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01 道试题
1 . 下表为1877~1920年英、美、德、日四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往来外洋的外籍航运占比(%)情况。其中丁是(     
年份
187779.14.32.86.0
191342.531.52.111.8
191646.340.62.30
191835.352.05.30
192038.240.713.10
A.英国B.日本C.美国D.德国
2 .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2024-06-11更新 | 280次组卷 | 12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京师同文馆1876年启用的《五年课程表》,其课程设置的突出特点是(       

首年

数理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

二年

学四元解、几何原木、平三角、弧三角

三年

格物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

四年

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

五年

开国公法、公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

A.系统学习西方B.着眼变法改革
C.践行中体育用D.应对千年变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7年4月,美国政府成立了负责战时宣传的公共信息委员会,制定了《国防法》《海军法》《选征兵役法》和《战争风险法》,随后还成立了战时贸易委员会、铁路管理局、战时工业局、粮食管理局、燃料管理局等机构。这表明当时美国(     
A.确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力图构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C.积极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D.建设一体化国民动员体系
5 . 【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   有学者总结“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时,提出了以下观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国,通过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其悠久而又丰富多彩的文化,不仅对于东亚邻国的社会发展进程发生过特别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资本主义发源地的欧洲的兴起也产生过重要的影响。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积极地与域外世界进行交流,吸收域外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使自己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得到更快的发展,并创造出自己的文明辉煌。

——摘编自陈尚胜著《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

根据材料,结合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古希腊教育家伊索克拉底在演说辞中宣称,“我们的城邦在思想和演说方面远胜过人类的其他部分,以致她的学生成为世界其他地方居民的老师。她让‘希腊人’的名号不再意味为一个种族,而是一种智慧,更适用于那些与我们受过共同教育而不是具有共同血缘之人”。伊索克拉底(     
A.认为人文主义是希腊文化的核心B.强调了希腊认同的文化属性
C.认为希腊具有教化全世界的重任D.表明了复兴雅典城邦的愿望
7 . “国人”是居住在城郭和郊区的民众,是最底阶层的贵族,“野人”是居住在农村中的平民。西周时期“国人”能够“执干戈以卫社稷”,而“野人”没有资格当兵。春秋中后期,“野人”获得当兵资格。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华夏认同观念产生B.铁犁牛耕广泛应用
C.分封宗法制度瓦解D.诸侯争霸战争不断
8 . 至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西班牙开始大量进口英、荷等国的商品;甚至其运往美洲的产品也多来自英、荷等国,西班牙也被称为“漏斗国家”;与此同时,西班牙黄金流入欧洲其他地区,促进英国、荷兰等国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B.价格革命助推了欧洲社会近代化转型
C.西班牙错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遇D.经济发展道路选择影响国家前途命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2年,康有为在《辩革命书》中指出,满族或蒙古族“皆吾同种”;梁启超提倡要摒弃狭隘的民族复仇主义,并首创“中华民族”一词。这(     
A.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蓬勃开展B.意在抨击同盟会的反清革命主张
C.表明当前已不再聚焦于满汉矛盾D.体现了对多民族现代国家的追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所示为以总劳动收入(农业劳动者工资乘以人口)表示的18世纪60年代和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地图(颜色越深代表收入越高)。该图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     

A.社会经济发展助推贫富差距缩小B.工业革命深化普遍改善民众生活
C.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区域经济发展D.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