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郭沫若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一生中翻译了大量外国文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郭沫若创作生活二十五年,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二十五年,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在反对旧礼教旧社会的战斗中,有着他这一位旗手;在当前反法西斯的战斗中,他仍然是那样挺身站在前面,发出对野蛮侵略者的诅咒。”

——1940年11月周恩来《纪念郭沫若先生创作二十五周年特刊》

书籍原作者出版时间
《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德国)初版于1922410日上海泰东图书局
《鲁拜集》欧玛尔·海亚姆(波斯)初版于192411日上海泰东图书局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河上肇(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初版于19255月商务印书馆
《政治经济学批判》卡尔·马克思(德国)初版于193112月上海神州国光社
《生命之科学》威尔斯(英国)初版于1934年商务印书局
《美术考古一世纪》德亚多尔夫·米海里司(德国)初版于19488月上海群益出版社

——摘自《郭沫若译作选》

材料二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以来,东西方文化就如同两条彩带缠绕在中华民族精神转型和发展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先贤们主动吸纳西方先进的价值理念,构建和充实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学术体系。而翻译西方经典名著,宣扬域外先进精神理念,以此教化国人,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转型,则是其中主要的途径之一。深谙其道的郭沫若也同样延续着相同的文化路径,将翻译活动作为自我文化建构的出发点。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初期郭沫若译作再版梳考》

(1)材料一对我们了解当时的中国有什么帮助。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翻译活动。
2024-05-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191110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习近平202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摘编自[]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近代化》

材料三

为什么民国初年的军队不尽忠于民国,不拥护民国的宪法呢?我们老百姓的国民程度是很低的,他们当兵原来不是要保御国家,而是要解决个人生计问题。如不加以训练,他们不知道大忠就是忠于国家和忠于主义,只知道小忠,忠于给他们衣食的官长和忠于他们同乡或同族的领袖。野心家知道我国人民乡族观念很深,从而利用之以达到他们的割据企图。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
(2)概括材料二、三中费正清、蒋廷黻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
3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与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材料一中“文明蒙尘”的典型例子。列举1840—1900年间的重大史实(除洋务运动外),实证中国各阶级“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2)列举洋务派的两个代表人物。指出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扼要分析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开始勤奋、细心、刻苦地(虽然还不够勤奋,不够细心,不够刻苦)学习实行一种新的转变……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成为一个谨慎、勤勉、能干的“业主”,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否则,就不能使这个小农国家在经济上站稳脚跟。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材料二   过去的一年乃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条战线上都发生大转变的一年……我们在过去这一年内大体上已经顺利解决了重工业基本建筑工程资金积累问题,实行了发展生产资料制造业的加大速度,造成了我国变为五金国的前提……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根本转变,由规模狭小的落后的个体农业进到规模巨大的先进的集体农业。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为纪念十月革命十二周年而作)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的转变”是如何“使这个小农国家在经济上站稳脚跟”的。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大林是如何使小农国家发生改变的。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纪念文章的标题或主旨
纪念抗战胜利十周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专栏文章:《苏联击溃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意义》,强调打败日本主要是中国人民和苏联的功劳。
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人民日报》刊发纪念文章:《人民战争胜利万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文章对苏联的出兵和援助只字未提。
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人民日报》在《中国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一文中表述:“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
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人民日报》刊发了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对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材料中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和前一时期的文章相比,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2)对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材料中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与表中的前两个时期的文章相比,更突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概括指出该时期突出这些内容的原因。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讲话,又增加了什么新视角?
(3)上述材料说明,研究、评价历史事件,可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命长孙无忌等人以《武德律》《贞观律》为蓝本,制定《永徽律》,并对律文进行逐条逐句统一注解,撰成《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五百零二条(部分篇目及内容如下表)。……“宋因唐法,故统于律疏引用无遗”,《大明律》“篇目一准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以《永徽律》为蓝本制定了《大宝律令》,越南历代刑律亦以唐律为参照对象。

篇目内容
第一篇《名例律》总则部分,强调“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第二篇《卫禁律》守土卫国、外防侵略
第三篇《职制律》官吏的设置、选任、考核、职责
第四篇《户婚律》国家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婚姻家庭制度
第五篇《厩库律》养护、使用官私牲畜和仓库管理、财务出纳
第六篇《擅兴律》军队征调、军需供给、工程兴建
第十二篇《断狱律》有关囚禁、审讯、判决、执行等方面

——摘编自石志刚《<唐律疏议>的内容及影响》等

材料二   《法国民法典》在立法上首次明确地确认了自由与平等、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契约自由与过失责任等近代民法的重要原则,这些原则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主张的古典自然法思想。民法典的诞生,使罗马私法中孕育的民法精神和原则得到更加明确而系统的涤化和升华,法典自身成为了历史性的起点。对于这种超越,拿破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摘编自叶秋华等《论<法国民法典>的历史演进纪念:<法国民法典>颁布二百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民法典》诞生的原因。
2021-08-0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的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6 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而不是盲信权威,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哲学认识论上的批判方法。中国的文化常被用来对比和批判欧洲的旧制度和文化。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以及在法国宣传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理由。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阅读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美国宪法把政府分为相互独立的三个部分,并伴之以制衡制度,以防止其中任何一部分明显地高于其它部分。显而易见,这种启示源出于孟德斯鸠的思想。“美国宪法的起草者,从孟德斯鸠书中采取了政府分权的理论,其作品里更穿插着孟德斯鸠书中的句子。”

——摘编自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2)结合所学,说明 1787 年美国宪法的哪些内容体现了孟德斯鸠的理论。

材料三   2018 年 5 月 4 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 170 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结合所学列举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3 年纳粹上台,爱因斯坦发表了不回德国声明,次年加入美籍,终生再没踏上德国的土地。他庄严声明:“只想生活在实行公民自由,宽容,以及在祛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的国家,国家是为人而建立,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2005年德国把这个信条刻在德国政府大楼上,以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 周年。这最能说明
A.民主与法制是人类社会不懈的追求B.相对论得到了美德两国的认可
C.爱因斯坦崇尚民主、自由和科学D.德国政府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望在中国实施的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选权和纠察权的五权分立的共和政治……考选权和纠察权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但考选制度被恶劣政府所滥用,纠察制度又被长期埋没而不为所用,这是极可痛惜的。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创立各国至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创建破天荒的政体,以使各机关能充分发挥它们的效能。

——19061115日孙中山与鲁学尼等人的谈话

材料二   所以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中国向来不铨选,最重资格,这本是美意,但是在君主专制国中,黜陟人才悉凭君主一人的喜怒,所以虽讲资格,因为是虚文。至于社会共和的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因为那官吏不是君主的私人,是国民的公仆,必须十分称职,方可任用。但是这考选权如果属于行政部,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了独立机关才得妥当。

——摘自1906122日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三   查国家建官分职,惟任贤选能,乃懋厥职,古今中外,周越斯旨。第考选之法,各有不同,尚公去私,庶无情弊。今当民国建立伊始,计非参酌中外,询事考言,不足以网罗天下英才而裨治理。该部所请,诚为当今急务,应候令行法制局,将文官试验编纂草案咨交参议院议决后,即日颁布施行可也。

——1912214日孙中山批复“内务部呈请令法制局迅速编纂文官试验草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孙中山现代文官制度的构想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0 .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第9号布告,申明“现本政府……特举行募集短期的‘革命战争公债’六十万元,专为充裕战争的用费”,规定“公债利率定为周年一分”,并郑重承诺,“本项公债规定半年还本还息,以1933年1月起为还本息时期,届时本利同时兑还”。这些措施(     
A.有利于土地革命的社会动员B.配合了红军战略转移
C.缓解了日军对根据地的破坏D.推动了联合政府成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