。流亡日本期间,郭沫若运用辩证唯物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通过科学严谨的学术研究,在“考验辩证唯物论的适应度”和使之“中国化”的过程中确认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品格。

——摘编自蔡震《郭沫若与马克思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沫若对新中国史学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沫若取得史学成就的原因。
2023-04-10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5(全国卷老教材)-【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须布均田令,基本解决了土地兼并所造成的土地和劳动者之间的分离,保证了每个劳动者都拥有了运用其劳动力所必需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北魏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具体规定是: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20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出产麻布的地区,可以布代帛缴纳。以丁夫计征的租调制具有一定的均赋意义。虽然奴婢和耕牛的租调大大低于一般丁男丁女,但大地主占有大量奴婢和耕牛毕竟必须承担纳税义务,那些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大地主家族前占的大批劳动力也必须承担赋税,从而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户调制的弊端。

——摘编自张守军《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赋税制度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