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法国大革命中,法国人民对于“民族”的含义有了不同以往的理解,如“专制之下无祖国”“法国人都是平等的且共同组成法兰西民族”等,这样的认识几乎成为当时国民的共识。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     
A.共和政体得到国民认同B.资本主义发展催生启蒙思想
C.法国开始成为民族国家D.大革命强化了国家民族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元宫词主要是以诗歌的形式反映宫廷生活,诸如“高鼻黄髯款塞胡,殿前引贡尽龙驹”,“宫衣新尚高丽样,方领过腰半臂裁”,“万里名王尽入朝,法官置酒奏箫韶”。这些诗句可以佐证元朝(     
A.宫廷生活奢靡浮华B.内地与边疆融为一体C.文学形式丰富多彩D.开放包容的大国气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隋书·食货志》载,山东地区“避役惰游者十六七,……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率先在山东推行“大索貌阅”,“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地方的基层官员一旦被发现其治下有户口不实问题,即被配流远方。此后这一措施推广到全国。隋朝推行“大索貌阅” (     
A.旨在减轻农民负担B.加强了地方监察C.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D.激化了社会矛盾
4 . 下表反映了清朝前期中枢机构及职权的演变。该表说明(     
掌权者中枢机构及职权演变
顺治帝明确为皇帝负责的内三院对六部有监督权,对奏章有票拟批红权;后来又将内三院改为内阁,让学士“分班入直”“掌议天下之政”
康熙帝利用“南书房”处理政务;实行奏折制度
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常日直禁廷以待召见”
A.君主集权逐渐强化B.封建中央集权体制走向完备
C.满洲贵族尽失特权D.中央强化官吏之间相互监督
5 . 唐初承袭隋朝实行州县两级制。从太宗起,分天下为十道,玄宗时再细分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以检察州县。后来采访使演变为观察使,形成介于中央与州郡之间的一级行政机构。以观察使为中心的地方行政系统的形成(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C.完善了国家监察管理制度D.削弱了中枢机关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诗人留下众多对乡村田园生活吟咏的诗句,为研究宋代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史料。从下列诗句描述的农业生产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杨万里却破麦田秧晚稻,未教水牯卧斜晖。
陈造半夜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
曹勋隔岁种成麦,起麦秧稻田。
陆游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
A.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B.理学思想影响文学创作
C.农业生产工具有重大革新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7 . 1962年到1965年之间,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往来大幅增加。在此期间,中国从日本、奥地利、西德等国引入了价值数亿美元的设备。这一变化缘于(     
A.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B.中国与欧、日关系正常化
C.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D.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
8 . 学者王建朗提出,中国近代由“宫廷政治”向“议会政治”的转向未能成功,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动荡后,人们转而寻求更具效率的政治体制。于是,中国开始转向与西方迥然不同的“政党政治”。据此可知,近代中国(     
A.“政党政治”发端于中国同盟会成立B.“议会政治”失败源于戊戌变法失败
C.以“政党政治”为正确革命道路D.历史进程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9 . 唐朝后期的皇帝不再定期与群臣商讨政策,反而越来越依靠集贤院和翰林院的年轻的低级官员来起草文件和拟定政令,还开始使用宦官做他的私人代理以绕过正规的行政手续。这反映出当时(     
A.宦官制衡皇权统治B.中央制度形同虚设
C.官员选任注重才能D.中枢体制发生异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但它的使用主要局限在一定地区。到了南宋,政府发行了会子,与铜钱并行流通。金统治者也仿效南宋政府,发行交钞。据此可知,在南宋时期
A.综合国力超越北宋B.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D.宋、金治国理念相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