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修筑长城,“控制山谷,扼守高地”“立烽堠,实兵马,辟灌莽,广屯田”。北方各族“求输马与中国铁锅、布、帛互市”,明统治者认为:“朝廷非无马牛,而与之为市,盖以其服用之物皆赖中国。若绝之,彼必有怨心……许其互市,亦是怀远之仁。”后明政府在大同、宁夏、延绥等地设立马市。1571年,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纳款,马市互易,边疆无警,畿辅晏然”“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互相依存与交往。这种深刻的内在联系是任何人工关塞所隔绝不了的。即使在战争期间,通过长城内外的贸易往来也一直没有中断过。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1939年,春夏之交,日本加紧侵华步伐,国民党爱国将领马鸿宾所率81军,多次打退日军在绥西的进犯,取得绥西抗战的首次大捷,极大鼓舞了西北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马鸿宾在军兵训练班中培养的回汉青年军官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回汉团结成为英勇的宁夏军队强大战斗力的有力保证。

——周靖程《民国时期宁夏政治史研究》

材料三

宁夏少数民族干部逐年增长统计表(单位:人)
年份19501951195219531954
干部数量798610326118681569316261
干部逐年增长率
120.3%148.6%196.5%203.6%
少数民族干部数量6271091229423542407
少数民族干部增长率7.9%10.6%19.3%15%15.8%

——王巍《中共少数民族干部问题研究——以建国前后宁夏为例》

材料四   19965月,福建与宁夏建立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关系。在22年间,十批干部援宁。据统计,目前仅福建省第十批援宁工作队就已实施特色产业帮扶项目97个,带动贫困人口脱贫4321人。借助阑宁协作的巨大推力,不少福建企业进驻到宁夏闽宁镇,不仅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更带动了当地葡萄种植、光伏农业、肉牛养殖等几大产业。22年间福建省参与对口帮扶的市县区不断创新帮扶举措,先后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6.2亿元,帮助宁夏盐池、海原、彭阳等十个对口帮扶县区,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培育壮大了种植养殖、电子商务、食品加工、服装制造等一批区域特色产业。

——摘编自光明日报《22年闽宁协作改变了啥》2018年7月1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长城的修筑特点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少数民族军民积极参加抗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宁夏少数民族干部逐年增长统计表》蕴含的历史信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福建援助宁夏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国家倡导东西部对口帮扶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学家刘知几(661-721年)撰写了《史通》,他第一次系统考察了中国史学的产生、发展历程。对于司马迁,他高度评价了其立言不朽、纪传体的开创以及广博的史料功夫,同时,也对其《史记》进行了广泛批评。指出纪传体“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居首帙”。并进一步批评“《史记》疆域辽阔,年月遐长,而分以纪传,散以书表。每论家国一政,而胡、越相悬;君臣一时,而参商是隔。”他反对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理由是:“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至如陈涉起自盗贼,称王六月而死,子孙不嗣,社稷靡闻,无世可传,无家可宅,而以世家为称,岂当然乎?”司马迁的评论有许多天命思想,刘知几提出:“夫论成败者,固当以人事为主,必推命而言,则其理悖矣。”

——摘编自徐兴海《刘知几对〈史记〉的批评》

材料二   (民国)史学的面目,是颇为新颖的。它所以比前期进步,是由于好几个助力:第一是西洋的科学的治史方法的输入,尤其是考古学上的贡献,新的考据论文,史料的整理,也比从前要有系统得多。第二是西洋的新史观的输入。过去人认为历史是退步的,愈古的愈好,愈到后世愈不行;到了新史观输入以后,人们才知道历史是进化的。后世的文明远过于古代。还有自从所谓“唯物史观”输入以后,更使过去政治中心的历史变成经济社会中心的历史。还有新史料的发现、欧美日本汉学研究的进步、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也都是重要助力。

——摘编自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194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知几的历史时间观,并归纳刘知几研究历史的基本态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民国建立以来经济社会史研究得以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历史学习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晚清年间,左宗棠在西北地区先后担任总督、督办等职14年,足迹遍布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他在西北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和革新活动,使积贫积弱的西北焕发出新的生机。他提出“以畜牧导民,渐谋耕获”对于农业,他强调“不必概行耕垦,始尽地利也”。为发展农业经济,他通过防营独办、兵民合力、官贷民力三种方式修建水利工程,地跨从平凉、秦州、河州到西宁、肃州;提倡广种桑树,发展桑蚕业,同时要求西征将士要主动栽树,鼓励沿路官民在道路两旁协助植树,禁止砍伐“屋边、庙边、祠堂边、坟边、园内竹木及果木树”。他组织地方官员安置流民,发放生活必需品和屯田工具,同时对军屯实行“照粮给价”。对商人豁免积欠课银,停止应征杂课;对茶叶贸易实行“以督印官茶票代引”严格税制。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把机器生产用于西北的经济开发。这一系列举措,对西北地区和国家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

——摘编自韩立君、郑淇月《浅论左宗棠西北经济开发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左宗棠开发建设西北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左宗棠治理西北的主要方略及其影响。
2022-12-14更新 | 204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国家、民族关系的观点(部分)

主张出处
君子和而不同。《论语》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
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礼记》

材料二   零和博弈是博弈论中的一个概念,属于非合作博弈,即参与博弈赛局的双方,在严格遵守博弈规则的前提条件下,若是其中一方可以获得利益,也就意味着另一方的利益必然受损。所以,博弈双方的收益和损失之和永远为零,即博弈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性。零和博弈理论认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空间,里面的所有机遇、财富、资源等都是有限的,当世界中的某个地区或者国家的财富或者资源增加时,也就意味着别的地区或者国家的财富或者资源在减少,这便像一种无形的掠夺。

——摘编自【美】约翰·冯·诺伊曼著刘霞译《博弈论》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国家、民族关系的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零和博弈理论的主要内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两种思想主张对当今全球治理的不同影响。
5 . “这次革命的成功正是因为它在历史上第一次摆脱了自上而下变革模式的制约,将整个中华民族卷入到革命大潮当中来,……中国革命中建立坚强的革命阶级政党、掌握可靠的革命军队、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等规律也正是在此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被归纳总结出来的。”该革命(       
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C.建立起中国历史上首个共和政体D.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中国
2024-06-0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将部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特色归纳为下表,据此推断,表中①②③分别是(     
国家特色
坚持“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建立起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淘汰了绝对君主制,开创了兼有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三大要素的新政体。
“主权在民”取代了“主权在君”,通过对平等的执着追求,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
A.英、日、德B.意、俄、英C.美、德、法D.美、英、法
2023-04-21更新 | 1027次组卷 | 23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日本学者西嶋定生对汉文化圈界定:“‘东亚世界’是以中国文明的发生及发展为基轴而形成的……构成这个历史的文化圈,即‘东亚世界’的诸要素,大略可归纳为一、汉字文化,二、儒教,三、律令制,四、佛教等四项……因而共通性并非抹杀民族特质,相反是民族性的特质以中国文明为媒体从而具备了共通性。”该学者意在强调(       
A.汉字文化是维系汉文化圈的精神纽带B.汉文化的正统地位
C.周边民族、国家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D.汉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发展
2023-03-21更新 | 644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夏商周时期,卜筮影响国政。卜是通过灼烧龟甲或兽骨,根据裂痕来判断祸福;筮则是通过数字的推演并结合相应的生活经验,把物候、农时等归纳进去,以趋吉避凶。殷商时,龟卜地位重于筮占,西周时,占筮占据了核心地位。这一变化反映出周朝(     
A.摒弃天命观念B.执政理念蕴含理性
C.崇尚儒家思想D.专制王权得到加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世袭制和察举制和比,科举制是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人才选拔方式。日本、韩国等地从唐朝开始就效仿中国的科举制,16—17世纪,欧洲传教士将其介绍到欧洲,在18世纪,科举制受到了英、法等启蒙思想家的大力推崇。从宋代起,科举不论出身,只要士子有才学、品行端正都能参加。在科举所经历的1300年间,选拔出的进士约为十万,举人、秀才高达百万:在宋、明时代的名臣能相中,很多都出身于进士。科举改善了民间读书风气,学而优则仕变成了一种风尚。明清时期,若以秀才来计算中国的读书人,常态下都不少于50万,若包括童生则超过百万。

——摘编自邓文睿《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的历程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与发展

时间

基本情况

19世纪以前

国王恩赐官员制

19世纪初期

自由党和保守党交替执政,公开地进行官场“肥缺分赃”

1832

议会改革使资产阶级参与国家立法,但行政大权,仍在贵族、寡头势力的操纵之下,工作效率低下,束缚经济发展

1853

克里米亚战败,引发英国政治危机

1854

国会议员杜威廉提出建立文官制度建议:由大学生来担任政府中的行政智力工作,一般人员担任机械工作;通过选拔考试选任智力工作人员;统一管理各部人员,各部互相转调、提升;官员的提升以上级考核报告为依据。该建议后以法令形式加以实施,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开始建立

1870

政府颁布枢密院令,确立文官公开竞考,择优录取的原则,文官一经录用,非经法定事由或辞职,即可任职终身。文官必须遵守《荣誉法典》中规定的职业道德,不准经商,或是从事任何营利性事业

1921年起

政府设立行政裁判所,受理行政人事纠纷,以监督文官制度的运作

——摘自杨萱《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与改革》


(1)根据材料一,简析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及其内容。
2023-02-23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中卫市中卫中学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近代以来学者通过对明清时期徽商财富流向研究,将其财富流向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建牌坊、修祠堂,二是买房置地、修造园林,三是艺术情结、纵情声乐,四是结交官府、逢仰权贵。徽商财富的流向(     
A.瓦解了传统的四民观念B.有利于明清社会的转型
C.导致社会消费观念更新D.致使社会资本投向畸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