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2 道试题
1 . 面对臣子弑君:孔子沐浴而朝,请讨杀君之人;孟子则认为,败坏仁义的君主不是好君主,是独夫,可以杀而代之,称不上“弑君”。这主要是因为孟子(     
A.具有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B.以仁义为标准衡量君主行为
C.不受传统君臣观念的束缚D.受到“人性本恶”思想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4世纪,意大利暴发黑死病,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当时,那些看似权威和正统的部门,尤其是教会,开始失去人们的信任。在黑死病面前,面对人们的拷问,看似严密而又坚固的信仰堡垒开始变得不堪一击。据此可知,瘟疫的暴发(       
A.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权威B.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C.推动了近代医学体系的建立D.加速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进程
3 . 1940年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在《回回民族问题提纲》中提出: “尊重回族人民的信奉宗教的自由,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发扬回教美德,提倡抗日回教,保护清真寺,反对和禁止任何侮辱与轻视回教的言论与行动”,这一规定(     
A.体现了抗战初期民族政策地转变B.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
C.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抗日积极性D.有利于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4 . 明清时期的“三言”“二拍”等小说塑造了许多形象丰富饱满的女性形象,如《《崔待诏生死冤家》》中渴望婚姻自主的球秀秀,《苏小妹三难新郎》中聪慧过人的苏小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追求独立人格的杜十娘。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     
A.经济发展促成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
B.主流思想变迁推动文学作品世俗化
C.小说逐渐迎合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
D.价值观念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史记·匈奴列传》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二   古罗马也曾修筑过“千里长城”。从1世纪到3世纪,罗马人为防备日耳曼人的袭扰,陆续在莱茵河与多瑙河之间修建了一条“防御之墙”,从今天德国的波恩附近直到雷根堡附近,全长584千米。另外,公元117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来到不列颠视察后,下令修建长城以抵御凯尔特人,该长城由三个罗马军团历时约六年分段筑成,史称哈德良长城,全长约118千米。

——摘编自马兆锋编著《伟大的古罗马文明》

材料三   清朝入关后,一直没有修缮过长城,康熙三十年(1691),古北口一带的城墙有不少地方损坏倒塌,边防总兵蔡元上疏朝廷请求修缮,工部等建议康熙帝予以批准。康熙帝很不以为然,他认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历代经常修缮,但从来都没有因此而免除边患。他说:“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摘编自徐永清《长城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欧亚帝国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帝对修筑长城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从9至11世纪,西欧文化人并不热衷于在学理上和精神上理解古典文化,他们最强烈的自觉意识是进一步改造古典文化,把它变成封建教会进行宗教活动和封建国王治理国家的工具。上述信息折射出当时西欧(       
A.教会垄断文化教育B.宗教伦理具有教化功能
C.注重传承古典文化D.文化教育沦为神学附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真宗时下令“京畿诸洲筑河堤,颇妨农业,自今发邻州卒代之”;宋神宗时曾主张大规模裁撤募兵的王安石亦言道“供役不足……即稍费厢军(注:社会上“无地饥民”等组成的非战斗兵种),不为害也”。据此可知,厢军代役(     
A.造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现象B.一定程度上推动劳动力的解放
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集权D.大大降低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
8 . 【中外法律制度】
中国西方
公元前536年,《铸刑书》: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引发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公元前450年左右,《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一定程度上维护平民的利益。
公元7世纪,《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是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公元6世纪,《罗马民法大全》:蕴含平等、公正、保护私有财产等内容,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1374年,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例”。1215年,英国《大宪章》:确立法律至上、王权有限的原则
1646年,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以德教化,以刑粥教”,要求立法用刑宽严适中。1689年,《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法律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9 . 【古今监察机制的演变】

材料一   宋代监察制度相比唐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宋代谏官不仅在谏诤对象上由皇帝转向大臣,而且也拥有对百官的监察之权了。北宋初年,宰相有推荐和任用台谏官的权力,后来逐渐改为台谏官由皇帝亲自任命,而且就连宰相推荐台谏官的权力也被剥夺了。宋代别置谏院,成为独立的中央谏官机构。而在路一级设置监司三官,并辅之以通判、走马承受和安抚使。但是朝廷利用监司监察地方官还嫌不够,又辅之以走马承受和通判,并让他们互相监察。利用台谏官监察监司官,又利用台谏官监察宰执大臣和京师百官,利用尚书省牵制台官。……凡宰相每有作为,台谏便议论纷纷,以致很多有所作为的宰相“志未伸,行未果,谋未定,而位已离矣”。南宋以后,台谏官多为权臣如秦桧、史弥远等人所操纵,成为他们专权和排斥异己的工具。

——摘编自吴敏《宋代监察制度初探》

材料二   1926年起,中共中央就颁布了一系列惩罚贪污腐败的法纪法规,同时,中共也注意把党内监察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成立,在所辖的各省县区逐步设置了相应的监察机构,苏区专设了控告局,并组织突击队及时清查群众举报的问题。而此时共产党内仍有自己的监察机构一—中央审查委员会。中共党内监察不仅包括党风党纪情况,还涉及到经济、财务、会计等方面。……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为此中共监察机关开展了反腐倡廉和反奸反特等工作,认真监督每位党员严格遵守党纪法规,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

——摘编自徐行、周巍《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监察机制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监察制度发展变化的表现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监察机制的特点及其作用。
2024-01-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进入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赤字。美国认为,欧洲和日本没有采取措施,通过使本币升值或重新估价以缓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而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则认为采取措施减少持续性贸易逆差是美国自己的责任,法国等国更是加快了将美元兑换成黄金的速度,导致美国黄金储备大量外流。据此可知当时(     
A.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破裂
B.国家之间博弈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动
C.布雷顿森林体系内部存在缺陷与隐患
D.多极化趋势出现猛烈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2024-01-27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