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开始,太平洋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贸易逐渐汇聚成区域性的海上贸易活动,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中国商品和以美洲白银为代表的交换货币迅速融入太平洋贸易体系,推动了太平洋地区航路探险、人员交流和农产品交换等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太平洋贸易网和印度洋贸易网深度融合,扩大了海上丝绸之路“西向航线”(深入印度洋)和“东向航线”(横跨太平洋)的范围,形成太平洋丝绸之路。在明朝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之后,传统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受到较大影响,而整体成形较晚的太平洋丝绸之路正好续接此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材料二   16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中国与拉美主要借助马尼拉帆船贸易,开辟了“太平洋丝绸之路”,一度畅通了中国经过菲律宾与美洲的自由贸易。但是好景不长,这一贸易冲击了宗主国西班牙原先在美洲的贸易,且导致美洲白银流向亚洲国家。因此,从1593年开始,西班牙便颁布了一系列法令,除了对与中国的贸易做出了种种规定之外,还对大帆船贸易进行了限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贸易垄断体制。由于贸易垄断本身的弊病,再加上其他西方国家的挑战,最后导致大帆船贸易的终结。

——摘编自韩琦《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垄断体制的建立及评价》等

(1)分析太平洋丝绸之路兴起的背景。
(2)评析西班牙与中国在太平洋丝绸之路中的角色。
2024-06-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基于“天下一统”理念,在君臣话语体系中自称“中国”,以“中国”正统自居。祭祀历代帝王,认同辽金宋均为正统王朝。在涉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中国”一词的使用频率更高,词义也更明确,同时期的安南、高丽在与元政府交往过程中称元朝为“中国”。元朝深层次的“中国”认同体现为尊崇儒学、立庙祀孔、传承中国道统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有效管理。代元而起的明朝,视元朝为正统王朝。

——摘编自孙红梅《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国”认同》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中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经济文化长期密切交流、互相影响的结果,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难以分别的局面。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这个名称,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发展成中国各族人民的共识。《义勇军进行曲》发出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呼声,抒发了人们的共同感情。深深扎根于人民脑海中的民族自觉,成为鼓舞无数中华儿女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无形动力。抗战胜利后,中华民族一扫不少人在长期半殖民地境遇中形成的自卑心理,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自觉地成为一个稳定的共同体。

——摘编自金冲及《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朝“中国”认同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稳定的共同体”的原因。
2024-06-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忠源纪念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28年开始到1933年结束。期间,其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了之多,工业产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了70%,制造生产资料的工业比重也增加到了53%,到“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工业产量仅次于美国。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优势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D.人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4 . 下表为春秋时期《管子》书中农学思想的摘录。据此可知,当时农业生产(     
一农之事, 必有一耙、一挑、一镰、一椎、一鎒、一铚, 然后成为农。《轻重乙》篇
深耕、均种(种植的间隔均匀适度)、疾耰(平整土地)。《小匡》篇
善为国者, 必先除其五害(指水、旱、风雾雹霜、厉、虫)。《度地》篇
A.注重多种经营B.力求精耕细作
C.提倡天人合一D.重视人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强调指出:“马歇尔计划的先决条件是,我们希望帮助恢复的欧洲,要能够而且愿意在世界市场上同我们竞争,正是为了这一条原因,它将有能力大量购买我们的产品。”由此可见,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     
A.恢复欧洲经济B.遏制苏联势力扩张C.获得西欧市场D.加强对欧洲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如表可知,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史学领域代表性成就
著作作者中国史学地位史学家对其评价
《史记》西汉·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东汉·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郑樵:“断代为书,是致周秦不相因”
《汉纪》东汉·荀悦开创编年断代史体例顾炎武:“以前人之书改窜而为自作”
《东观汉纪》东汉官修第一部官修史书范晔:“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
A.重视历史文化传承B.官修史书居于主导
C.文化氛围自由宽松D.史书价值总体不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7年4月,美国政府成立了负责战时宣传的公共信息委员会,制定了《国防法》《海军法》《选征兵役法》和《战争风险法》,随后还成立了战时贸易委员会、铁路管理局、战时工业局、粮食管理局、燃料管理局等机构。这表明当时美国(     
A.确立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力图构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C.积极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D.建设一体化国民动员体系
8 . 读《中国造纸术西传简图》,可以得出造纸术西传欧洲过程中(     

A.阿拉伯人起了重要作用B.君士坦丁堡成为主要通道
C.受到奥斯曼帝国的阻碍D.中欧之间实现了直接往来
9 . 地理大发现后,大量贵金属随着国际贸易渠道流入欧洲,但是欧洲各项物资并未增加,加上人口的增加和农产品的不足,物价迅速上涨,投机活跃,货币贬值。在这一情况下,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可以廉价地购买劳动力,他们还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这说明(       
A.价格革命加速资本主义发展B.新航路开辟阻碍欧洲社会进程
C.海外扩张巩固西欧封建统治D.地理大发现助推商业革命开始
10 . 番薯在日语中被称为“芋”,17世纪末由葡萄牙人或西班牙人带到日本。萨摩的藩主在鹿儿岛种植番薯,将其称为“唐芋”。后来日本人还用番薯制作烧酒,即“萨摩白波”。这可用于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欧洲作物品种得到广泛传播
C.亚洲饥饿问题得到有效缓解D.物种的交流丰富了饮食结构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