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209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政治家苏秦曾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就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苏秦“刺股”的故事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A.自强不息B.和而不同C.崇德尚贤D.家国情怀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赞皇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根据考古发现证明,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代罗马北部的一座城市的人们有了“面食”,但材质和制作工序不详,在中国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约4000年前的“面条”,经鉴定,该“面条”的主要成分是黍和粟。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     
A.早期文明的独立性与相似性B.物种交流促使饮食文化相同
C.罗马帝国是麦类作物原产地D.丝绸之路改变罗马生活方式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赞皇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盛产怀旧电影。这些影片多数是纳粹时期电影的翻版,取景于风光优美的德国南部山区,勾画出未遭炮火的乡村和纯朴快乐的民众——“没有受到最近历史的玷污,也没有受到东西方势力的占领”。这反映出当时联邦德国社会(       
A.积极反思纳粹罪行B.致力于摆脱战败阴影
C.重视传承电影艺术D.热衷于重构本国历史
昨日更新 | 33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948年1月,中共中央原则通过《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引发热烈讨论。因各解放区分歧较大,该文件最终未成为正式决定,代之以一系列细致且分门别类的具体指示。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       
A.巩固统一战线B.坚持实事求是C.转变工作重心D.注重自身建设
昨日更新 | 28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

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乔叟、斯宾塞等众多作家的墓碑或纪念碑,备受游客青睐。人们还将文学作品视为“旅游指南”,前往伦敦、罗切斯特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随哈代想象出来的人物的活动轨迹游览他们的故土”,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莎士比亚之乡”“哈代之乡”“司各特之乡”等英国文学之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摘编自(法)马克布瓦耶《1621世纪西方旅游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的影响。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1世纪第3个10年,全球科技竞争在地球各个角落蔓延。对此,美国等西方国家采取了密集出台科技战略,全力提升自身实力与强化西方价值观联盟,对竞争对手发动“高科技冷战”等措施。这些措施(       
A.促进了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B.提升了西方国家形象与地位
C.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D.巩固了发达国家的固有优势
7日内更新 | 6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下表为《宋史·王猎传》中的相关记载。王猎的经历反映出宋代(       
王猎,字得之,长垣人。累应进士不第,乃治生积钱,既而叹曰:“此败吾志也。”悉以班(分发)诸亲族。庆历用兵,诏求遗逸,范仲淹荐之,得出身为永兴蓝田主薄。……
A.士人价值取向发生变化B.传统观念制约阶层流动
C.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D.经济发展影响选官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商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列四处考古遗址所出土器物能表明商业已有较高程度发展的是(       
A.陶釜、蚌器、骨角器等B.指环、牙器、臂玉环等
C.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D.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联的瓦解、东欧国家的剧变、南欧的政治发展,表明“普遍史”存在。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所有的社会渐渐趋向一致。人类社会渐渐趋向“均质化”,所有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国家均越来越相似,如建立中央政府、追求国家统一、推动都市化、建立合理的经济制度、推广公民教育、形成大众消费文化等。西方式民主的意识形态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西方式民主体制可能形成“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这就是“历史的终结”,因为不再会有更新的形态出现。

——摘编自[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欧洲中世纪,从理论上说,国王对贵族有管辖权,因为国王是土地分封终极的来源;可是由于每一个封建主只效忠给他土地的人,也就是他的直接封主,所以他可以不听国王或者其他任何人的话;他可以拿起武器和国王打仗,或者和其他任何人打仗。这可以用来说明,欧洲中世纪(     
A.贵族权力得到提升B.世俗王权形同虚设
C.封建自治特征明显D.封君封臣关系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