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03 道试题
1 . 蔡和森在1920年写给毛泽东的信中说:“我以为现世界不能行无政府主义,因在现世界显然有两个对抗的阶级存在,打倒有产阶级的迪克推多(英文,意为专政、独裁),非以无产阶级的迪克推多压不住反动,俄国就是个明证。”蔡和森意在强调(     
A.中国共产党应坚持阶级斗争B.消灭资本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重心
C.革命是国家出路的必然选择D.中国必须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2024-05-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昌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78年,徐寿发表文章,论述了“通过实验证明,两支相差八度音的开口管的长度比例不是2:1而是9:4”,纠正了欧洲150年前的伯努利定律。随后,世界著名的《自然》杂志刊发了这篇来自中国的论文。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A.中西科学水平拉近B.洋务新政成效显著
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D.中西文化互动交流
2024-05-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昌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唐政府在西域设立州学、县学、乡学,使用《诗经》《尚书》《论语》《礼记》等典籍为教材,伊州、西州、庭州等地的各民族学子可以参加科举取士。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A.推动汉文化成为西域文化主体B.推行改土归流以加强政治认同
C.推行因俗而治的边疆治理政策D.采取开明的政策促进民族交融
2024-05-1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昌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近现代留法教育】

材料一 1915年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等发起组织勤工俭学会,以“勤以工作,俭以求学,增进劳动者的知识”为宗旨。介绍学生赴法、联系入厂、入校、发放维持费等一应由其负责。……旅欧同人还联合法国学者创建华法教育会组织大批学生赴法,1919年到1920年, 来自全国18省的20批青年1700多人先后赴法, 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蔡和森、向警予等都是其中的成员,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达到高潮。这场运动已经远远超出一般出国留学的含义,无论在留学史上还是在政治史、革命史以及文化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张士伟《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法高等教育合作的规模逐渐扩大,人才培养层次也稳步提升。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成为所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中心和决策核心。中国政府创办《人民日报》海外版和邓小平提名的《神舟学人》杂志,成为留学人员了解国内情况的重要渠道。2004年,两国元首发表《中法联合声明》,提到了教育文化方面开展新的合作。同年,中法相互承认高等教育法定的各种学历、学位和毕业文凭。2010年,两国签署《关于开展青年学生交流活动的意向声明》《中法高等教育合作机制框架协议》。

——摘编自刘天乔《中法高等教育合作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场运动已经远远超出一般出国留学”的含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法留学事业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79月,列宁发文指出,俄国商业性报刊和各党派报刊各有近300家,像《俄罗斯言论报》等“虚伪透顶的报纸”,占有大量生产资料;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党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报刊则“显得十分软弱无力”。191711月,列宁以人民委员会的名义颁布了《关于对广告实行国家垄断的法令》,规定:收费广告收归国有;只有工农政府的刊物、地方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的刊物、其他获得授权的出版物(少量个人出版物)可以刊登广告。至1918年底,几乎全部非布尔什维克的报刊在社会上消失。

材料二   1922年,《消息报》(苏联机关报之一)出现了广告专版,包括普通商品广告、多种工业生产资料或工程设备广告以及社会服务类广告,如房屋租售广告、餐厅转让广告等。一些新出现的私人报刊也被允许刊登广告。“广告创作社”等商业机构也相继出现,诙谐有趣且不乏智慧的广告文案和极富想象力的美工创作,让人们在了解商品信息的同时,还能获得艺术上的享受。面对苏维埃内部认为应禁止在党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上刊登广告的决议,列宁则指出不让党报党刊刊登广告无异于是自断重要的收入来源从而削弱实力。《真理报》最终也解除了禁止刊登广告的限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葛在波《列宁:国家垄断广告业务是天真的、错误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俄《关于对广告实行国家垄断的法令》出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2年苏俄报刊业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4-05-16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历史试卷(B卷)
6 . 人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实现了对马的驯化。现有考古资料显示,家马最早驯化于距今5000年前后的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地区,包括中国黄河流域在内的多个地区也较早完成了对马的驯化。马和马车是古代人类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世界上最早使用马拉战车的是(     
A.苏美尔人B.印欧人C.埃及人D.日耳曼人
2024-05-1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四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清代的乡约仪式图,画中上方的案上正中放置的为 “圣谕牌”,上面写着清朝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旁边一块小牌,叫“和事牌”,上面写着“天地神明纪纲法度”。案两边分别立着乡约负责人约正、约副。下方案子两侧,分别立着负责讲圣谕的人和负责记载乡中善事、恶事的人。两旁为听众。案下跪着的,是地方上稟事的人,还有善人、恶人。乡约仪式图体现了清代(     

A.法律儒家化趋势B.律例合流的趋势
C.儒学世俗化趋势D.约律合流的趋势
2024-05-1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四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1933 年4月,德国颁布了《重设公职人员法》。在此法颁布后几天之内,德国政府解聘了1145名大学教师;截至1935 年底,已有44 名德国数学家被迫离职,其中以犹太学者居多。这主要反映当时(     
A.德国实行种族歧视政策B.德国国家治理走向异化
C.德国忽视科技教育发展D.政府加强公职人员管理
2024-05-09更新 | 22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武汉地区繁荣昌盛,既因为水陆交通枢纽的位置成为“九省通衢”,又因经济发达得以与北京、苏州、佛山并称为“天下四聚”。晚清以来,武汉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城市之一,并建立了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枪炮厂等一批中国早期的近代化企业,奠定了一定的工业基础。近代武汉铁路网的形成,带动了武汉近代化的发展。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士兵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拉开了推翻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序幕。

杜伊斯堡位于西欧第一大河、德国的摇篮莱茵河畔,是位于德国西部的重要工业城市,被称为德国的钢铁心脏。19世纪上半叶,随着鲁尔区的工业发展,杜伊斯堡也成为著名的煤矿和钢铁生产基地,对德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武汉与杜伊斯堡于1982年建立友好关系,这也是中德两国结成的第一对友好城市。今天,杜伊斯堡是80%从中国驶来列车在欧洲经停的第一站,已有100家中国企业落户杜伊斯堡。

——摘编自《中德友好省市清单,你在哪座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武汉发展的原因,并概括武汉和杜伊斯堡在近现代发展中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汉和杜伊斯堡结为友好城市的历史背景。
10 . 西安西汉墓出土的陶仓在肩部朱书“黍粟”“小麦”等字,说明已能将粮食按不同种类储藏在不同结构的粮仓里;河南焦作东汉墓出土的彩绘陶仓楼,前有院落,后为四层仓楼。这反映出汉朝(     
A.西安和焦作的农业最发达B.重视改进官仓粮食的储存技术
C.农业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D.实行休养生息以发展农业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