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5世纪中期前后,一股奢靡之风在意大利弥漫开来,教皇克雷芒五世继位时的贺宴花费了1.5万金币;在城市贫民极少吃肉的情况下,佛罗伦萨每年要消费掉4千头公牛与牛犊、6万头羊羔和绵羊、2万头山羊、3万头猪。当时这股“奢靡之风”出现的思想根源在于
A.理性主义的两面性B.宗教改革的局限性
C.智者运动的庸俗化D.人文主义的极端化
2 . 列宁这样评价巴黎公社,即巴黎公社恰巧最明显地表现出一种转变:从资产阶级的民主转变为无产阶级的民主,从压迫者的民主转变为被压迫阶级的民主,从国家这个对一定阶级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转变为由大多数人―工人和农民用共同的力量来镇压压迫者。这表明巴黎公社
A.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B.具有深厚的工农联盟基础
C.深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影响D.践行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3 . 近年来.加拿大学者卜正民的《秩序的沦陷》一书.揭示了抗战初期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和崇明五地民间乡绅、商人.面对日伪占领者的“合作”意向与生存状况。美国学者傅葆石的《灰色上海》,考察了上海文人面对战初的留与走选择时的复杂心态及言行。两部著作
A.揭露了沦陷区的日军暴行B.揭开了沦陷区民众的精神创伤
C.宣传了全国抗战局面形成D.争取各国对中国的国情和帮助
4 . 1926~1929年中国入超数控制在250,000,000海关两左右,到了1930~1933年猛增到556,605,240海关两,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优势B.中国对外贸易陷入深重灾难
C.对外贸易入超成为社会常态D.贸易保护主义给中国重大打击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大力推广蚕桑、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同时,实行货币地租,明万历年间,全国大多数地区已经实现赋役货币化。据统计,至万历末年,御用消费、土木工程、官俸支出等项目均已折银,北方各边的年例银也增至每年近500万两。晚明时期,在扬州业盐的秦、晋、徽三希商人,资本总计不下3000万两,“藏锥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并出现了从事羊毛生产和经营蔬菜副食品生产等类型的专业市镇。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在万历二十四年出现了“张位秉政,前卫千户仲春请开矿,位不能止''的现象,朝廷向各地派遣矿监税使对工商业者大肆掠夺,严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晚明全方位的社会转型在清代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摘编自王潜《晚明经济因素与晚明社会变迁初探》

材料二   自晚清以来,由于受到西潮的影响和冲击,工商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江南士绅中,一部分转化为新式的近代知识分子,一部分因经营丝织业而成为巨富,甚至出现“绅商”并称的现象,比如,清末南浔庞氏家族以经营蚕丝发家,发展为南浔“四象”之一。1916年,由江南丝业公会董事梅屐中等发起,仿上海的商业组织,成立的镇商会等商业组织,后经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发展为包括南浔镇商会、丝业同业公会、酱酒业同业公会等机构的专门商业组织。民国以来,江南地区甚至还出现了贫儿教养院、育婴堂、承济善堂、老人堂、游民习艺所等慈善机构,但近代江南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仅是局部的缓慢变迁,并未出现根本性的社会转型。

——摘编自良友兴《从传统走向现代:一个江南市镇社会结构在近代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明时期江南经济变迁的表现及制约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时期江南经济变迁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晚明及近代江南经济变迁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朝的手工业多实行“和雇制”与“差雇制”。“和雇”是指从劳动力市场上招聘工匠,这大多出现在民营手工业中;而“差雇”则带有强迫征调性质,但政府还是需要按市场价向工匠支付工值。“和雇制”和“差雇制”的出现表明宋代
A.抑商政策有所改变B.手工业生产出现新的方式
C.传统手工业走向衰败D.商品经济发生本质变化
7 . “先期宜于三月上旬浸种,三十日而秧齐。新麦既收,急即粪田一次,犁耙各一次,四月上旬前后总可插秧。大暑后、立秋前亦获稻矣。其晚稻预先寄插者,仍于霜降后照常芮熟,并不相妨也,此田岁共三熟。”该材料所表达的主旨含义是
A.土地的产权在不断流转更换B.精耕细作下土地利用率提高
C.男耕女织生产方式走向瓦解D.农业逐步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