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42 道试题
1 . 北宋时期科举考试实行锁院制,是说官员一经皇帝任命为考官,必须立即锁宿。锁院期大约五十天左右,考官不得回家,不准见亲友或与院外臣僚交往。锁院制的实行(     
A.使官员文化素质提高B.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标准
C.使选官制度趋于公平D.集中了选拔人才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教会法教育是中世纪欧洲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其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祈祷、阅读、写作和辩论等,不仅培养了教士、修道士和信徒的精神信仰与道德修养,也传递了基督教信仰和文化价值观,如公正、慈善、同情。这说明教会法教育(     
A.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B.促进理性主义传播
C.束缚了民众思想意识D.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晋时期,中央政府曾颁布荫客制,按照官吏品级的高低限定其荫庇食客和佃客的数量;又通过占田制、课田制“驱民归农”,增加编户,开垦荒地。这些措施(     
A.剥夺了高官贵族的特权B.推动了九品中正制的确立
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恢复D.保障了社会长期稳定发展
4 . 出土的秦简显示,秦代先由朝廷职掌手工业的官署统一制作各种度量衡标准器,并将其颁发给各地的郡县官署,再由地方官署根据标准器组织制造实用的计量器具。同时,据各地出土的秦量、秦权等实测结果,各地计量器具的误差最大值还不到1%。这表明秦代(     
A.商品经济发展助推市场统一B.度量衡制得到严格执行
C.手工业生产服务于百姓生活D.封建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后来,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国家开始形成,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前提是(     
A.早期人类文明的出现B.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C.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D.农耕和居住点的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人民政权建设的文章题目及内容摘录:

时间文章题目内容摘录
192787《在中央紧急会议上的发言》以后要非常重视军事,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
192912月下旬《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红军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及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重大任务。
194158《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将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和没有或较少买办性的民族资产阶级加以区别,将最反动的大地主和开明绅士及一般地主加以区别,这是我党争取中间派和实行“三三制”政权的理论根据。
1949630《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是什么呢?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摘编自邓泽民《毛泽东关于人民政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关于人民政权建设理论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关于人民政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历史价值。
2024-01-3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历史不管怎么朝代更迭,它都有一个内核没变,这就是地理。地理相对历史而言,它的变化极小,而中国的地形又很特殊。不管几千年的历史如何风云变幻,争斗的目标都是围绕着几个大的地理单元。这几个大的地理单元大致划分为荆州(荆襄)、关中、江南(江东)、山西、河北、中原、山东、两淮、巴蜀、百越、云贵、河套、河西走廊、西域、塞北(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等。如果仅就几个核心地区而言,它们恰好呈“井”字形分布。(如图所示)

——摘编自李不白《透过地理看历史》

选择一个地区,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地区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1-30更新 | 134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0年从巴尔的摩到俄亥俄铁路的投入运营,标志着美国“铁路时代”的到来。早期美国铁路的修建主要服务于水运发展需要,因此铁路线以短途为主,不成网络。铁路的黄金时期伴随着工业化而来,“运河时代”正式结束。到1890年,美国的铁路总里程达到了15万公里,比同时期欧洲铁路总里程还多。

第二次技术革命促进了铁路的大发展,路轨的标准化建设促成了全国性铁路网的形成。联邦政府无偿赠予铁路公司大面积土地并提供巨额贷款,对铁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二战后美国铁路总里程不断减少,由1960年的207334英里下降至2003年的99126英里;游客周转量由1940年的7.5%下降至1980年的0.6%;货运周转量由1940年的63.2%下降至1980年的37.5%。

——摘编自王济、田芳、刘玥彤《美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交通发展变迁规律研究》

材料二   晚清时期,铁路起步晚,发展慢,共建成铁路约9100公里。民国时期,内忧外患,铁路发展艰难,共建成铁路约1.7万公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建设铁路新线,繁忙干线实行电气化、内燃化改造,大幅度提高了运输能力。到1978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17万公里,铁路连通了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蓬勃发展,铁路一度成为发展瓶颈,“买票难”“运货难”问题十分突出。改革开放后,铁路网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21世纪初,我国铁路总里程超过印度,跃居亚洲第一。20世纪80年代,旅客列车平均时速仅48公里,货物列车速度更慢。1997年开始,我国铁路陆续实施6次大提速,最高时速达350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系统加速了高铁网从“四纵四横”向“八纵八横”的过渡,同时完善西煤东运、北煤南运体系,开工建设川藏铁路。到202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14.63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客运周转量、货运发送量和周转量等主要运输经济指标稳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傅志寰、刘忠民、李子明《中国铁路百年发展与创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铁路发展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两国铁路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铁路由弱到强、由落后到先进的原因。
9 . 英国在殖民印度期间,大力发展英语教育,推广英语,奠定了英语在印度的有利地位。经过200多年的传播,英语逐渐成为各邦之间交流的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知识文化、优先就业机会及较高的社会地位。这说明(     
A.国家独立缺乏政治基础B.殖民地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C.政治精英注重语言改革D.殖民地本土语言逐渐消亡
10 . 乔治三世(1738年—1820年)拥有强烈的权力欲望,力图使权力回到国王手中,于是便将官员的任命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希望借此控制议会,因此当时的官员质量呈现急剧下滑趋势。据此可知英国(     
A.君主立宪制度亟需完善B.文官制度受到严重威胁
C.国王权力凌驾议会之上D.政府权威面临严峻挑战
2024-01-30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