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幅漫画的主角都是外国人不同时期画的“中国龙”:一幅是描述100多年前“八国联军”瓜分中国:中国巨龙匍匐在地,掌断尾折,鳞开肉裂,纵然怒目喷火也只能任人宰割;另一幅是几年前发表在英国《泰晤士报》上的,上边同样是“中国龙”,却被画成一派顶天立地、蹈海翻江的气势,其它发达国家和一些大国似乎都不被放在“龙眼”里。       

图一                                                                                                         图二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一项有关中国龙形象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 . 【湖北水患与水利建设】

材料一   湖北地处长江流域中游,境内河湖众多,水系发达。唐宋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多,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他们一方面向鄂西山地进发,这股浪潮在明清时期达到高潮。另一方面,人们向江汉平原腹地进发。人们为了利用这片肥沃的土地,修筑堤垸,从而形成颇具特色的“垸田”农业。宋代,江汉平原已修筑了大量的堤垸,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洪水的泛滥。元明清时期,随着大规模围堤筑垸的出现,江汉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患问题日益突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逐渐加强。到了近代,洪涝灾害日益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摘自宋传银《湖北近代洪涝灾害》

材料二   湖北政府组建后,就担负着解放军南下西进,武汉市市民、省直机关部队和以工代赈民工的粮食供应重任。·……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的安排,湖北需要尽快恢复农业生产,保证粮食供应。就当时的湖北而言,水患是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水利是农业增产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国家正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急需大量资金投入,需要全国各省踊跃支持。湖北作为解放区,不仅担负发展本省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责任,还担负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重任。湖北作为国内重要的农产区,农作物丰富,为全省乃至全国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长远看来,水患是阻碍湖北农业生产的根源。水利事业的进步是农业增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摘自唐娟《建国初期湖北水利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湖北近代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湖北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的历史意义。
2023-02-18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2-2023学年高一2月调考历史试题
3 . 【留学教育与近代中国】

材料一   甲午战争的惨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激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战争促使晚清留学教育结束了20多年的徘徊局面,以异常迅猛的态势展开。……留日学生从1896年的13名迅速增加到1904年的2400余人、1906年的12000多名,形成了规模空前的留日热潮。留日热潮的产生归结起来,一方面与清政府“以敌为师”“师日制日”的留学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与日本政府推行的“吸引”政策有关。洋务派的张之洞在1898年《劝学篇》中专设《游学》一章,论述游学日本的必要性。他指出,日本迅速强盛的原因在于有一批出洋留学的人才,他还列出了留学日本的五大优点。……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以“倍敦友谊”“代培人才”为幌子,采取“吸引”中国留学生的政策,以达到逐步控制中国的目的。

材料二   晚清大规模的留学日本热潮进一步打破了文化教育上的封闭状况,通过日本输入西学,介绍了先进文化和思想,促进了中国教育变革。更重要的是,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留日学生组织了政治群体,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他们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作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1911年之前留学教育的最大成果来自留日浪潮,它直接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留日学生邹容、陈天华的著作《革命军》《猛回头》等为反清革命提供了精神武器,黄兴、宋教仁等成为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此外,陈独秀、李大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鲁迅成为著名思想家,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贡献卓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蒋凯、徐铁英《近代以来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留日热潮”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留日教育”对近代中国的历史意义。
2023-02-18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2-2023学年高一2月调考历史试题
4 . 【边疆经略与国家统一】

材料一   清朝政府与西藏地方的政治联系在清军入关前就建立了,但以立法治藏是到清入关后才逐步实现的。清政府针对西藏地方制定了六部单行法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酌定藏内善后章程》《钦定藏内善后章程》《酌拟裁禁商上积弊章程》。三者分别代表了清政府在前中后三个时期对西藏地方政府、宗教、社会中的弊病做出的规定,较好地改善了西藏地方的政治、经济状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清朝民族宗教政策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宗教采取开放融合兼用的政策。只要不威胁到政权稳定,即不予干涉,表现出“包容天下”的豁达。但亦有其底线,那就是任何宗教都不能干预皇权,对宗教的世俗权力予以必要的限制,沿着“众建之以分其势”的基本思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材料二   “金瓶掣签”制度是清王朝对藏传佛教大喇嘛转世制度的一种改革,成为清王朝扶植黄教宗教政策之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一制度,清王朝不但更有效地加强了对黄教势力的控制和利用,达到了对西藏地方从宗教上分而治之的政治目的,而且也使西藏地方的黄教首领更加倾心于中央政权,积极配合清朝地方官员忠实地贯彻执行清王朝在西藏地方的诸项统治政策。“金瓶掣签”制度的确立是清中央政府为实现华夏一统、强化中央政府对西藏政教管理的要求所决定的,它是顺应时势的产物,有利于蒙藏社会的长期相对稳定。这一定制通行于清代,延至新中国建立后的今天,至今在藏传佛教的转世活佛认定问题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镡春鑫《清朝、民国中央政府对西藏宗教管理立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治理西藏措施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金瓶掣签”制度的意义。
2023-02-1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2-2023学年高一2月调考历史试题
5 . 1929年,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决定实施保甲运动。以下是湖北恩施某地保甲规约部分内容:

本保居民,应遵守下列各项,违者,按轻重处罚!

一、各户门牌,应悬挂整齐,户口异动,应随时报请登记。

二、凡年十八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之壮丁,一律加入壮丁队组织,担任守岗放哨,输送等责任。

三、如遇匪警,或水火风灾,各壮丁须听施放信炮齐集,受保甲长号令,尽力施救。

四、建筑碉堡,修补道路,须尽力输将,勿得推诿。

五、保甲经费,须遵章缴纳,账目由保甲公布。

……


当时保甲制度“盛行”的历史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工农武装割据的蓬勃发展
C.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入侵D.土地改革运动的全面展开
2023-02-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2-2023学年高一2月调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洋务运动时期的19名使臣归国后,有两人不久去世,有四人辞官归隐,继续做官的大多不得志,有几位不久就被革职,还有两位因思想“激进”被官府杀害。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       
A.使臣性格与国内官场不合B.中国传统社会转型的艰难
C.国内科举制度已彻底腐朽D.西方文化不适应洋务需要
2023-02-1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2-2023学年高一2月调考历史试题
7 . 明太祖在位时仿照古制举行乡饮酒礼,每季一次,以百家为一会,高年者居于上席,余者以年龄顺序坐。清代康熙、乾隆更是在乾清宫举办“千叟宴”,与会者千余人,多为耄耋长者,每人还赐鸠杖一柄。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统治者重视道德教化B.统治者标榜“孝道”治天下
C.儒家伦理已深入人心D.社会秩序借道德教化重建
2023-02-1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2-2023学年高一2月调考历史试题
8 . 《滇海虞衡志》记载:“乾隆初,陈榕门抚豫,募闽人种红薯,江淮间,食之者将信将疑……今闻遍种于江乡矣。粤海之滨,以种落花生为生涯,彼名地豆,榨油,皆供给于数省。”材料表明(       
A.经济作物种植普遍盛行B.沿海地区适合发展农业
C.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D.传统农业增添了新内容
2023-02-1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2-2023学年高一2月调考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指出:“在唐代统治阶层之中,士族占66.2%,小姓占12.3%,寒素占21.5%。就其统治阶层的社会架构而言,与实施九品官人法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相同的。”据此可知,唐代(       
A.科举制维护了世家大族的利益B.社会阶层的演化具有渐进性
C.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一脉相承D.门阀士族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2023-02-18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2-2023学年高一2月调考历史试题
10 . 唐代农事诗创作数量庞大,是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关于诗作的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诗句作者及出处解读
A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丘为《题农父庐舍》该诗描绘了唐代农业生产铁犁牛耕的普及和农民生活的富裕满足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其二》该诗反映了两税法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财政危机,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
C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白居易《秦中吟·重赋》该诗可以佐证两税法实施后社会矛盾的缓解
D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
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
白居易《赠友五首》该诗可以佐证两税法的推行客观上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AB.BC.CD.D
2023-02-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2-2023学年高一2月调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