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我们重温历史记载的“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万里绝域,一德同心,求之古今,所未闻也”“虽云华夷,欢若亲戚”“万邦述职,无隔华夷”“华夷志同,笙镛礼盛”“天地之际既交,华夷之情允洽”“天地交泰,华夷辑睦”等话语及思想时,禁不住激起这样一种历史情怀;“伟哉,中华民族!”

——摘编自瞿林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 . 唐代来自中亚、西亚的胡商人数众多,仅长安男性胡商便超四千人,“皆有妻子”。对于胡商子弟,唐政府不仅允许他们入官学学习,甚至允许他们参加科举考试,部分胡人因此得以入朝为官。如:大食人李彦升,经宣武节度使卢钧推荐人京参加科考,荣获进士及第,并被宣宗钦点为翰林学士。这一材料反映出唐朝(       
A.开放包容的大唐气象B.科举考试没有身份限制
C.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D.华夏认同迈入新的高度
2023-11-1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2002年,考古工怍者在浙江湖州发现了诸多战国时期的货币,其种类多为“陕(地名)一釿(斤)”“殊布当釿”(楚国铸币)。这些文物可用于说明当时(       

陕一釿殊布当釿殊布当釿
A.诸国货币形制逐渐统一B.楚国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C.全国性市场的初步形成D.区域间商贸联系已存在
2023-11-1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宋代《玉壶清话》记载,党进本是目不识丁的武将,一日面见宋太祖时却大声说道:“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引得旁人嗤笑。有人问他说:“太尉何故忽念此二句?”党进则言:“我尝见措大们(对士大夫的鄙称)爱掉书袋,我亦掉一两句,也要官家知道我读书来。”下列对该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A.官僚政治发展提高武将综合素养B.北宋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C.武将的社会和政治地位逐渐降低D.治国理念变革影响朝堂风气
2023-11-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表反映的是宋代笔记小说中描绘的部分人物故事。这些材料折射出当时(       

出处

人物故事

《夷坚志》

吴十郎者,新安人……初以织草履自给,渐至卖油。才数岁,资业顿起,殆且巨万。

《程史》

汪革,本严遂安人……“闻淮有耕冶(冶铁等)可业,渡江至麻地(今属舒城),家焉。”

《青琐高议》

庆历年,都下马吉以杀鸡为业。 每杀一鸡,得佣钱十文,日有数百钱。
A.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B.社会经济生活较为活跃
C.抑商政策的逐渐废止D.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2023-11-1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西周时期,周王以王畿为中心,由近及远作正方形或圆形边界,将国家疆域依次划分为“甸服”“侯服”“宾服”(汉书作“绥服”)“要服”“荒服”五个部分。处于不同“服”的诸侯则分别承担“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请侯新君那位后,须拜见天子)”等义务。这反映出西同时期(       
A.地方治理的因俗而治B.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
C.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D.国家分封受地缘政治影响
2023-11-1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面是部分史料关于明代倭患的描述。这些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史料

内容

《明史》

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

《靖海纪略》

倭人秃头鸟音,不满二三百,余皆宁绍漳广诸不逞之徒

《明实录》

两广奸民私通番货,勾引外夷(葡萄牙人),与进贡者混以图利。招诱亡命,略(掠)买子女,出没纵横,民受其害
A.倭患形成原因的多元B.倭寇入侵得到沿海百姓的支持
C.倭患问题的日益加剧D.明朝国家主权遭到殖民者侵犯
2023-11-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政府在海外贸易中,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确保商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例如,在海上交通中设立巡检、通关等机构,保护海上商贸的利益;实行“市易法”,鼓励商人从事海上贸易和私人经营。同时,宋朝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商品的种类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这为海外商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宋朝时发明了“磁针航行”等航海技术,使得海上变通更加便捷和安全。造船技术也十分先进,建造了大量的商船和战船,使得海上贸易更加畅通和有序。

——摘编自周必超《浅析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纵观清初“海禁”政策的实施,其初衷在于扼杀郑成功等抗清力量,但在郑氏政权消亡之后,仍屡行海禁,盖因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清王朝统治者总自以为是“天朝大国”“富有四海”,而无视当时的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把他们的先进技术视为“奇技淫巧”,盲目地加以排斥。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畸形现象:历史愈向前发展,清王朝就愈加腐朽、自负和保守。

——摘编自王宝山《试论清初“海禁”政策的实施及其社会后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宋代对外贸易政策相比,清初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宰相为百官之长,多由一两位功臣、外戚担任,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并拥有相对独立的衙署。汉武帝时实施内外朝制,军国大事由皇帝和中朝官员于内廷商议后,再交丞相讨论执行。唐朝完善了南北朝时期的三省制,形成了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执行的三省分职制。此外,唐太宗常以“参预朝政”“参知机务”等职名,授予部分资历较低的官员参与决策。至唐高宗后,颓有皇帝加封的“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职名方能为相成为定制。

——摘编自田兆阳《古代行政中枢机构的嬗变及其走势》

材料二   制度指政而言,法术只是些事情或手段;不好说是政治。大抵制度是出之于公的,在公的用心下形成的一些度量分寸是制度。而法术则出之于私,因此没有一定恰好的节限……论汉代,西汉可说是制度,东汉则多半出于光武的私心。论唐代,确实可说在建立制度,而宋代则有许多只算是一种法术。清代政治在私心的作用下,制度的意义少,而法术的意义多。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汉至唐宰相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代政治“法术的意义多”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康熙时期,清政府在西藏设置了三位噶伦(藏语:宰相),辅佐达赖管理西藏行政事务。雍正时期,政府派遣内阁学士僧格等“差往达赖处”,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办事衙门。乾隆时期,政府不仅在皇宫建立藏传佛教寺院,还设立喇嘛印务处,主掌喇嘛事务公文。清政府的这些举措(       
A.有效消除了西藏的割据势力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标志中央对西藏管辖的开始D.推动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