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
2024-05-03更新 | 244次组卷 | 213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2024-04-29更新 | 153次组卷 | 117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普高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城市是社会的中心,是在社会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城市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1664年英国打败荷兰,取得“新阿姆斯特丹”的领土,命名为“纽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7世纪下半叶,纽约人口愈来愈多并成为商业中心,在缺乏劳力的情况下,纽约成为黑奴市场的大本营。

(1)阅读材料,依据所学设想纽约黑奴市场的黑奴是经过怎样的途径被贩运来的。这种贸易方式给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带来了什么影响?

利物浦位于不列颠西海岸,濒临默西河口,面向大西洋。16世纪中叶,利物浦还只是一个人口只有500人的小镇,1715年利物浦建成英国第一个船坞,到18世纪末,利物浦控制了欧洲41%,英国80%的奴隶贸易,19世纪初,40%的世界贸易通过利物浦船坞。19世纪4050年代,大约75%-90%的兰开夏的原棉由利物浦输入,到1852年,由利物浦输出的煤为25万吨,铁锭、铁块等325000吨,亚麻25000吨,其他工业品8000吨,陶器54000吨,工业用铜5600吨。可见,利物浦已发展成为重要的进出口商港,为英格兰西北部工业腹地提供服务。

(2)运用材料,结合所学,试从地理位置和时代背景两方面分析19世纪利物浦从一个人口稀少的小镇发展成为英国重要贸易港口的原因。
2024-04-2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普高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中世纪西欧的绘画作品,其中人物从左至右是僧侣、骑士和农民,代表了当时西欧社会最主要的三个阶层。下列有关这三个阶层及相关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① 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② 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   
③ 中古西欧庄园的劳动者主要是农奴和自由农民   
④ 僧侣和骑士阶层在社会中居于统治阶级的地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 唐、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共议朝政,均为宰相。李世民即位前任尚书令,为避讳,就以仆射为尚书省长官。唐代皇帝认为宰相品位尊崇,不应轻易授人,常以他官居宰相职并假借他官之称。例如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与朝政,称“参知政事”,也是宰相之职……太宗还以李洵为太子詹事(东宫百官之长),特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号,使其与侍中、中书令共同参与宰相职事。从此就有了“平章事”与“同三品”的衔号。无论品位多高,不加此衔,就不能行使宰相职权。只有三公三师及中书令例外……安史之乱后,宰相名号又发生了变化,因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升为正二品,所以就废除了“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宰相名衔。唐后期宰相的名号基本上就是“同平章事”。

——摘编自刘珲春《中华文明史话·宰相史话》

材料二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存在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宰相制度变革呈现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价。
6 . 康熙朝,苏州织造李煦的数百件奏折均是用宣纸和黄粉纸多层封裹,别无其他保护装置。而其后的奏折,则按规定用木制折匣或用贴有印花的夹板作为保护装置。雍正朝,折匣由皇帝赐发并备有小锁,宫中及具折官员本人各有钥匙一把。这表明清朝(     
A.朝政决策科学化B.皇帝对官僚的控制加强
C.军机处权力膨胀D.相权受到了进一步削弱
7 . 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二十四孝图、岳母刺字图、苏武牧羊图、尉迟恭救主图、千里走单骑图、精卫填海图等。据此可知(     
A.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
C.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D.手工业品成为文学艺术传播媒介
8 . 《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不少地区还处在刀耕火种的水平;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直接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B.政区的调整C.自然条件优越D.移民的迁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亚、欧、非三大洲之间不仅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更是古代诸多文明演绎的舞台。结合所学、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罗马帝国建立的同时,也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罗马的多民族文化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罗马人的足迹远涉帕提亚、印度、中亚,甚至到达中国.……庞贝古城有印度女神雕像出土,北欧的丹麦也有印度佛像的发现,而在印度半岛东海岸本迪治利城,则发现了一个罗马商站遗址,出土了大量意大利陶器和罗马帝国钱币,越南等地也有不少罗马钱币出土。许多研究者还认为庞贝壁画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显贵所穿的迎风飘展的长袍大褂都是丝绸制成。而众多古典文献的记载更是中国丝绸大量输入罗马的明证。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三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概括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两大帝国的相同点,并谈谈认识。
2023-08-29更新 | 7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普高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
C.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2023-05-18更新 | 400次组卷 | 229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