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甘肃出土的敦煌文书残卷中,保存完好的教煌文书是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到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的37件户籍文书,其中户主为勋官的有10户,平民百姓有27户。有学者研究其授田情况得出下表中的结论,据此可知,唐代(     

三十七户总实授田数

2062亩

户平均实授田数

56亩

丁平均实授田数

51亩

永业田/全部实授田数

50%

口分田/全部实授田数

48%

A.藩镇割据使均田制无法实行
B.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减弱
C.自耕农经济在边疆得到推广
D.国家基层治理体系日益完善
2 . 长期以来.瑞典的福利制度一直被称誉为给全体人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典型。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面临严重的闲境,“瑞典模式”时代转变为“瑞典病”时代。这表明(     
A.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影响经济发展B.社会保障制度需要适时调整
C.瑞典开创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D.瑞典国家治理能力不断削弱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欧洲在社会、科学和哲学领域取得的骄人成就在18世纪结出了巨大硕果,一场主要由知识分子掀起的思想运动——启蒙运动——在欧洲大陆轰轰烈烈地展开。这场以理性为主要特征的运动在100年左右的时间内把西方文明自近代以来所崇尚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成为一种传统,使之传遍整个西方世界,特别是在社会受过教育民众的层面上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为西方民主化进程在19世纪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社会基础。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美国革命者感到,必须大力加强各州之间的团结统一,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并设计一套社会矛盾的调节机制,以确保人民的各项天赋权利。1787年,美国的制宪活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政治民主化创制实验,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开始。由于实现了对英法民主政治文化的兼收并蓄,它无疑是18世纪末世界上最先进、最现代且最有前途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87年美国的“政治民主化创制”及其成功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汉廷议制度规定,皇帝下诏制定议题、与会官员范围,然后集议,议毕由皇帝裁断。如果委托大臣主持,则由负责官员将所议结果写成书面文件,向皇帝汇报。上述规定(     
A.减少了决策失误B.凸显了决策程序
C.防止了君主专断D.维护了朝廷权威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前期,地主豪强势力引发了吴楚七国之乱,威胁中央皇权统治,迫使朝廷制定了一些限制地主势力的政策和法规,我国早期回避制度应运而生。自武帝始,朝廷任命地方行政长官遵循官员回避本籍的惯例,即刺史不用本州人,郡国守相不用本郡人,县令长不用本县和本部人。显然,这种地方官回避本籍的临时性回避措施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尚未见于成文法规。

——摘编自张长立、宋超《论我国古代任官回避制度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宋代是我国古代任官回避制度的成熟时期。随着官僚队伍的不断扩大,宋代统治者制定了较前代更完备的回避法规,并将其作为成文法编入《吏部条例》和《庆元条法事类》。官员回避的范围涉及科举考试、铨选任官、任职范围、亲属回避等各个方面。宋代推行对见习高级官员子弟任用回避的法令,如天圣七年(1029年)规定最高财政长官三司使副的子弟“毋得任在京钱谷场务”,宰执子弟不许参大政。回避法在宋代的发展与租佃制的盛行有关。在此制度下,中小地主乃至上层农民构成政权统治的社会基础,他们没有门第和父祖官爵作为靠山,反对权贵的亲戚子弟占据重要官位,多会自觉地遵守回避法则。

——摘编自苗书梅《宋代官吏回避法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任官回避制度的特点及意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任官回避制度走向成熟的表现。
2023-10-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宁冈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中期以后,随着政治制度的烦琐化和王权的逐渐强化,几代周王对传统宗族政治有所突破,开始有意地破坏周初分封制下所确立的侯国与王室之间的宗法政治关系。周天子在对待封国方面不仅没有尽到庇护的责任,还肆意干涉封国内政,甚至动辄伐灭封国。血缘宗亲情感的淡化和宗法制度的衰弱在周王室那里开始显现。

——摘编自乔传宁《周秦时代政治变革与族群认同关系研究》

材料二:春秋时期,宗族关系普遍存在并构成了各国政权的基础。各宗族内部仍实行基于血缘等级关系的宗法制度,并延续了传统宗法关系的若干特点。大宗要“保族宜家”,有责任禁止族人间的财产兼并和维系族人的平等权益。在宗族内部,宗子对族人拥有人身支配权。宗子的继承会受到卿大夫个人意志或其他特殊因素的影响,造成立庶、立爱、立弟等情形的产生与发展,但嫡长子继承制仍为常制。到春秋中后期,随着宗族内部小宗私有财产的积累和经济独立性的增强,一些小宗力图摆脱宗法等级制度的桎梏,开始与其大宗对抗,并争夺权益,促使宗法体制走向瓦解。

——摘编自马卫东《春秋时期宗法制度的延续及其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中后期周王破坏宗法政治的表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前期宗法制度延续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走向衰落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644年,清军进入北京的第二天,摄政王多尔衮采取应急措施,规定原明“各衙门官员俱照旧录用,可速将职名开报,如虚饰假冒者,罪之”;有的避李自成农民军“回籍,隐居山林者,亦具以闻,仍以原官录用”。上述规定意在(     
A.促进社会局势稳定B.镇压农民阶级暴动
C.推动国家统一进程D.承继明朝政治体制
8 . 尚书原为西汉时期掌管图书、秘籍、章奏的宫内小官,隶属于少府。东汉正式设立尚书台,虽然尚书台官员职位不高,但由于皇帝赋予它处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尚书台成为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国家政务中枢机构。尚书地位的调整(     
A.反映了中枢决策机构的优化
B.适应了抑制丞相权威的需求
C.秉持了尊卑有序的治国原则
D.推动了官僚政治的逐步确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系统地阐述中国的历史、道德、哲学等问题,竭力推广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说。

孟德斯鸠从朱熹的“法者,天下之理”和礼法应“与时宜之”思想中得到启示,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法是从事物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的关系……人也有自己的法。”

————郭丽娜、康波:《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的中国思想文化因素》

材料二   在思想文化层面,中华文化的核心一一一一儒学以及孔子的思想对欧洲近代以来的著名思想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的产生,既是基于长期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沉淀和物质准备,也凭借西方传教士出于在华传教的目的和启蒙思想的客观需要,同时也仰仗中华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内在特质。

————顾友仁:《基于当代视野的中华文化与欧洲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家推广学习儒学的原因?
(2)儒学不仅影响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从儒学某一思想主张出发,谈谈你对儒学现实意义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开辟了横贯欧亚非大陆的丝绸之路,昭宣时期加以经营,商旅、使者穿行其间,处处响起驼铃声,十分繁荣兴盛。东汉初,班超奉命出使西域,“于是西域五十余国悉皆纳质内属焉”,“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张骞出使西域使西汉王朝开始对西域诸国有了较清晰的认知,“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西汉王朝使臣与西域诸国使者相踵于丝绸之路,进一步加深了西汉王朝对西域诸国的认知。西汉太史公司马迁、东汉史学家班固对西域诸国的地理,山川、风俗、人物等均能作翔实的描述,确实得益于西汉王朝与西域诸国的交流往来。

——摘编自高福顺《汉代丝绸之路的兴衰变迁与历史意义》

材料二   中国瓷器的对外输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密切相关。早在汉、晋时期,中国的瓷器在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一些地区已有少量流传。因瓷器易碎,陆路运输比较困难,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扩展,晚唐以后大规模的对外输出主要依靠海路。由于船舶装载量的扩大,宋代以后瓷器外销的数量激增。瓷器作为古代中国商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杰出代表,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中国瓷器外销的海上贸易线路,与北方陆路贸易的“丝绸之路”遥相呼应,亦被称为“陶瓷之路”。

——摘编自孟原召《“器成天下走”:外销瓷与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汉朝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以后“陶瓷之路”不断发展的原因。
2023-09-15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艺术类)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