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1 . 《汉书》记载“开国承家,有法有制”,认为国家应关注礼制和法律。唐代有士人说:“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宋代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到了明清,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这些治理方式旨在(     
A.推诚辅君,效功百姓B.灭私徇公,坚守直道
C.守道与德,思退刑罚D.威制天下,以案刑狱
2022-09-11更新 | 4490次组卷 | 43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东晋顾恺之《列女图》的摹本(局部)。该图是顾恺之根据汉代刘向所著(古列女传》人物故事而创作,内容是颂扬与标榜妇女的美德。该画作(     
A.具有审美和教化的双重功能B.反映出魏晋时期妇女地位的提高
C.体现了顾恺之写意画的精湛D.表明魏晋时期绘画题材广泛多样
3 . 在东晋的汉译佛典中,有时会添加原文里没有的“孝诸父母”之类的文字。如在佛学著作《善生经》中,译者擅自添加了“凡有所为,先白父母”、“父母所谓,恭顺不逆”、“父母正令不敢违背”等内容。这种现象反映了东晋时期(     
A.儒家伦理的影响力B.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C.外来宗教的思辨化D.儒学居于正统地位
2022-09-07更新 | 498次组卷 | 14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殷革夏命”后,商族成为“天下共主”。商王朝一方面极力推行神权政治,神化商王的“天下共主”地位;另一方面实行外服和内服制度,细化中央王朝与方国之间的关系。商朝卜辞中留下了大量王室征讨方国的记录。上述材料说明商代(     
A.王室与地方矛盾不断激化B.中央集权体制遭遇挑战
C.王权与神权开始有机结合D.地方管理方面有所改变
2022-09-02更新 | 2769次组卷 | 39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王安石变法有如下措施:青黄不接时,政府借钱或粮食给农民;农户可纳钱代役;鼓励兴修水利;清丈土地,分九等田地收取赋税;等等。这些措施(     
A.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B.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旨在扭转农业衰败趋向D.必然遭到地主富商反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汉初期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许多农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成为流民,这沉重地打击了西汉农业的发展。另外,在小农经济的历史背景下,人类生产力水平很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较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十分依赖自然而又受制于自然。同时,一些商人为了发财致富,趁着资源紧缺而囤积物资,并利用自己拥有的财产大肆兼并土地,从而影响社会秩序。西汉时期,汉武帝大力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目的之一就是让“鄙夷商人”成为深入人心的思想,从而加强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的控制。

——摘编自张丽慧、郭家慧《“重农抑商”背景下西汉农业商业的发展》

材料二

在元杂剧《东堂老》中,富商赵国器在临终前将他的儿子扬州奴托付给好友李实(东堂老),但扬州奴在父亲死后肆意挥霍,把家财败光,最终沦为乞丐。之后因艰苦生活的磨练,他痛改前非,变得勤俭刻苦。最后,东堂老把赵家的产业交还给扬州奴。诚然,剧本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扬州奴“败子回头”的故事,引出俭成奢败的教训,也表彰了东堂老的信义行为,但剧本始终贯穿着更深刻、更值得重视的思想内涵——作者对商人阶层的认可。《东堂老》这种重商、颂商思想的形成无疑与元代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关联。

——摘编自戴汝庆《从<东堂老>看元代中后期对商人态度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前中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杂剧《东堂老》对研究元代商业史的史料价值。
7 . 明朝内阁权力不断扩大但大学土的品秩不予提格;清朝内阁权力日益被削弱,而品秩不断升格。这些现象反映出明清时期()
A.军机大臣位高权重B.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
C.满洲贵族垄断权力D.中枢机构权力的下移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林肯在南北战争前说:“如果不解放一个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一个不放;如果解放全部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全部解放;如果解放一部分奴隶,不解放其他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也照办。”这说明战前林肯致力于(     
A.维护联邦统一B.解放黑人奴隶C.发展美国经济D.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2022-08-02更新 | 849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王朝继承了秦朝的政策,在北疆、西南等地区设立了众多的郡县,负责该区的民政和防务。对于内徙的边疆民族,则设立属国,其内部事务仍由该部酋长负责。西汉王朝还以长城为主干,构建了由塞、障、亭、燧组成的边防体系,并开展了以军屯为主的屯田活动。此外,西汉王朝还对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征讨、纳降、内徙等政策,实现对匈奴的管辖;对西域诸国则主要通过频繁派遣使者、和亲、征讨、册封官爵等政策,实现对西域的掌控。

材料二   对于内地和边疆,乾隆继承了康、雍的思想,认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并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的作用,如:安抚首重蒙古成为清朝的基本国策,以及设立与六部平行的理藩院。对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土司制度,清政府也逐渐废除,并设置流官予以管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边疆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边疆治理的进步性。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认识。
2022-07-24更新 | 204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商代使用海贝作为货币,它主要产于我国海岸的南海、西沙群岛以及西亚等地区。可见,商代时期海贝的使用(     
A.推动了商代统治区域的扩大B.依赖于跨区域经贸联系增强
C.开启了南北方的经济联系D.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