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6 道试题
1 . 【近现代英国城市发展的变化】

材料一   18世纪以前,曼彻斯特是一个教区小镇,人口很少。从18世纪60年代起,以机器生产为主的纺纱业和织布业在曼彻斯特及其周围地区发展起来以后,把周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吸引过去。1760年,曼彻斯特开凿了通向附近煤区沃斯利的运河。1825年,连接曼彻斯特和斯托克顿的铁路通车。1830年,又建成通往港口城市利物浦的铁路。与纺织业有关的其他制造业和服务业随之发展起来。其人口从18世纪20年代的1.2万人猛增到1841年的40万人,跻身全国大城市之列。城市建筑沿着公路向周围延伸,把附近的奥尔德姆、阿什顿安德莱恩、海德、杜肯菲尔德等城镇连接起来。1851年,曼彻斯特成了拥有106.3万人口的集合城市。

——摘编自俞金尧《城市发展与经济变革》

材料二   1998~2008年曼彻斯特市就业结构变化

——摘编自曹晟等《英国传统工业城市的转型:曼彻斯特的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98~2008年曼彻斯特市就业结构变化所折射出城市发展的新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要因素。
2 .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

材料一   巴黎和会期间,中国代表团正式提出废除势力范围、领事裁判权、关税协定权等外人在华特权,中国国内不同的政治力量也力主废除不平等条约。1922年,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号召“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的政策,中国民众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至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宣布放弃在华治外法权。《解放日报》社论强调,治外法权的废止使中国与英美等国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

——摘编自金光耀《民国外交史视野下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人民解放军要求英国、美国、法国在长江、黄浦江和在中国其他各处的军舰、军用飞机、陆战队等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并且把它在中国的武装力量撤回去。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1949年4月30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斗争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发表的意义。
3 . 【唐朝两税法】

材料一   丁租庸调,并入两税。

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

——摘编自(宋)王溥《唐会要》

材料二   唐朝元和时江淮八道49144万户,总税额应为1056.96万贯。其中供京师与留州使的比率若以《吴地记》所载56%计,上供部分约为592万贯。大中年间税钱859万余贯,江淮八道的592万贯若保持不变,则占69%,国家财政对江淮的仰赖一目了然。

——据(唐)陆广微《吴地记》

材料三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摘编自(唐)白居易《重赋》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唐朝两税法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唐朝两税法的影响。
(3)除上述史料之外,研究唐朝两税法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4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皇威廉二世对即将出征的将士们说,到秋天叶落,大家就能回家。俄国将领满怀希望在六周之内打到柏林。只有英国名将基钦纳说,这场战争至少要打三年,大家都觉得他简直是莫名其妙。这反映出(     
A.殖民扩张是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B.民族主义狂热掩盖战争非正义性
C.乐观的战争观是战事扩大的关键D.一战爆发刺激欧洲民族国家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谟拉比法典》允许个人土地买卖、出租、抵押、赠与,同时规定地租限额;允许私人经商,但不准抬高物价;规定卖酒妇擅自抬高酒价者“投之于水”。由此可知,古巴比伦(     
A.制定统一法律彰显君主权威B.注重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和权益
C.重视并维护商业活动的秩序D.力图缓和社会矛盾扩大政权基础
6 . 顾炎武把明朝被清朝所灭亡这一历史解释为“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历史阶段,而其《郡县论》主要论述的是如何协调好君臣之间的关系。据此可知,顾炎武(     
A.以人文启蒙为其根本追求B.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
C.史学思想受制于社会环境D.与李贽思想一脉相承
7 . 唐开元十一年(723年),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尚书省仍具有“天下政本”的地位。但是,从高宗、武后时期开始的六部体制独立化和使职化趋势却日益加强。这一发展趋势表明当时(     
A.君主专制统治得到了强化B.封建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C.宰辅机构丧失中枢决策权D.三省分权制衡逐渐完善
8 . 下面为1931~1936年中国国民收入及分配情况表(单位:百万元法币)。这表明(     
年份能支配的收入消费投资消费和投资占所能支配的国民收入的比重(%)
消费投资
19312321224173—961104.1—4.1
19322359723014+58397.5+2.4
19332004420441—397102.0—2.0
19341839420060—1666109.0——9.0
19352129321675——382101.8—1.8
19362690825282+162694.0+6.4
A.中国的国民经济结构渐趋合理B.列强在华利益争夺日益尖锐
C.中国近代化缺乏相应制度保障D.该时期经济发展动力明显不足
9 . 洋务运动时期,有官员指出,“二百年来,英商之所以横行四海、独擅利权者也⋯⋯公司一也”。20世纪初,清廷颁布《公司律》,中外经济战遂拓展为“商品战”“矿权战”“资本战”等多个战场。这可用来说明(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益于洋务运动B.西学东渐助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发展
C.近代中国传统生产模式退出历史舞台D.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与西方国家类似
10 . 新中国某一外交方略的确立,缘于汲取近代中国革命斗争的深刻教训,顺应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本质要求。其亮点凸显在“三新”:确立建交新基础;平等友善对待新中国;恪守彼此尊重领土完整即主权独立之原则。这一外交方略(     
A.使新中国外交空间得到了全方位拓展B.推动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出现
C.体现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D.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