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6 道试题
1 . 民国初期,资产阶级政治精英效仿西方先进的民主制模式,对其政党政治进行了全面的移植。他们认为和西方国家一样,只要在国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组成政党内阁,就可“严密的监督政府,使它有所惮而不敢妄为”“我们的主义和政纲就可以求其贯彻了”。由此可见(     
A.民国初期政党政治失败具有一定必然性B.政党间为谋求议席而展开激烈竞争
C.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斗争实现了民主政治D.辛亥革命催生新的资产阶级价值观
2023-10-12更新 | 458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古代雅典,规定年满18周岁的年轻人要进行两年军事训练才能获得公民资格。在戏剧节中还指定富有的雅典公民担任戏剧的制作者,然后戏剧表演以竞赛的形式上演,同时从各部落中抽签选出评委,由公民对戏剧进行评判并选出获奖者。这说明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的巩固具有制度化措施B.注重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
C.强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统一D.城邦集体的文化活动繁荣
3 . 公元491年,孝文帝决定重修庙号。他指出:率领拓跋鲜卑迈入中原的道武帝拓跋珪才是北魏政权真正意义上的创立者,其成就远非草原时代的首领拓跋耶律所能及,故以太祖作为拓跋珪的庙号。孝文帝此举旨在(     
A.削弱传统政治势力B.促成胡汉民族和解
C.推行中原文化制度D.确立儒家正统观念
4 . 有学者认为,军机处的“生命力恰恰就在于皇帝对秘密政治的深刻认识和迫切需要从康熙朝到乾隆朝,以奏折、廷寄为核心的秘密政治有了很大发展,其间的关键,正是雍正朝军机处的成立”。可见,军机处的设立(     
A.加强了君主集权体制B.是康乾盛世形成的基础
C.提高了中枢决策效率D.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5 . 1930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根本大法(宪法)大纲草案》明确指出,“实现代表广大民众真正的民权主义”乃是苏维埃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真正实现劳动群众自己的政权”。该草案的颁布(     
A.标志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B.是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贯彻
C.体现出对广大人民利益的重视D.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
6 .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对创建人民政权作了长期探索,以下探索内容出现在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②边区政府、“三三制”原则
③解放区人民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④解放区军政委员会、劳动法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7 . 魏晋时期,士人的品状评定之后,如有错误,或者时间久了,士人的思想言行有了变化,经查明确切,即予更改,称“清定”,一般三年普查“清定”一次。“清定”制度的实施(     
A.保障了考试选才的公平性B.加强了对官员行为的监察
C.使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D.有助于巩固九品中正制度
8 . 1912年12月,中华民国第一次国会选举登记的选民4000万人,占总人口的10%左右。就是这很少代表民意的选举,还存在种种舞弊行为,虚报选民、冒名投票、金钱收买和武力胁迫等现象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封建残余思想浓厚B.政党政治已经名存实亡
C.民主政治基础薄弱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 . 185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选举腐败行为防止法》。法案对选举中的腐败行为如贿赂、请客拉拢、不正当影响、胁迫等作了定义,并规定如候选人行贿则会被除名,并罚款50英镑。这一规定(     
A.打击了工业资产阶级势力B.完善了英国民主共和制
C.保障了无产阶级的选举权D.旨在维护代议制的稳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认为周朝采用的封建制,致使地方方国或封国权力过大,中央政权无法对其有效 控制,最终采用了郡县二级制的治国方式。西汉初期,刘邦吸收周代的封建制和秦朝二级制 的优缺点,形成西汉特有的既有封国存在,又采用了二级制地方行政层级的体制。到了东汉 末年,原来只是虚设的州演变成一级行政机构,三级制的地方行政层级体制就此形成。隋朝   对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层级体制的混乱局面进行了有效治理,主要做法是撤郡、并省州县, 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二级制地方行政层级体制。唐朝进一步对州县进行合并,同时,设立 “道”来划分监察官员的巡察区域。唐后期为了边防军事需要设立方镇(亦称藩镇),道与方 镇逐渐融合,演变成了一级行政机构。于是,地方行政层级体制从原来的二级制变成三 级制。

——摘编自宋学文《中国地方行政层级体制的历史嬗变规律辨析》

材料二宋太宗吸取唐朝失败教训,“杯酒释兵权”,对节度使“收其支郡,夺其兵权,制其钱谷”, 不许地方州郡一级长官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并派文官担任州郡长官。又以天下土地   形势,根据交通线设置路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分置经略安抚司、运转使司、提点刑狱   司、提举常平司,分别掌管地方的军、政、刑、财,这四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同时,“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对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而言,行政层级少,则管理幅度大,容易失控;行政层级多,则管理链条长,效率低下。因而,地方行政层级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存在一个可容忍的变动区间。地方行政制度的这种内在要求,接纳中央集权演变而来的新的高层政区,必须使原有的高层政区级别逐层下降,或取消,以保持地方行政层级的相对平衡。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县以上地方行政层级,受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博弈往往处于震荡变动之中。

——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至唐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规律。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