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个在世界史意义上的独特制度培养并创造了优异阶级,该阶级在世界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社会,包括美国独立革命与法国大革命,都是由一个世袭的武士阶级所统治,并常常由传教士或神职阶级辅助。但中国则非常不同,他们是非世袭,依靠学识,而非军事和武力获取权力的群体。

——摘编自光明日报《中华文明震撼了我——访美国著名汉学家、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艾恺》

材料二   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并非依一个平面而前进。骈文、八股、律诗、词曲,神品画,不是一般人有机会学习的。在中国要写得一篇响亮的文章或写得一手能上朝的好字,必须有闲钱、名师指导、十年寒窗等社会条件的支持才有希望。终年胼手胝足为孝敬肚皮而忙碌的一般农民,怎易到达这种地步?就“爬成功的阶梯(科举取士)”来说,如果要一个做过官的人(无论其起点是农民或士绅)脱下长衫与劳士为伍,同农人一样生活,他所受的难堪和挫折只比自杀好一点点。

——摘编自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

材料三   对于西方文官制度,可以说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有了其法制化、正规化的内容。每个国家在有公务员制度的同时,都有相关的公务员制度主体法规。如美国1883年的《彭德尔顿法》、法国1946年的《公务员总章程》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53年的《联邦官员法》。这些法规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公务员制度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而中国的科举制由于出现在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皇帝的口谕、圣旨就是法令,所以带有了很强的随意性和人治化的内容,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完整制度和法规。科举往往随着皇帝的意志变动而变动,可废可立,可举可停。

——摘编自陈岭《比较与启示——从西方文官制度和科举制谈起》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两则材料对科举制关注焦点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相较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进步性。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西选官制度中得到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得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通婚、封赏等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周人分封的子弟,通常率领姬姓的军人若干,加上一些殷人遗民,一同住在封国城市内,谓之为“国人”,封地所在的一些土著族群,住在城外或自己的城市内,其首领与上层人士则与封君及国人互通婚姻。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型与开展》

材料二   简单地说,秦汉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二级制,郡是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郡之长官管理一郡之军事、经济、文化和司法,其俸禄与中央九卿相当,为二千石,其地位也与九卿相等。县是低于郡的行政区,县之长官称为长或令,主要负责县内的赋税征收,兵源募集,政令及法令的推行,故县之长官也被称为“亲民之官”。郡的长官郡守(太守)、县的长官县令(长)都由国君直接任免,职位不能世袭,他们代表中央对地方行使统治权,遵循国家的法令,秉承国君的意旨行事。秦汉郡县制自创立以来尤其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广,对秦汉乃至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王泽伟、范楚平《秦汉郡县制对我国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到秦汉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蒙·玻利瓦尔是在西班牙殖民当局的反革命军事镇压之下被“逼上梁山”。他领导的解放军成员是临时招募的没有经过训练的各种人,有农民、草原牧民、奴隶和印第安人,万幸的是西班牙国力被拿破仑战争严重削弱。作为卢梭虔诚的思想信徒,玻利瓦尔是民主共和制度的热烈信奉者。他以英美两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为样板,来设计美洲新独立国家共和制蓝图。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玻利瓦尔三次建立共和国,五次被逐出自己的国土,但从来没有被失败所吓倒。玻利瓦尔把遭受欧洲殖民奴役的整个拉美视为一个具有共同命运的政治实体,把打碎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的殖民统治视为一个整体的斗争。……从1822年解放哥伦比亚的邦博纳战役,一直到1824年的解放秘鲁的胡宁战役,他精湛的军事指挥艺术获得高度的发挥,写下了美洲独立战争史上最辉煌的胜利篇章。

——摘编自罗荣渠《论西蒙·玻利瓦尔的世界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玻利瓦尔发动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玻利瓦尔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主观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分封制的出现大致可以追溯到商代,甚至更早。周文王联合周围的许多诸侯国和部族灭商建周。为了笼络前朝遗民,武王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封到商的统治中心区:为了防止叛乱发生,他分封的主要是同姓贵族。周统治者把土地以及居民分赐给受封的诸侯,诸侯有权将封地内的土地和居民再分封给自己的亲族。同时,各诸侯必须服从、臣服于周天子,定期进行朝贡,在周天子需要时调集自己的军队供周天子差遣。这样以分封制为基础,周朝形成了以周天子为首的等级制度,同时也形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

材料二   春秋初期,秦、楚、晋等大国都已设有县。县最早设在这些大国的边境地区,诸侯往往在征战中灭掉一个小国,就在原来的行政区内设县。因此县是直属于国君的统治地区,常常是国君到边境上处理军国大事或重大问题的地方,也就是说这时的县具有边防重镇的性质。这些县里的贵族和"国人"都被编制成军队,军队的长官也就是县的长官,叫作"县尹",或者尊称为"县公",就是一个县军队的统帅。秦统一后,郡县制开始推行到全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川宝《探寻"封邦建国"到郡县制的演变的奥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周时期分封制的主要对象,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县”的特点,并简析春秋战国时期推行县制的原因。
5 . 对外贸易。

材料一   元朝的海外贸易也很发达,在灭亡南宋之前,主要是陆地贸易,元代的丝绸之路,从敦煌经天山南北,通向中亚、西亚和黑海北岸。灭宋之后,海道贸易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域更广。运货物更多、来往更便捷,宋代的海外贸易已十分繁盛,元代比宋代还要发达,元朝政府灭宋后,原在南宋任泉州市舶使多年的阿拉伯人蒲寿庚降元,元朝政府即任命他为福建左丞,管理泉州一带的海外贸易,当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作市舶提举司,简称市舶司。元朝先后在泉州、庆元(今浙江宁波)上海、渴州、广州、杭州等地设立了七个市舶司,后经过改组合并,到了1297年,并为泉州、广州和庆元三个长期存在的市舶司。泉州港在元代最为繁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成为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比如宋代时有海外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不过五六十个,而元代则多至一百四十余个,其海上贸易的范围,东到高丽、日本,西达波斯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廖婕《元代对外贸易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2位,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2009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2013年又跻身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40年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从206.4亿美元增加到41045亿美元,年均增长14.5%,占全球进出口比重从0.77%提升到11.48%,在全球货物贸易规模排名由第30位上升至第一位。其中,出口总值由97.5亿美元上升至22635亿美元,年均增长15%,占全球出口比重从0.75%提升到12.77%,出口规模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进口总值由108.9亿美元攀升至18410亿美元,年均增长14.1%,占全球进口比重从0.8%提升到10.21%,连续9年稳居世界第2位。

——摘编自孙玉琴等《中国对外开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对外发展的原因。
2022-02-0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黄香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外交。

材料一   1949年年初开始,英美围绕承认新中国问题进行了反复的磋商。美国不断向英国施加压力,要英国在承认政策上和美国保持一致,不要做出“不成熟的”“匆忙的”承认决定。英国则反复强调,它在中国有大量的实际经济利益需要保持,不得不采取和美国不同的做法。至于促进中苏分裂问题,英国认为,保持西方在华影响是阻止中国进一步倒向苏联阵营的最好办法。随着中国革命日益接近全国胜利,英国越来越倾向于承认新中国以维护其在华利益,英美在承认问题上的分歧也越来越明显。最后,英国终于不顾美国的压力,做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并不建交的决定。

——摘编自翟强《新中国成立初期英国对华政策(1949-1954)》

材料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单位:个)

地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
亚洲ll3
欧洲114
非洲1419
美洲l13
大洋洲5
合计1764

——摘编自宋恩繁、黎家松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大事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前后美英对华外交政策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外交的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对外政策。
2022-01-27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之大事左祀与戎。”二战以后以国家公祭的形式夹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对国家遭受战争守难历中的记忆为国际惯列。20142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决定:将1213日确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编自《新闻网》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日战争既是中日两国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国家意志和精神的较量。中国共产党人以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共产党人在一切艰难困苦面前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献出一切的自我牺牲精神,有力地提高了全民族抗战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为民族精神的振奋和民族素质的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创造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201493日《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并指出我国确立国家公祭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精神”的内涵。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人类本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科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类增进福利、实现幸福。不可否认,科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又表现出二重性,既可为人类带来好处,也为人类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甚至灾难。控制论之父、美国科学家维纳在其《控制论》一书的序言中也说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为善和作恶的巨大可能性’。”

——摘编自赵新乾《浅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就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究竟该走向何处?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从近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中国的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红色政权建设的实践中明确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方向。毛泽东等人认识到坚持革命武装以及军队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与此同时,许多根据地都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仅以井冈山根据地为例,1930年前后,解决了50多个区、500多个乡的土地问题,约有60多万人得到了土地。20世纪30年代以来,红色政权建设比以前更加有条不紊,内容更加全面,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摘编自刘孝连《浅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色政权建设的实践中明确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方向”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道路确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安城市的发展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从西周的丰京和京、秦朝的咸阳、西汉的长安城到隋唐长安城,西安作为都城长达1100多年。元代《通鉴》指出,“京都(汉长安)地大人众,加之岁久,壅底垫隘,秽恶聚而不泄,则水多成苦”。同时,西安城所处地域地形平坦,浅层地下水水力坡度小,水流滞缓,循环交替和更新极为缓慢,为污染物质的长期存储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汉代长安城内大部分居民区通过土质渠道、城壕、废井等排水。生产生活污水、人畜排泄物等下渗,不断发生污染,使水质恶化。《隋书》记载,隋开皇二年(582年),“汉营此城,经今将八百岁,水皆成卤,不堪宜人”。因此,隋另建新都。到宋朝,永兴军城(今西安)“井泉大半成苦,居民不堪食”。到了现代,西安城市缺水相当严重,在我国110个严重缺水城市中位居前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约四分之一的城市居民生活饮水因难。由于地下潜水的短缺而过度开采深层地下水,造成地面大面积沉降,从而加剧了市内10多条地裂缝的扩大,使大雁塔加速倾斜、钟楼基座拉裂,一批建筑物和供水、通讯、市政设施遭到破坏

——摘编自仇立慧等《古代西安地下水污染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西安地下水污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西安地下水污染的影响及其对今天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