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丧服》本属于《仪礼》中的一篇,东晋时成为显学,南迁士族依丧服就可以辨识门第品流和血缘亲疏。他们还对朝廷的礼乐、舆服、仪注等所谓“衣冠文物”极为重视。当时的大诗人孙绰曾说“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这一现象源于(     
A.儒学受到佛道挑战B.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门阀士族日益衰落D.东晋维护正统的文化需要
2023-05-28更新 | 1502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记载,汉长安城在整体布局上呈现“由内而外,由小到大”的网状结构,使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网络清晰,层次分明,覆盖范围广,从而保证了整个城市排水的通畅。由此可见,汉长安城排水系统的成功布局(     
A.有助于城市手工业合理分布B.满足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得益于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D.为各地城市市政建设提供了样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代杭州人张瀚,官至吏部尚书,他在笔记《松窗梦语》中记载,其先祖得神人授金,因此得以购织机一台织布,“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遂发家致富。这可用于说明(     
A.明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明中期工商业市镇兴起
C.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D.明代江南手工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晋王朝以法令的形式规定:凡在中央政府担任现职,又兼领本州郡的大小中正,须定期在洛阳东门外“设幔陈席”,聚会一处,及时交换对乡党人士的考察意见,对人物进行品评。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门阀士族的利益B.确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拓宽士族入仕的途径D.增强人才选拔的客观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周时期诸侯或王官第一次受命为王臣,包括诸侯及王官的后嗣如继续担任诸侯或王官,周王必须进行再一次的任命。只有经过周王册命的诸侯或王官的继承人,其身份和地位才是合法的。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A.保障了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B.彰显了周天子的共主地位
C.维系了家国一体的统治格局D.强化了君臣间的契约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宋使用地方行政体制分离制,在每一高层政区建立多个机构,高层行政组织的数目数倍于高层政区数,中央的行政幅度剧增。以北宋熙宁以后为例,全国共二十三转运使路,每路有漕、宪、仓三个机构,高层行政组织数超七十个。这一制度设计主要目的是(     
A.稳定国家行政成本B.提高中枢决策效率
C.强化君主专制权力D.分化地方行政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大中六年(852)三月,唐宣宗想免除其舅郑光的两税,遭到中书门下的反对,理由是:“据地出税,天下皆同。随户杂徭,久已成例。”这反映了当时(     
A.中枢决策体系呈现完善化趋势B.科举制促使土族阶层走向没落
C.赋税征收蕴含一定的公平原则D.两税之外的苛捐杂税项目繁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人小说以描写达官贵族和名士贤媛为主,而在宋代,无论话本还是文言小说,普通民众中的小市民、工匠、商贾、农民、医巫、僧道、店员、伙计、村姑、婢女,都能荣膺小说主角。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A.程朱理学兴起导致民众价值观念的改变B.社会阶层流动增强加剧门第观念的淡化
C.印刷术的兴盛促进了书籍出版业的发展D.商品经济发展带来文学受众群体的变化
2023-04-16更新 | 606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与棉花种植或棉布相关的历史记载,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记载

材料出处

“木棉亦西城所产。近岁以来……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

(元)《农桑辑要)

“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得御寒之益。”

《农书》

“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天工开物》

“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

《农政全书》

A.棉花经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B.元朝棉花种植成本高于养蚕缫丝
C.棉纺织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D.清朝南北之间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10 . 日本学者西嶋定生对汉文化圈界定:“‘东亚世界’是以中国文明的发生及发展为基轴而形成的……构成这个历史的文化圈,即‘东亚世界’的诸要素,大略可归纳为一、汉字文化,二、儒教,三、律令制,四、佛教等四项……因而共通性并非抹杀民族特质,相反是民族性的特质以中国文明为媒体从而具备了共通性。”该学者意在强调(       
A.汉字文化是维系汉文化圈的精神纽带B.汉文化的正统地位
C.周边民族、国家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D.汉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发展
2023-03-21更新 | 647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济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