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的时空之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为1936年《儿童杂志》刊载的《谈谈鸦片战争》的会话摘编。

(大聪——哥哥,省立中学学生)
(小敏——弟弟,育才小学学生)
小敏:哥哥,我要问“鸦片战争”是怎样一回事?
大聪:清朝的时候,鸦片运来得越来越多,现银流出也就跟着多了,好几个皇帝都下过禁烟的命令。
小敏:那么,怎么会同英国人打起来的呢?
大聪:皇帝叫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但英国商人不服从禁烟命令,不怪自己不好,反去求印度总督来救援。
小敏:林则徐就吃了败仗?
大聪:不!打了胜仗,可后来英兵攻打浙江,破定海,封镇宁波,进逼天津,清朝皇帝不中用,怪林则徐闹出乱子来,把他革职,叫琦善去和英人议和。琦善这个人不会办事,英兵就再打进吴淞,进逼南京。清朝皇帝就和他们订立了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小敏:……

材料二   研究中国近代史有两个基本点:一是以“近代性”(科学与民主)区分近代史与晚清史;二是把中国近代史当作世界史,这两个点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它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眼睛”。

——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政治思想通史》

(1)大聪的讲述,会让小敏对“鸦片战争”形成怎样的认识?
(2)你认为应如何书写“鸦片战争”?说明理由。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近代前期上海地区的社会流行语汇。

类别社会流行语汇
商行文化鞠躬、英蚨、领事厅、买办、十里洋场、酒楼、影院等
饮食习惯番菜、洋餐、自来水等
服饰爱斯头、高丽布、旗装、香水、一字襟坎肩等
用品用具自由车、洋车、轮船、自鸣钟、电线、电报、德律风(电话)等
娱乐活动马戏、影戏、赛车、赛马、跑狗等

——摘编自陶垠霖《近代上海竹枝词民俗语汇及社会流行语汇研究》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4届高考历史预测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约问题”

1895年,法国通过中法《续议商务专条附章》取得在广东等地开矿的优先权。该约在签订和执行中,形成法国“独专”与其他列强“均沾”相冲突的“法约问题”。议约之时,中方对于其第五条原议“中国云南等处开矿,则向法国矿师商办”,考虑“以该国欲独专其利,恐他国不免违言”,故力争“改为中国将来开矿,可先向法国矿师商办”。

1896年,英法签署《伦敦协定》,规定“在云南和四川两省,中国已经让与或将来可能让与英国或法国的所有商业和其他特权及利益,都将为两国及国民和附属国人民所共同享有”。20世纪初,清政府重申三省矿务由国家办理的部分,按照法约规定先向法国厂商及矿师人员商办,由商民承办的则由其自行决定,同时向英国申明两广矿务并未给予法国“独专”权利。清政府利用英法之间的矛盾,避免了列强瓜分矿权的危局。

1901年,法商李三私下与土人订立合同承领开采增城县矿区,被两广总督驳斥。列强对广东矿权的觊觎与掠夺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与抵制。1903年成立商部后,任命考察外埠商务大臣,招徕外洋华商,筹划在粤开办矿业。后又成立闽广农工路矿总公司等,经营管理矿业。

——摘编自莫婉娟《“法约问题”与清末广东矿权的挽回》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约问题”的来由。
(2)你如何看待清政府“法约问题”始末中的举措?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故事里的中国改革

·故事一“万向集团鲁冠球”

1983年,鲁冠球用自家自留地里的2万元苗木做抵押,承包了萧山公社万向节厂。他在承包的第一年,即超额完成承包任务154万元。1988年,他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了万向节厂的股权,组建了当时还颇受争议的私营企业。鲁冠球在厂内实行基本工资制(按月出勤结算发放),提出计件(时)工资制。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等

·故事二“请给我们松绑”

1984年福建55位厂长、经理联名向省领导写了《请为我们松绑》的公开信。信里要求松绑的权力主要有三点:人事权(高级干部由上级任命,其余干部由企业自行任免);财权(企业的奖励基金由企业自己支配,有关部门不要干涉等);企业自营权(在完成指标的前提下,企业自己组织原材料所增产的产品,允许企业自销和开展协作,价格允许“高进高出”“低来低去")。

——摘编自李拯《中国的改革哲学》

结合所学知识,以“时代先行者”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4-06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齐鲁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5 .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广袤的大地上,展开了一场以备战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建,二是迁。一方面国家资金大量投入三线地区,在内地建设大型的钢铁、煤炭、水电、机械等工业基地,并修筑成昆、川黔等重要交通干线;另一方面则是将东部地区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等以“一分为二”或者全迁的方式,或并入内地既有企业,或另建新厂。以甘肃省为例,仅1965年,就陆续从辽、吉、沪等省市搬迁工厂20个、大专院校2个、科研单位11个,分别迁入兰州、天水、酒泉等地。整个三线建设期间,累计投资多达2000亿元。到20世纪70年代末,共形成固定资产约1400亿元,占全国的1/3;建成全民所有制企业2.9万个,形成45个以重大产品为主的专业生产科研基地和30个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或工业区,如昆明、攀枝花、六盘水等工业城市和成渝、攀西、关中、兰州等工业区。

——摘编自徐有威等《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20世纪60、70年代三线建设的理解。
2023-11-09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墓葬壁画

备注

唐李寿墓甬道壁画《寺观图和道观图》
甬道近墓室处东西两壁分别绘制了寺观图和道观图。甬道后段,东壁绘一寺院(残〉,殿内外有沙弥十余人……后院有殿一座,仅余一角,殿内有道士、女冠活动。

唐李凤墓的《牵驼出行图》
唐墓壁画中的胡商以“牵驼胡人”形象为主。李凤墓的《牵驼出行图》表现的是一个由胡人牵引的驼队﹐昂首南行,驼背载物。

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的《客使图》
前三人为唐代鸿胪寺官员,后面依次为拂国(拜占庭帝国)、新罗、我国东北的室韦族或袜羯族使者。

日本高松冢壁画(约公元7世纪末期到8世纪前期)
日本高松冢古坟唐式风格的天象图、四神图和男女人物图,都是唐墓壁画中最基本的元素。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与盛唐时期壁画极其相似,只是规模较小、内容单一而已。

——摘编自杨永俭《试论唐代墓葬美术中的宗教共生现象》、程旭《唐墓壁画中周边民族文化因素及其反映的民族关系》

结合材料和所学,以“唐朝时期的墓葬文化”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生境”

“小生境”一词移植于生物学概念,指某种能够提供特定生物圈保护,避免物种遭受自 然选择压力的小环境。在技术创新的发展中也存在类似的小生境现象。初生的新技术通 常并不成熟而且脆弱,无法直接承受来自主流市场的竞争和选择,小生境则可以为新技术   提供庇护,成为培养创新技术早期发展的“孵化室”。

1756年,瓦特从伦敦学成精密仪器制作手艺.格拉斯哥大学为他提供了一个修理和制 造教学仪器的岗位。在与科学家们频繁的探讨和交流中,瓦特逐渐从一名仪器制作工匠成 长为掌握一定科学理论的工程师。1763至1764年间,瓦特完成了修好大学用于课程教学的蒸汽机模型的任务,同时他也发现了这个模型存在的问题。他准备设计一个全新原理的 蒸汽机,得到了炼钢厂主罗巴克的支持。1769年,第一台瓦特蒸汽机样机完工,并申请了 专利,获得14年的专利保护期。后来,瓦特与富商博尔顿合作,博尔顿拥有最新式的机器 和熟练的工人。1774年11月,瓦特的机器能够正常运转,性能大大超出当时已有的市场机 器。但此时其专利权只剩下8年时间,而要从新机器的销售中获得利润,还需巨额的投资 和长久的时间。有鉴于此,他们通过向政府提交请愿书,设法延长专利权期限。政府在 1775年5月颁布法令,将其专利权期限延长到1800年。从18世纪末起,瓦特蒸汽机终于在英国全面取代了水力发动机和钮科门蒸汽机。

——摘编自迟洪刚、徐飞《瓦特蒸汽机技术创新的社会视角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小生境’”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明清之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宋明理学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理论,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也强调治学的目的是寻求治理国家拯救社会的根本方法。

——摘编自陈翠芳《中国儒家史论》

材料二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进步思想的经济因素。
(2)指出材料二中的“先天不足”有哪些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下,三省是国家的主要行政机构,负责命令传达;六部是执行机构,负责国家基本运转。

从职责上来看,中书省作为朝廷的政策文书草拟机构,由其下达皇帝旨意,掌管机要,发布政令,掌握行政大权。门下省主要负责的是文书审核,纠正得失,同时还是唐代主要的监察机构,对于皇帝的行为举止进行制约和监督,在客观上维护百姓的利益。尚书省是最高行政事务管理机构和最高执行机关,是推广朝廷政策的关键机构。自唐太宗时期开始不再设有尚书令,而是以左右仆射长为尚书省,监督各个地方官府的执行情况。               

——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向书陈群的建议“乃生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 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核心标准的演变,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10 . 如表是摘编自明清史志的三则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俗皆织绢”;南浔镇“烟火万家”
A.农业经济逐渐衰退B.市镇经济繁荣C.雇佣生产关系普及D.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模拟预测(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