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把土地分封给贵族和教会,限制贵族领地规模,封臣对领地的拥有也只限终身,不能世袭。接受君主的土地,即为国王的附庸,对国王宣誓效忠,为国王提供军事服务。该改革旨在(     
A.加强法国国王的权威B.建立君臣间依附关系
C.承认贵族土地所有权D.维护西欧封建等级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政权机构完善,在哈里发以下设各部大臣,辅佐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地方行政方面,全国分为9省(后来改为5省),行省总督称艾米尔,由哈里发任命,掌全省军政大权,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另有税务官掌全省的税收,直接对哈里发负责。行省的宗教首领由总督或地方法官兼任。大法官通常从宗教学者中选拔,除办理案件外,还负责管理宗教基金及孤寡的财产等工作。

——摘编自赵永伦《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统治初探》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呼罗珊总督在中亚扶持自己的傀儡政权,实行顺之则抚逆之则灭的政策。布哈拉女王哈吐思就是阿拉伯人武力扶持的一个政治傀儡。阿拉伯人在征服过程中,每征服一地,就以原有的城市作为统治据点,然后以部落为单位将阿拉伯人分别安置在各个城区内,这些阿拉伯人既占有土地,还可领取丰厚的年金。屈底波征服中亚地区以后,以武力为后盾,命令河中地区居民让出一半房屋给迁入中亚的阿拉伯人定居。他把布哈拉城划分为阿拉伯区和布哈拉居民区。阿拉伯人极力维护中亚地主贵族德赫干的利益,拉拢这些地主贵族为阿拉伯人服务。阿拔斯王朝为了巩固在中亚的统治,又鉴于中亚当地贵族是推翻倭马亚王朝的同盟者,决定让这些贵族参政。从曼苏尔到哈伦·拉斯德时期,河中各地区基本上由当地封建贵族,主要是出身于中亚古老文化中心巴里黑的巴尔马克家族和萨曼家族出任宰相(瓦齐)进行管理、

——摘编自[英]穆尔《阿拉伯帝国》

(1)根据材料一分析阿拉伯帝国的国家机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对中亚的统治措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律疏议·职制律》规定:官吏的亲属若在官吏辖区内利用官势职权收受索要财物、借贷财物、役使百姓、做买卖获利之类的经济犯罪行为,官吏本人要对亲属的犯罪承担连带责任。该规定(     
A.解决了礼与法的冲突B.体现了监察法律的严密细致
C.克制了官员违法意愿D.反映出家国一体的统治理念
2024-03-22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1862年在广州出版的被誉为“前汉英词典”的《英语集全》。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完全由国人编撰的辞典性质的教科书,由近代著名的买办和实业家唐廷枢历时两年编撰完成。该书的出版(     
A.大幅提升了国人英文水平B.是民族危机加深的产物
C.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D.是近代教育发展的成果
2024-02-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古代东西方的地方治理】

材料   罗马帝国“从安东尼边墙和北部边界达西亚到阿特拉斯山和北回归线的宽度便超过2000英里,而从西海洋到幼发拉底河的长度则更超过3000英里”。罗马时代的旅行,“从陆路由意大利去西班牙可能要用一个月,去亚历山大里亚,很可能需要两个月”。中国到汉武帝时代,东西距离3800余千米,南北距离约5480千米。首都长安地处偏远,对辽东、越南北部等边疆地区而言,尤其如此。

古代罗马和秦汉帝国都面临着如何整合国内不同地区风俗与文化,以使之适应中央王朝统治需要的问题。不管是秦汉帝国还是罗马帝国,境内都存在众多不同文化的地区。甚至同一行省内部,也存在地位不同的共同体。

罗马帝国皇帝的集权很大程度上限于罗马。在地方上,罗马帝国统治的基本单位是行省和自治的城市。罗马总督可以独立发布相关命令,是行省最高的军事、行政和司法长官。自治市都有自己的官员、议事会和公民大会,决定有关城市的一般事务,只有在城市觉得自己无力解决时,才会求之于总督。通过把治理责任委托到地方,罗马人有效地削减了行政成本,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仅用数百名官员就维持了庞大帝国的运转。

——摘编自晏绍祥《与距离斗争:波斯、罗马与秦汉帝国的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与秦汉帝国在地方治理上存在的共同难题,并说明秦汉帝国为克服上述难题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汉帝国比,罗马帝国在地方治理上的不同之处,并简析罗马帝国“仅用数百名官员就维持庞大帝国运转”其他重要原因。
6 . 【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

材料   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独特道路。 这条独特道路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脉相承与长期延续。 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国家治理体制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这是当代中国制度自信的文化底气。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前后更替或同时并存,但治理体系却没有因此中断,根本原因正是制度建设的承前启后。 各朝各代的国家治理都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并固化为制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以“制度建设”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1-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晚清军事变革】

材料一   “兵必土著,取具保结”。 湘军规定应募者必须具有湖南户籍,且需取具保结。 湘军在招募之规中明确要求,“招募兵勇须取具保结,造具府、县、里居、父母、兄弟、妻子、名姓、箕斗清册,各结附册,以便清查”,其无保之人不予收录。 湘军采取了先选将,由统将亲手选兵,兵随将转的方法,即勇丁由什长挑选,什长由哨弁选取,哨弁由营官筛选,营官由统领遴选。为提升军队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军官技能和素质,曾国藩在拟定湘军饷章时,大幅度地提高了士兵的经济待遇。 湘军是清政府出于镇压太平军的需要而组建,属于勇营性质,“临事招募,事罢遣散”。 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彻底失败,在天京被占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曾国藩便下令解散湘军。

——摘编自杨旭平《清末新军兵役制度研究》

材料二   湘淮军以前的清朝军队基本上是属于冷兵器时代,它们配备刀矛弓箭等传统的作战武器。新军引进和利用外国先进的技术,使装备发生质的变革,军队由冷兵器时代跨入热兵器时代。新军编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仿效日本军队的。其编制之法以一军统两镇,1个镇下设2个步兵协,1个马队标,1个炮兵标,1个工程营,1个辎重营以及1 支军乐队。 每个步兵协下设 2 标,每个标(步兵或炮兵)由 3 个营组成(骑兵标下设队),1镇兵力12 512人。 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旨在使它成为一个制定特殊军事规划的临时行政机构。练兵处分为三个司:军政司、军令司、军学司。后来将兵部改为陆军部,并合并了练兵处和太仆司。 陆军部管辖清朝所有的陆军、军事学堂、军械、军需贮藏和兵工厂等。 此外还设置管理水师事务的海军处,为以后成立独立的海军部做准备。

——摘编自李治涛《试论新军近代化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湘军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军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新军在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024-01-2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2006年至 2015年,澳门特区政府先后颁布《本地学制正规教育课程框架》《澳门特别行政区非高等教育的教育制度》等制度以构建新的教育体系,在教学中大量融入近代以来国家取得的卓越成就、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等。澳门的这一举措(     
A.体现了一国两制政策优越性B.旨在提升澳门地区教育水平
C.增强了国家认同感与归属感D.清除了殖民主义的历史残留
2024-01-2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据统计,从1949年到196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由203.1万人增至 732.13万人,11年间增加了529.03万人,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第一次人口增长的高峰。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B.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宽
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升D.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
2024-01-2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山东解放区面向工农兵创作出大批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黄河南岸人民的仇恨和渴望》真实记载了黄河南岸人民饱受蒋军和“还乡团”野蛮杀戮,解放军把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的情形。农村戏剧《依靠谁反攻》演出结束后,掀起一阵报名参军热潮,营造出“人人以参军为荣,家家以支前为乐”的良好社会氛围。这些文艺作品(     
A.真实地反映了解放战争B.适应了民族战争需要
C.旨在丰富民众文化生活D.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
2024-01-2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