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统治者虽然崛起于文化落后的阿拉伯半岛,但他们高度重视先进民族的文化,这直接体现于阿拉伯帝国民族政策在文化领域的内容。尽管在帝国统治时也发生过多次对“文化人”的杀戮与迫害,但只要文化与学术活动不涉及王权与哈里发统治,统治者都是大力提倡的。

——摘编自张咏梅《论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与文化繁荣》

材料二   印加帝国在地理上有紧紧连成一个整体的完整的道路系统,其中有几百公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当时的通讯靠由驿站和信差组成的综合系统维持。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帝国的其他统治方法还包括将土地、矿产和牲富收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以增加税收和扩充军队。毫不奇怪,印加帝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权主义国家之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断《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印加帝国统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文明的看法。
2 . 【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英国作为古典自由贸易倡导者。在其失去霸主地位之际,立刻转向保护主义;美国作为新自由主义的倡导者,一旦相对衰落,就会表现如特朗普总统推行的“美国第一”政策。……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发展中国家掌握了经济发展的经验从而快速发展,实力不断上升,导致原有国际格局发生变化时,现有霸主立刻会把自由主义政策调整为保护主义政策,其目的就是尽量延续垄断利益,从对增量的独占转为对存量的维护。

——摘自《西方经济学对保护主义的掩饰和误导》发表于《红旗文稿》

材料二   2018年,这种“实验”就从极右翼政党在意大利上台时开始了。但是,在今天的情况下,欧洲人对这种事情已经变得更加习以为常。欧洲对极右翼势力设置民主警戒线的时代即将结束,极右翼势力参与政治生活以及其他政党与极右翼政党结盟,已越来越被人们视为正常的事情。

——参考消息网2022年9月21日报道

材料三   2019-2020年世界主要国家GDP数据表(美元计算)

排名

国家

2019

2020

1

美国

214万亿

21万亿

2

中国

14.3万亿

14.7万亿

3

日本

5.1万亿

4.9万亿

4

德国

3.86万亿

3.8万亿

5

印度

2.87万亿

2.6万亿

6

英国

2.8万亿

2.5万亿

7

法国

2.7万亿

2.6万亿

8

意大利

2万亿

1.85万亿

9

巴西

1.84万亿

1.75万亿

10

加拿大

1.74万亿

1.65万亿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谈谈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保护主义的原因。
(2)有人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奉行自由主义和保护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请以世界近现代史中英国或美国为例,加以分析说明。
2023-03-2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小平在会见基辛格时说,“在建立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基础上的旧秩序”,使得“贫国与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而“新的政治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经得住考验的不是霸权政治,不是集团政治,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使它同国际经济新秩序相适应”。

——摘编自罗昱《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材料二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逐渐崛起……西方列强不甘心将殖民利益拱手相让,不断打压发展中国家……因此,加强相互间的团结合作,反对新老殖民主义,捍卫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合作,既是亚非独立国家的迫切愿望,也是万隆会议召开的根本宗旨。

——摘编自余建华《万隆会议与中国亚非外交》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提出并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中国对万隆会议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认识。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第三道。……

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

材料三   魏氏……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

——摘编自《晋书》

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

唐人杨绾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诚,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持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五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据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概括西汉、魏晋、唐朝三种选官制度的选官标准。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演变中得到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监察范围宽泛,如汉初的《监御史九条》中,监察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非所当服者等。弹奏对象既可纠弹“官非其人”,也可议奏言“政非其理”。据统计,清代科道官共上奏疏687篇,其中弹勒之疏约占30%,言事之疏约占70%,许多事项实际上都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一般事务。中国古代的监察不仅“劫”,还有“举(荐)”,其功能是罚赏俱有。此外,古代监察在违法犯罪发生之前就介入”事前监察”。在帝国政体下,监察的独立只能是外在的、相对的,而依附皇权是内在的、绝对的。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同时,他主张监察权是由国民大会授予的,必须对国民大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主张建立立法、行政、司法、考选和纠察“五权分立”的政府架构。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摘编自王晓天《孙中山的监察思想》

材料三   新时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发展。中国的监察体制改革正逐渐步入深水区,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探索实践的国境。从斯大林开始,苏联监察体制逐渐失去效力,导致苏联出现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国的改革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从监察职能延伸、监察主体的合理构建、纪法与法法的街接以及权力监督格局上进行路径创新,进一步提升国家腐败治理能力。

——摘编自聂应德、付扬《试论我国监察体制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监察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重视监察体制建设的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2-05-29更新 | 376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材料二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认识。
7 . 下列为某校高一学生小刚搜集的古代文化交流的相关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并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最主要的方式,并举一例说明。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之后,在这场革命中接受洗礼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继续探寻救国救民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对中国共产党建设方面的启示。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被毛泽东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一批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先进知识分子成长为信奉马克思主义者。19195月李大创把《新青年》六卷五号编样为《马克思研究》专刊,此外,还建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团体,传播马克思主义。到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产业工人达到200万左右,而且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形成了新兴的社会力量。

——摘编自李步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2)根据材料二并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理由。
2022-01-03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东魏)杨衒之撰:《洛阳伽蓝记》卷二《城东》

材料二   对改革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改革不适合国家的国情和族情,是“消极的汉化”,“是要用儒家的礼教代替一切”,是政治危机的开端。另一种观点认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抛弃狭隘的民族偏见,坚决推行改革政策,对北方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复兴、民族融合都做出了贡献。


(1)根据材料一,是哪位皇帝推动了洛阳城的振兴?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在位期间的重要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谈谈两种观点分歧所在并谈谈你对这场改革的认识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当时,文艺复兴鼓励人们勇于冒险,大胆追求财富以实现个人价值。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

材料二   公元1500年前后,世界各大洲结束了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商人们赚取了利润,而物产的流通则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摘编自《历史地图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事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句话的理解。
2021-04-19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