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经匈奴,匈奴得之……后骞与其属亡乡月氏,至大宛。时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骞出使西域》

史料二   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佛陀,原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之教。

——[北齐]魏收《魏书·释老志》

材料二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总护西域三十六国。有汉一代,中央政府任命的西域都护有20余人,以东汉的班超最为著名,汉和帝称赞班超“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除西域都护府等中央派出机构外,西域地方事务由汉朝册封的西域诸国君长具体管理。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这些地方官员达376人,“皆佩汉印绶”。自汉代以后,历代中央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设置机构行使管辖权,如东汉的西域长史府、唐朝的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元代的行省制、清代的伊犁将军等。1884年,清朝政府批准新疆建省,改称西域为“新疆”,实现政治体制的划一。在西域都护府的管护之下,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架起了东西方沟通交流的陆上桥梁,惠泽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王珍《西域都护府:开创中央王朝有效管理西域的先河》

(1)根据材料一的两则史料探究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管护西域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024-03-22更新 | 151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麻涌中学、塘厦中学、第七高级中学、济川中学四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1925年,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将翁同龢日记影印出版。影印时,张元济和翁的后人为师讳、为祖讳,把他们认为“不合时宜”的内容隐去。日记出版后,很快被前清遗老遗少发现有删改的痕迹,以致有人怀疑日记的真伪。这反映出
A.日记不具备史料价值B.运用史料要审慎辨析
C.翁同龢生平无法了解D.立场决定史料的真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近十余年的历史研究,内容质量越来越高,发现了很多新的史料……思考角度越来越新,如心态史学、比较史学等等。据此可知(     
A.新史料比传统史料更具价值B.新视角利于多元认识历史事件
C.史学研究必须坚持理论创新D.传统的历史研究已被彻底摒弃
2023-12-0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已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罗家伦《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54日)

材料二       五四时期的传单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其在研究五四运动中的史料价值。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2024-01-0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室虽祚短运促,然其国计之富足,每为治史者所艳称。自汉以来,丁口之蕃息,仓廪府库之盛,莫如隋。在其(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足供五、六十年。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高祖)及颁新令,制人五家为保,保有长。保五为闾,闾四为族,皆有正。自诸王已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各有差。多者至一百顷,少者至四十亩。其丁男、中男永业露田,皆尊后齐之制。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

——《隋书·食货志》

材料三   社仓原为地方上的一种社会互济设施。开皇五年以后,隋王朝借口社仓管理不善,将它逐步归并到官府管辖之下。据《隋书·食货志》载,开皇十六年“又诏社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这就等于在正租之外,又增收了百分之十三到三十二的附加税。

——摘编自魏承思《论隋王朝的经济政策及其灭亡》


(1)运用材料二、三阐释材料一中“国计之富足”的观点,并分析材料三的史料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隋朝“国计之富足”却“祚短运促”的理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太宗实录》是北宋史官修撰,完整记载宋太宗一朝22年史事的官方史书。而《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南宋史学家编撰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史学巨著,取材丰富。《实录》最大的史料价值在于原始性,而《长编》的史料价值在于繁复和考异。据此可知(     
A.《实录》的史料价值高于《长编》B.《长编》是二手史料,可信度较低
C.《实录》与《长编》可以相互补充D.《实录》能完全真实反映历史真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傅斯年先生曾对官家记载和民间记载作过这样的评价∶"民间之史系为丰富联想所羁绊,有失历史之本真。官修之史仍以事实本身居多,而民间之史常能言史官所不能言,怒史官之不敢怒。不禁思及历代封建王朝,当权者予以史料更多的政治导向。"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官修之史带有强烈的政治性,忽视史料的价值
B.民间史书所受限制较少,史事记载更客观公正
C.历史研究时应从官家记载中选取史料才是正道
D.官家记载与民间记载各有长短,应该互动互补
2022-11-10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神宗时御史中丞邓绾在上奏中说:“富者所以奉公上而不匮,盖常资之于贫。贫者所以无产业而能生,盖皆资之于富。稼穑耕锄,以有易无,贸易其有余,补救其不足,朝求夕索,春贷秋偿,贫富相资,以养生送死,民之常也。”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69

材料二       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富人为天子养小民,又供上用,虽厚取赢以自封计其勤劳亦略相当矣。小民之无田者,假田于富人;得田而无为耕,借资于富人;岁时有求于富人;有甚者,庸作奴婢,归于富人;游手末作,俳优伎艺,传食于富人。而又上当输,杂出无数,吏常有非时之责无以应上命,常取具于富人。

     ——【南宋】叶适《水心别集》卷2《民事下》

材料三     两宋与前代相比,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主要表现为:政治上,“贱不必不贵”经济上,“贫不必不富”;职业上,“士多出于商”。这种社会流动打破了“士之子恒为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予恒为商”的传统四民结构。

       ——摘编自张邦炜《两宋时期的社会流动》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宋代社会流动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宋代社会流动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宋代社会流动还可补充哪些类型或内容的史料。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曰:“臣闻量地画野,经国大式;邑地相参,致治之本……愚谓今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审其径术,令分艺有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则无私之泽,乃播均于兆庶;如阜如山,可有积于比户矣。”

——摘编自《魏书》

材料二多置庄田广修宅,四邻买尽犹嫌窄……

——摘编自[唐]王梵志《提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材料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则材料对研究中国土地制度所具有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传统观点认为,达·伽马首航所获利润是航行成本的60倍,而今有的学者通过史料查证以及比较当时商品价格,认为去掉远航成本、船员船只损失,实际利润只有成本的6倍左右。这体现了(     
A.旧有历史研究失去价值B.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
C.史家立场影响历史评价D.史论随研究发展而有所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